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离婚34年了,洪晃说陈凯歌“小人得志”这事,还在被人翻来覆去地讲。很多人以为这就是前妻的埋怨,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离婚34年了,洪晃说陈凯歌“小人得志”这事,还在被人翻来覆去地讲。很多人以为这就是前妻的埋怨,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这四个字背后,压根就不是感情问题,而是两个世界的人,脑子里想的东西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说白了,这就好比一个天生就坐在罗马的人,看着一个拼了命想挤进罗马的人,觉得对方那个使劲的样子有点可笑。
陈凯歌的成功,没伤到洪晃的感情,反倒是碰到了她的认知天花板。
如今64岁的洪晃,住在北京郊区的大院子里,头发染成粉色,在网上跟大伙儿唠嗑看书的事。
她凭啥活得这么横,这么不在乎?这得从根上说起。
洪晃的底气,首先是她压根不需要告诉别人她是谁。
1961年,她出生在北京史家胡同51号。外公是章士钊,母亲是“末代名媛”章含之,父亲洪君彦是北大教授。
这背景,搁谁身上都得飘。但对洪晃来说,这些只是日常。名气、钱、地位,对她来说不是奋斗的目标,就是家里的摆设。
所以她看东西的顺序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抢着要的,在她这排不上号。她先看你这人真不真实,有不有趣,脑子能不能跟她聊到一块儿去。
12岁那年,她作为中美建交后第一批小留学生,公费去了美国。
这经历让她骨子里有中国的底,眼睛里看的又是世界的事。认知这块,早就被撑开了。
光靠家里,那叫啃老,洪晃不是那种人。家里给了她不用在乎的资格,她自己挣来了不在乎的本钱。
她可不是什么娇滴滴的大小姐。从美国大学毕业回来,一头扎进外企。
1986年,很多人工资还几十块的时候,她的年薪就达到了7万美金。这工作能力,放现在也是顶级的。
挣够了钱,她觉得给别人打工没意思,扭头就辞职创业。接手时尚杂志《iLOOK世界都市》,硬是做到了上百万的销量。
后来还自己当出品人,投拍了电影《无穷动》,自己也上去演。
她不是那种守着家产过日子的继承人,她是要自己开疆拓土的。她的事业,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和审美,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比单纯有钱高级多了。
把这些都看明白了,再来看她和陈凯歌的婚姻,就跟看剧本一样,结局早就写好了。
当年她看上陈凯歌,就是因为电影《黄土地》。
她觉得这人有才,二话不说就主动追,甚至帮着陈凯歌拿到了美国绿卡。那时候在她眼里,才华比啥都重要。
可陈凯歌一出名,事儿就变了。他太享受那种被一群人围着,尤其是被漂亮姑娘们崇拜的感觉了。这对他来说,是成功的标志。
这就踩到了洪晃的雷区。洪晃后来直接说过:“他看着一帮人围着他,感觉很好,特想当‘上等人’。我就是‘上等人’,我告诉你‘上等人’是什么样的。”
这话太狠了,直接撕开了两个人之间那层窗户纸。
在一个真正的贵族眼里,一个拼命“演”贵族的人,是既滑稽又没劲的。当才华的光环没了,剩下的就是怎么看怎么别扭。这婚,必须离。
离了两次婚,洪晃到底想找个啥样的人?其实她要的很简单,就是能平视她的人。
她最后选了室内设计师杨小平。这哥们儿不把她当什么“名门痞女”,也不在乎她家多有钱。
在他眼里,洪晃就是一个挺有意思,想找个人踏实过日子的女人。他懂她的笑点,也懂她那股子“痞”劲儿。
杨小平自己也说过:“她就是一个特别简单的人,只是想找个伴儿。”这句话,算是说到洪晃心坎里去了。
她领养了女儿,跟杨小平的儿子处得跟朋友一样。一家人住在京郊的大宅子里,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她不要激情了,她要的是那种能让她彻底放松下来的生活。
现在洪晃的生活,就是她性格的最好说明。
住着几千万的大宅子,院子里却有点荒,种着几棵树,随性得很。
工作室里全是落地窗,阳光能照进来。她自己,一头白发非要染一撮粉的,戴个大红发箍,指甲涂得粉嫩。
在视频里,她会激动地给你念书里关于“蛇羹”的段落,也会把爱马仕的包当买菜的篮子使。前阵子还跑到云南,忙活农村学生的美育培养项目。
这些事儿搁一块看,好像挺矛盾的。但搁在洪晃身上,就俩字:舒服。她这辈子,就活一个取悦自己,别人的标准,她不在乎。
陈凯歌这些年,电影拍一部就惹一堆争议。洪晃呢,在自己的院子里活得有滋有味。
34年过去了,你说他俩到底谁更幸福?这事儿可能没个标准答案,但谁活得更明白,好像挺清楚的。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洪晃个人资料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