摘要:国庆刚过完,南京、杭州的机关食堂继续开门,15块两荤两素,番茄炒蛋里真有番茄也有蛋。
“孩子回来说,午饭又是冷掉的炸鸡块,我瞬间血压拉满。
”
国庆刚过完,南京、杭州的机关食堂继续开门,15块两荤两素,番茄炒蛋里真有番茄也有蛋。
同一座城市,同一份财政饭,学校窗口却照旧:土豆炖土豆,投诉电话打过去,老师回一句“众口难调”。
我把两张照片放一起发朋友圈,左边是机关大院的午餐,右边是儿子学校的,点赞最高的那条评论只有四个字:双标现场。
别拿众口难调当挡箭牌。
南京机关事务管理局自己透露,他们每天收集食客意见,三天内调整菜单,回锅肉太油就减油,青菜太咸就减盐。
学校呢?
家长群里吼破嗓子,厨房也不会换一根菜。
根源很简单:机关食堂怕公务员,学校食堂不怕家长。
一个被监督,一个没人管,味道当然分道扬镰。
更离谱的是,很多学校连锅都懒得支,直接让外包公司中央厨房配货。
教育部刚说87%学校用食堂供餐,可没说是“自己”的食堂。
外包一次省人力,省责任,更省掉家长的口水。
25%的家长不满意,可合同一签就是三年,孩子毕业都等不到换厨子。
有人算过账,500人以上学校自建厨房,单餐成本能压到12块,比外包便宜两块多,还能把“明厨亮灶”装到天花板。
成都、青岛已经跑通“中央厨房+卫星厨房”模式,一条流水线给八所学校送半成品,现场只需热链复热,省钱又安全。
技术早准备好了,就差有人拍板。
拍板需要规矩。
市场监管总局下了死命令:2024年底,自主经营食堂要占80%,做不到就扣地方政府食品安全考评分。
分数跟帽子挂钩,市长们自然懂。
但文件没写谁来盯家长投诉,谁来罚学校装死。
没有罚单的规则,只是多一张A4纸。
我给儿子学校校长发过一封邮件,列了三条:每月菜单提前公示,家委会轮流进厨房,扣分菜品立刻下架。
对面回得客气:研究研究。
研究半年,菜单依旧,厨房依旧。
直到我把机关食堂的推文转给他,附一句“人家能做到”,对面才松口答应这学期试一次家长开放日。
原来他们也知道不好意思。
机关食堂能常态化,是因为公务员真敢吐槽;学校食堂要翻身,先得让家长的吐槽有人听、有人怕、有人改。
孩子吃一口热饭,不该靠家长天天打游击。
当学校食堂也怕家长的那天,土豆里才能找到肉。
来源:飞跑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