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长篇非虚构作品《大河源》连载(58)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0 17:38 3

摘要:5月28日,阿来首家授权《文化艺术报》连载2025年新书《大河源》。即日起,本报连载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阿来的全新长篇非虚构力作《大河源》。《大河源》是阿来为母亲河作的深情传记。《大河源》以《黄河源传》为题首发于《十月》杂志2025年第1期

编者按:5月28日,阿来首家授权《文化艺术报》连载2025年新书《大河源》。即日起,本报连载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阿来的全新长篇非虚构力作《大河源》。《大河源》是阿来为母亲河作的深情传记。《大河源》以《黄河源传》为题首发于《十月》杂志2025年第1期,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更名为《大河源》。阿来一路追溯黄河源头,行走在高原,也行走在历史和地质变幻的深处,为这片土地和我们的文明唤醒记忆、接续血脉。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在阿来笔下,我们再次看到她青春的样貌,重新感知她的体温和心跳。作品以地理地质层面国家重大考察的科学资料作参考,用诗性语言记述了黄河源区的自然景观、地质变迁,探究了这片大地的文化记忆,呈现出自然与人文辉映的壮美景观。

化隆一县,其地理位置在河湟谷地东部,连接秦陇,黄河谷地开敞,外来力量最容易进入,不像更偏西偏南的地带,因为地理空间阻隔,很多时候,可以置身事外。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民族大融合时代,化隆地方为此起彼伏的各国先后统治,政权更迭让人有些目不暇接。

公元335年,建都姑臧的十六国之一前凉,在化隆县境内置湟河郡,筑湟河城。

公元376年,前凉亡于十六国中最强大的前秦。前秦在此地沿旧制,仍置湟河郡。

公元385年,吕光在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建后凉国,湟河郡归附后凉。

公元398年,河西鲜卑秃发乌孤占领青海东部,建南凉国。化隆一地,都在其辖制之下。

公元413年,沮渠蒙逊的北凉占领化隆等地,分原湟河郡为湟河、湟川两郡。

公元415年,鲜卑乞伏氏的西秦军队攻陷北凉湟河、湟川两郡,仍置湟河郡,化隆即其属地。

公元429年,北凉再次攻占湟河郡,沿旧制仍置湟河郡。

公元445年,北凉国亡,北魏占领湟河郡及其以西地区,置洮河郡,隶鄯善镇(今西宁市)。北魏宣武帝景明三年,公元502年,在化隆境内置石城县。

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因境内有化隆谷,改石城县为化隆县。为以化隆为该县县名之始。

到隋唐,因其地理靠东,更与中原王朝发生最多关联。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在贵德置浇河郡,化隆即其属地。

公元618年,唐朝收复河湟地区。公元619年,改浇河郡为廓州,州治即在化隆境内的群科古城。公元712年,为避李隆基名讳,改化隆县为化成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又改名广威县。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吐蕃进攻廓州。公元763年攻陷广威。化隆转归吐蕃鄯州节度使辖制。

吐蕃崩溃,唐朝相继而亡。

宋朝,今化隆地区被唃厮啰政权控制。其间,宋军几度进出河湟,均不能持久。

南宋绍兴元年,公元 1131年,金军攻陷青海东部。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西夏军队占领化隆等地。南宋理宗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后,蒙古大军进入青海,化隆属元朝所置的西宁州管辖。

这段地方史,线索纠缠,正见出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复杂建构。

这个过程中,回族的出现,正是血缘与文化多元融汇的一个例证。

伊斯兰信仰,来中国晚。唐朝开国很久,才与大食在西域相遇。

青海东部,河湟之间,包括化隆地区在内,回族先民进入当在宋末元初。

13世纪,蒙古人西征,征服中亚穆斯林各国后,签发各国青壮年组成回回军进入中土。公元1227 年,成吉思汗大军占领青海,派蒙古军和回回军在此屯聚牧养。那时,来自中亚的回回军外,还有一部分信仰了伊斯兰教的蒙古人,也有汉族人组成的军队,逐步融合到蒙古军和回回军中,成为青海一省的回族先民。

此后,还有西夏亡国后,一些信仰了伊斯兰教的西夏羌人,入于河湟。

也是在元代,当地也有一部分藏族改信伊斯兰教,地方史志称他们为番回。

这回过化隆,听说今天县内还有一部分操藏语、着藏服、保留部分藏族习俗的回族。是不是就是那些番回的后裔?想去看看,又不能更改预定行程,只好放弃。只得到一点当地文字材料。说,卡力岗藏族是中国信奉伊斯兰教的藏族之一支,俗称藏回,聚居于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阿什努乡。该二乡古称卡力岗,故有卡力岗藏族之称。据1986年统计数据,这个族群人口 9000有余。日常生活中仍使用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书写仍用藏文。其宗教用语中有不少阿拉伯语词与波斯语词。饮食、丧葬习俗与中国各族穆斯林大致相同。唯日常器用仍保留藏族习惯,喜用铜制火锅、瓢勺,绘有龙型图案纹饰的碗盘。庆婚宴时以藏语歌唱,以大马迎娶新娘。妇女仍善于背水,其桶大如缸,盛满河水足有60公斤,背水上坡,从容自如。居室格局仍保持藏族特征。

到明代,回族人口增加更多。其原因,除自然增长外,又吸收了很多外来成分。明朝建立之初,即采取移民实边政策,从人口较多、土地缺少的江淮、山西等地移民到人稀地广的甘青一带。当时把那些人多地少的地方叫狭乡,而把地广人稀的青海叫宽乡。这些移民中,汉族之外,也有为数不少的回族。为方便宗教生活,他们都愿意定居于原来的回族社区,从此大致形成今天河湟谷的民族分布格局。

当然,回族人还有深厚久远的经商传统。除了军人、传教布道者、流民、农夫,他们的血缘,还有许多来自西域的胡商。

元代,一位久涉河湟的诗人叫马祖。他在其诗作《河湟书事》中的书写,正可用来以诗证史: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