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的笑了!中国资产假期大涨,A股节后补涨稳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4 06:59 1

摘要:10月3号这天,A股还在国庆休市歇着,但外围市场的中国资产已经“抢跑”上涨了:恒生指数一下就冲到了27140.92点,虽然尾盘微跌0.54%,但整个假期的震荡上行趋势很明显;恒生科技指数前两个交易日更是涨得热闹,中芯国际单股一度涨超12%。富时中国A50指数假

10月3号这天,A股还在国庆休市歇着,但外围市场的中国资产已经“抢跑”上涨了:恒生指数一下就冲到了27140.92点,虽然尾盘微跌0.54%,但整个假期的震荡上行趋势很明显;恒生科技指数前两个交易日更是涨得热闹,中芯国际单股一度涨超12%。富时中国A50指数假期前两日累计涨超0.7%,就算3日夜盘小跌0.4%,整体还是飘红的。中概股也没掉队,阿里巴巴、百度这些科技龙头涨幅都超3%,世纪互联更是直接涨破4%。这波行情让持股过节的人偷着乐,大家最关心的是:A股节后能跟上这波节奏吗?补涨行情真的稳了?

这轮中国资产的上涨不是单点冒头,而是从港股到中概股、从科技到周期的全面开花,数据里全是热度信号。

港股妥妥的领涨主力。10月2日亚太交易时段,港股低开高走,板块涨幅一个比一个亮眼:核电板块借着国际原子能机构上调扩张预期的利好,不少个股单日涨超5%;一体化压铸、超超临界发电这些高端制造板块涨幅也都突破3%。科技股更是核心引擎,快手一度涨超8%,华虹半导体跟着涨了7%还多,完全没受A股休市的影响。

离岸市场的中国资产也跟着发力。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假期涨了1.06%,比美股本土科技股的涨幅亮眼多了。更关键的是,这波上涨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高盛交易台数据显示,空头仓位只涨了1.9%,和指数涨幅基本匹配,说明不是短期的空头回补,而是真有人在主动买。

资金动向更能说明问题。摩根士丹利刚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外资流入中国股市达46亿美元,是2024年11月以来最多的一个月,光被动基金就流入了52亿美元。全球对冲基金现在买中国股票的速度,是6月底以来最快的,做多和做空的比例达到9:1,明显是看好后市才下手。

这波上涨可不是瞎涨,是外部放水预期、内部政策发力、产业利好撞一块儿的结果,每一个驱动力都有实打实的支撑。

外部核心:美联储降息几乎板上钉钉

全球资金流向变了,这是最关键的推手。美国9月ADP就业人数不但没涨,还减少了3.2万人,预期可是增加5.1万人,加上政府关门导致非农数据可能延迟发布,美联储根本没法准确判断经济情况。现在CME“美联储观察”数据显示,10月降息的概率已经冲到100%,其中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占99%。

美元一松,资金就往新兴市场跑。中国资产又有估值优势,自然成了外资的重点目标。高盛都把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12个月目标位从1370点调到1480点了,明摆着说还有10%的上涨空间,这信心直接传给了市场。

内部托底:政策“大礼包”提前送到

国内政策端在假期前后没闲着,直接给市场吃了定心丸。央行9月30号就官宣了,10月9号要搞1.1万亿元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算下来净投放3000亿元流动性。要知道10月本来有1.3万亿元的资金到期,还有政府债券发行要抽血,这波操作直接把流动性缺口给补上了,太及时了。

财政政策也跟着发力。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钱已经下拨,3000亿元的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也全落地了,专门盯着家电、汽车这些大宗消费。更实在的是,国办刚出的政府采购政策,对国产关键产品给20%的价格优惠,国产芯片、新能源车这些板块直接受益,这和港股科技股、周期股的上涨正好对上了。

产业催化:科技和周期赛道全有好消息

具体赛道的利好成了行情的“点火器”。半导体这边,闪迪刚宣布涨价10%以上,美光更狠,直接要涨20%-30%,三星也说四季度内存价格要涨15%-30%。存储芯片涨价的信号太明确了,尤其是AI要用的HBM内存,从去年三季度到现在涨了80%,HBM3e更是突破100美元/GB,中芯国际这些产业链公司股价能不涨吗?

周期板块也迎来了供需改善。核电板块沾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光,连续五年上调扩张预期,说2050年全球核电容量可能是现在的2.6倍,资金自然扎堆进场;有色金属则借着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加上供给端有扰动,价格跌不动了,低成本的矿企跟着受益。

中国资产在外围涨疯了,休市的A股会不会“踏空”?从历史规律、资金储备和市场逻辑来看,节后补涨的概率很大,但“稳不稳”还得看三个关键点。

规律层面:国庆后上涨是大概率事件

A股的“国庆后日历效应”早就被数据验证过了。2013年到2024年这11年里,上证综指节后5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有1.41%,上涨的概率超过60%。节后第一天“开门红”的概率更是高,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节前有人怕长假出意外,先卖了落袋为安;节后不确定性没了,资金又杀回来,行情自然就起来了。

今年更特殊,节前资金根本没大规模跑路。9月30号上证指数还微涨0.52%,北向资金当天就净流入98亿元,创了近三个月新高;两融余额也没大降,说明大家对市场有信心。现在外围又涨了一波,节后资金回流的动力只会更足。

资金层面:“弹药”早就备好了

行情启动得有钱,现在市场的“弹药”可是管够。外资方面,9月46亿美元只是开始,摩根士丹利说超过90%的投资者愿意加仓中国资产,这是2021年初以来最高的比例。国内资金也有空间,保险资金9月仓位降到82%的低位,上市公司回购预案金额达380亿元,同比涨了45%,这些都是潜在的买盘。

央行更给资金面托底了。1.1万亿元的逆回购节后第一天就落地,加上三季度货政例会定了“适度宽松”的调子,市场资金成本肯定会降。往年节后首周新发基金规模都是月均的1.5倍,融资余额10天里平均能增420亿元,这些增量资金一进来,补涨就有了底气。

风险层面:这几个“变数”得留神

不过要说“补涨稳了”还太早,三个坑得避开。一是美联储降息预期可能变卦,如果美国后续数据突然变好,降息幅度说不定会缩水,外资流入就会慢下来。二是部分板块涨太多了,恒生科技指数之前涨得猛,现在有点获利回吐,可能会传到A股的科技股。三是三季报要来了,有些科技股股价涨得凶,但业绩没跟上,到时候就得回调。

而且A股和外围的补涨不是同步的。2023年国庆期间A50涨超2%,但A股节后第一天只涨了0.3%,后来才慢慢跟上。所以这次节后可能先稳一稳,再慢慢往上走,不会一开盘就疯涨。

要是补涨行情真来了,哪些板块能带头涨?结合假期的市场热度和政策方向,这三条线最值得盯。

主线一:科技成长——外资和政策都看好

科技板块是假期上涨的核心,节后大概率接着强。重点看三个方向:一是半导体产业链,存储芯片涨价已经实锤,国产替代又在加速,长江存储、长鑫存储这些企业的产能都上来了,设备、材料环节肯定受益;二是AI算力链,阿里、腾讯这些巨头2025年资本开支涨了50%以上,都砸在数据中心上,服务器、光模块这些硬件需求肯定爆增;三是信创板块,政府采购给20%的价格优惠,国产软硬件的市场份额要涨,这是明牌的利好。

主线二:消费复苏——政策红利开始释放

3000亿元的以旧换新补贴全落地了,消费板块的机会来了。家电、汽车是补贴重点,四季度又是旺季,销量肯定差不了;旅游、免税这些板块更不用说,国庆假期的消费数据一出来,只要比去年好,股价就有支撑——毕竟2024年的基数低,同比改善是大概率的事。北向资金已经开始加仓消费龙头了,跟着聪明钱走准没错。

主线三:周期赛道——流动性和供需都给力

周期板块的上涨逻辑又稳又有弹性。核电、绿色电力这些能源板块,既有政策支持,又能抗跌,适合做配置;有色金属里的铜、铝,虽然基本面没那么亮眼,但架不住美联储要降息,美元一弱,价格就有支撑,低成本的矿企最划算。还有超超临界发电、一体化压铸这些高端制造方向,技术在突破,政策也鼓励,补涨的潜力不小。

操作上建议“核心+卫星”搭配:拿科技成长股当核心,抓补涨的主线;再配点消费、能源股当“压舱石”,分散风险。要是节后开盘跌了点,只要成交额还在万亿以上,就是加仓的机会;要是直接高开超2%,可别追高,容易被套。

国庆假期中国资产的大涨,说白了就是外部要放水、内部有政策,加上产业有利好,三股力量凑一块儿的结果,这给A股节后行情铺了个好底子。从历史规律和资金储备来看,补涨是大概率的事,但稳不稳还得看美联储的动作和三季报的情况。

持股的不用急着卖,盯着科技、消费、周期这三条线的资金动向就行;空仓的也别慌,等回调再进场不迟。现在不是全面牛市,是结构性行情,只要选对政策有支撑、业绩能兑现的板块,四季度大概率能赚到钱。毕竟政策托底、钱也够,行情的大方向没歪。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