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爆火!深圳网友:受不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2 04:51 1

摘要:打开小红书,深圳打工仔阿豪刚咬一口公司发的牛蛙臭豆腐月饼,直接原地干呕。

3%的销量抢走90%的骂声,今年你吃的月饼可能又白买了。

打开小红书,深圳打工仔阿豪刚咬一口公司发的牛蛙臭豆腐月饼,直接原地干呕。

视频一夜冲上百万播放,评论区齐刷“这哪是过节,是渡劫”。

同款月饼在淘宝搜索量暴涨480%,可实际付款人数不到两百。

厂家笑到合不拢嘴:成本一块八,热搜挂一天,比投流便宜多了。

我扒了天猫、京东、拼多多近三十天数据,螺蛳粉、香菜牛肉、青花椒金枪鱼三款奇葩口味月销加起来不足五千笔,却带动店铺整体流量上涨42%。

平台算法吃的就是停留时长,你越骂,它越推。

传统莲蓉豆沙被挤到第二屏,利润只有8%,老板当然更愿意把蟋蟀月饼放C位。

赚不赚钱无所谓,先把眼球薅光。

更离谱的是公司福利。

深圳南山某游戏公司行政小琪告诉我,她们给两百名员工准备了“共享月饼”——把一块四斤重的五仁月饼切成两百份,再配两罐王老吉,人均预算11块。

拍照发圈,点赞比发三百块购物卡还多。

员工一边吐槽一边转发,公司省下的预算转头给项目组发了双倍奖金,行政绩效直接拉满。

有人觉得被侮辱,有人看得开:节日仪式感早被流量掏空,剩下的是一场默契的表演。

厂家负责出戏,网友负责骂,平台负责推,行政负责省。

真正吃到嘴里的是谁?

没人关心。

莲蓉双黄白莲蓉销量依旧占六成,但没人拍照,它就成了空气。

我把去年奇葩月饼购买者的后台数据拉出来,65%是18-28岁的女性,下单最多的地址是深圳、杭州、成都的写字楼。

她们买回去只做两件事:拍照、喂垃圾桶。

问就是“想给同事一点震撼”。

一块月饼完成社交货币使命,比口红便宜,比表情包带劲。

传统厂家也学乖了。

广州一家做了四十年莲蓉的老厂,今年推出藤椒烤鱼味,限量三千盒,售价99元,比普通款翻三倍。

上线十分钟售罄,赚到的钱刚好给老员工发中秋奖。

老板一句话总结:奇葩口味是广告牌,经典口味才是饭票,两手都要硬。

流量玩法扩散到全国。

淄博烧烤月饼、哈尔滨红肠月饼、南京烤鸭月饼轮番上阵,热搜像打卡机。

平台乐见其成,搜索词越怪,广告位越贵。

厂家把研发部改成“热搜部”,专盯微博吐槽,三天就能打样,一周就能上市。

供应链成熟得吓人,空壳公司都能贴牌,月饼成了流量手榴弹。

消费者真没辙?

我试了三个办法,直接抄作业。

第一,搜“迷你装”,50克一个,踩雷也不心疼。

第二,看“组合链接”,奇葩口味搭经典口味,拍照发完把后者留下。

第三,直接问客服要“试吃装”,大多数店铺愿意送,成本比广告低。

三招下来,我钱包省了,朋友圈也发了,垃圾桶没撑爆。

中秋过一年少一年,月饼最终还是拿来哄自己。

味道怪不怪不重要,和谁分才重要。

下次再刷到牛蛙月饼,别急着骂,先@那个能陪你一起吃的人,对方回了,你就赢了。

来源:修展cc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