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往事——暗流汹涌的松江河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8:35 1

摘要:春寒料峭,四月的松江河仍是一片冰封景象。河面的冰层开始出现细微裂痕,发出低沉的呻吟,仿佛大地在沉睡中苏醒。

春寒料峭,四月的松江河仍是一片冰封景象。河面的冰层开始出现细微裂痕,发出低沉的呻吟,仿佛大地在沉睡中苏醒。

陈志远从哈尔滨回来后,生活表面上恢复了原样。他重新开办了学堂,每天教孩子们识字念书;下午则跟着父亲上山采药,熟悉长白山的每一条小路。但暗地里,他开始接手父亲交给他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一天傍晚,学生们放学后,老张提着两瓶烧刀子来到陈家。

“大山,听说前几日东村又遭殃了。”老张压低声音,脸上的皱纹在油灯下显得更深,“日本人征粮,把他们的种子粮都抢走了。这个春耕可咋办啊?”

陈大山闷头抽着烟袋,良久才吐出一口浓烟:“咱们库房里还有多少存粮?”

“不多,顶多能撑十户人家半个月。”

“先分给他们。”陈大山果断地说,“不能让人饿死,更不能误了春耕。”

陈志远在一旁听着,忍不住插话:“爹,张叔,咱们这样拆东墙补西西墙不是办法。我这次去哈尔滨,看到日本人正在加紧征收粮食运往前线。往后只会越来越紧。”

老张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可咱们平头百姓,能有什么办法?”

“有办法。”陈志远目光坚定,“我在哈尔滨听说,北满抗联正在组织群众藏粮。咱们也可以这么做。”

陈大山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随即又染上忧虑:“这要是被发现了,整个镇子都要遭殃。”

“爹,您不是常跟我说,关东人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吗?”陈志远握住父亲粗糙的手,“现在正是需要咱们站起来的时候。”

三人一直商议到深夜。最终决定,由老张负责联络镇上有威望的老人,陈大山利用采参人的身份在山里寻找合适的藏粮地点,陈志远则负责组织和动员年轻人。

接下来的日子里,松江河镇表面平静,暗地里却涌动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

陈志远首先从自己的学生入手。他挑选了几个年纪稍大、家境可靠的孩子,以“课外学习”为名,教他们辨认山路、传递消息。这些十四五岁的少年,平日里嬉笑打闹,但在得知自己参与的是抗日活动后,都表现出超乎年龄的成熟和责任感。

其中最有灵性的是铁蛋,一个瘦小但机敏的男孩。他父亲是镇上的铁匠,在一次日军征用铁器时因反抗被打成重伤,不久便离世了。铁蛋对日本人有着刻骨的仇恨,学习各种技能也最为用心。

“陈老师,你看我这地图画得对吗?”一天放学后,铁蛋拿出一张精心绘制的地形图,上面标注了镇子周围的山路和小径。

陈志远仔细查看,惊讶地发现铁蛋不仅准确画出了主要道路,连一些只有老采参人才知道的小道也标注得一清二楚。

“这些小路你是怎么知道的?”

铁蛋得意地笑了:“我跟着爷爷上山采药,他都告诉我的。爷爷说,长白山的每一条路都要记在心里,关键时刻能救命。”

陈志远拍拍他的肩:“好孩子,记住,这地图只能记在脑子里,不能留在纸上。”

铁蛋郑重地点点头,将地图凑到油灯前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

与此同时,陈大山也在深山中忙碌着。凭借几十年采参的经验,他找到了一处极为隐蔽的山洞。洞口被茂密的藤蔓覆盖,洞内宽敞干燥,而且有一条暗河通过,即使被围困也有水源。

“这里就是咱们的第一个储藏点。”陈大山带着陈志远和老张查看山洞,“明天开始,陆续把粮食转移过来。”

然而,就在他们紧锣密鼓地准备时,危险悄然而至。

五月的一个清晨,一队日本兵突然开进松江河镇,为首的是一名新调来的军官小林少尉。与之前那些只会蛮横搜查的士兵不同,小林戴着眼镜,会说流利的中文,甚至还能引经据典。

镇公所前,小林站在台阶上,面对被强行召集来的镇民,微笑着发表讲话:

“各位乡亲,大日本帝国为了建设‘大东亚共荣圈’,需要诸位的支持和配合。从今天起,松江河镇将实行‘保甲连坐’,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一户通匪,全甲连坐;一甲通匪,全保连坐...”

陈志远站在人群中,心中一沉。这一招极为毒辣,将原本团结的镇民分割成相互监视、相互牵制的小团体。

讲话结束后,小林特意叫住了正准备离开的陈志远。

“你就是陈老师吧?我听说你是镇上唯一的大学生,从北平回来的。”小林的笑容无懈可击,眼神却锐利如刀。

陈志远镇定地回答:“是的,太君。我在北平读书,因战事回到家乡。”

“很好,很好。”小林点点头,“知识分子应当为皇军效力。我决定任命你为松江河镇第一保保长,负责协助征粮和治安管理。”

陈志远心中一震,这是要把他推到镇民的对立面啊!他刚要推辞,小林又开口了:

“不要推辞,陈老师。这是皇军对你的信任。”小林凑近一步,压低声音,“我听说令尊是镇上有威望的老人,你们父子若能同心协力协助皇军,必当重重有赏。”

回家的路上,陈志远心乱如麻。保长这个身份既是枷锁,也可能成为掩护。问题是,镇民们会理解吗?

果然,当他被任命为保长的消息传开后,镇民们的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以往见面热情打招呼的乡亲,现在只是点点头就匆匆走开。甚至学堂里的学生也少了几个。

最让陈志远痛心的是,连铁蛋看他的眼神都充满了不解和失望。

那天晚上,陈志远和父亲进行了一次长谈。

“爹,这个保长我不能当。当了,就是汉奸!”

陈大山沉默地抽着烟,良久才说:“你觉得,老张他们会认为你是汉奸吗?”

“现在镇上有不少人已经这么认为了。”

“表面上的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心里装着谁。”陈大山敲了敲烟袋,“这个保长,你不当,也会有别人当。若是让真心投靠日本人的人当了,咱们镇就真的完了。”

陈志远愣住了,他没想到父亲会这么看。

“你的身份,或许能更好地掩护咱们的工作。”陈大山继续说,“只是,这条路会更难走。你要忍受乡亲们的误解,甚至唾骂。”

那一夜,陈志远辗转难眠。天亮时分,他做出了决定:接受保长的任命。

接下来的日子果然艰难。陈志远不得不按照日本人的要求,挨家挨户登记存粮、征收军粮。看着他带着日本兵走进一户户乡亲家中,镇民们的眼神从不解变成了愤怒和鄙夷。

“陈老师,不,陈保长,”铁蛋的爷爷,老猎户刘老汉冷冷地说,“您如今是日本人的红人了,咱们这小庙容不下您这尊大佛。铁蛋以后不去学堂了。”

陈志远心中刺痛,却只能强装镇定:“刘叔,皇军的要求,我也是不得已。”

“好一个不得已!”刘老汉嗤笑一声,重重关上了门。

更让陈志远痛苦的是,他不得不亲自带人去老张家搜查。为了掩护老张,他提前暗示老张藏起部分粮食,然后在搜查时故意放过那些藏粮的地方。

“陈保长果然忠心耿耿。”小林看着收缴来的少量粮食,似笑非笑地说,“不过,我听说这张记杂货铺是镇上最大的杂货铺,就这么点存粮?”

陈志远心头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太君,去年收成不好,百姓家里确实没有多少余粮。”

小林盯着他看了半晌,突然笑了:“好吧,我相信陈保长的判断。”

从镇公所出来,陈志远后背已被冷汗浸湿。他清楚地意识到,小林并不完全信任他,这更像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

五月底,春耕基本结束,而镇上的存粮也已捉襟见肘。陈志远以保长的身份,向小林请求减少下一阶段的征粮数量。

“陈保长,你是在同情那些支那人吗?”小林冷冷地问。

“太君误会了。我是担心如果把百姓的种子粮都征走,下一季就没有收成,长远来看对皇军的粮食供应不利啊。”

小林沉吟片刻,终于同意将征粮数量减少三成。这对镇民来说,是个难得的喘息机会。

消息传开后,镇民们对陈志远的态度略有缓和,但仍保持距离。只有老张等几个知情人明白他承受的压力和委屈。

一天深夜,陈志远独自来到父亲发现的那个山洞。这里已经成为他们秘密活动的据点,储藏的不只是粮食,还有一台无线电设备和少量武器。

他点亮油灯,开始抄收来自北满抗联的电报。电报内容让他精神一振:抗日联军在杨靖宇将军的指挥下,在蒙江地区重创日军,急需各地提供药品和粮食支援。

“是时候了。”陈志远喃喃自语。

回到家中,他立即找父亲和老张商议。

“咱们储存的粮食,可以分出一半支援抗联。”陈志远说,“药品我可以通过保长的身份,以镇公所医务室的名义购买。”

陈大山皱起眉头:“运送是个大问题。现在出镇的路都有日本兵把守,严格搜查往来车辆。”

老张想了想,说:“我倒是有个主意。过几天是我闺女回门的日子,她嫁到了二道白河。按照习俗,娘家要送‘回头礼’,可以用送礼的车队做掩护。”

计划确定后,他们立即行动起来。陈志远利用保长的身份开具通行证;老张准备车队和伪装;陈大山则负责联络抗联的接应人员。

出发前夜,陈志远意外地发现铁蛋蹲在他家门口。

“铁蛋?这么晚了,你怎么在这里?”

铁蛋抬起头,眼中闪着倔强的光:“陈老师,我知道你不是真的汉奸。你们要送粮食给山里的队伍,带上我吧,我熟悉山路。”

陈志远心中一震:“谁告诉你的?”

“我猜的。”铁蛋得意地说,“我看到张爷爷准备车队,又不像是普通的回门礼。而且,你虽然帮日本人做事,但每次都尽量少征粮,还偷偷给最困难的人家送粮食。”

陈志远犹豫了。铁蛋确实是个机灵的孩子,多一个帮手是好事,但这也意味着将他置于危险之中。

“铁蛋,这不是闹着玩的,一旦被发现,会没命的。”

“我不怕!”铁蛋挺起瘦弱的胸膛,“我爹被日本人打死了,我要替他报仇!”

最终,陈志远同意了铁蛋的请求,让他混入车队做个小跟班。

次日清晨,一支由五辆马车组成的车队缓缓驶出松江河镇。车上装满了粮食、药品,以及老张为女儿准备的真正回门礼。陈志远以保长的身份亲自押车,这是为了避免路上过多盘查。

出镇很顺利,把守的日本兵看到陈志远,只是随意检查了一下最上面伪装的红枣、布料,就放行了。

车队沿着山路前行,午后抵达了预定交接地点——一处看似废弃的木屋。然而,当陈志远发出约定的暗号后,走出来的不是抗联战士,而是全副武装的日本兵!

“陈保长,真是巧啊。”小林从日本兵身后走出来,脸上挂着胜利的微笑,“我早就怀疑你了,果然不出所料。”

陈志远的心沉到谷底,他强作镇定:“太君误会了,这是我岳父送给女儿的回门礼,我们正要送到二道白河去。”

“回门礼?”小林冷笑着用刺刀挑开麻袋,露出里面的粮食和药品,“这些都是违禁物资!陈志远,你通匪的证据确凿!”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山林中突然响起一声枪响,一名日本兵应声倒地。

“抗联!是抗联!”日本兵们顿时慌乱起来。

枪声四起,山林中冲出数十名抗联战士,与日本兵展开激战。陈志远趁机躲到马车后,寻找反击的机会。

“陈老师,这边!”铁蛋不知从哪里钻出来,拉着陈志远往山林里跑。

“不行,老张他们还在车上!”

“张爷爷已经安全了,快走!”

两人钻进密林,身后的枪声渐渐稀疏。在一处隐蔽的山沟里,他们遇到了接应的抗联战士和幸存的马车夫,老张也在其中,只是手臂受了轻伤。

“多亏你们及时赶到。”陈志远对抗联小分队队长感激地说。

队长摇摇头:“是这位小兄弟报的信。”他指着铁蛋。

铁蛋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提前一天就溜出镇子,在山里等接应的队伍。看到日本兵埋伏,就赶紧去找他们报信。”

老张拍拍铁蛋的肩膀:“好孩子,有勇有谋!”

然而,喜悦是短暂的。清点人数时,他们发现有三名车夫在交火中牺牲,五辆马车也只剩两辆,大部分物资都被日本人截获。

“是我的错,”陈志远痛苦地说,“我太不小心了,连累了大家。”

“现在不是自责的时候。”队长严肃地说,“日本人很快就会大规模搜山,我们必须立刻转移。”

众人简单掩埋了牺牲的同伴,带着剩余的物资向深山进发。爬到半山腰时,陈志远回头望去,只见松江河镇的方向浓烟滚滚。

“不好!日本人肯定在镇上报复!”老张失声叫道。

陈志远心如刀绞。他知道,因为自己的疏忽,松江河镇的乡亲们将面临残酷的报复。而他的父亲陈大山,此刻还在镇上...

“我必须回去!”陈志远毅然道。

“你回去就是送死!”队长拉住他。

“我不能让我爹和镇上的乡亲替我承担后果。”陈志远挣脱开来,对铁蛋说,“你带着大家继续往前走,我知道一条近路回镇上。”

老张急切地说:“志远,你不能这么冲动!大山把你交给我,我要保证你的安全!”

陈志远望着镇上越来越浓的烟柱,眼中含泪:“张叔,我娘去得早,是我爹一手把我拉扯大。现在他身处险境,我若贪生怕死,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

说罢,他转身向山下奔去,很快消失在密林中。

老张望着他远去的背影,老泪纵横:“这孩子,跟他爹一样倔...”

铁蛋紧紧握住拳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陈老师是真正的英雄!”

山林寂静,唯有风声呼啸,仿佛在为这位毅然赴难的年轻人送行。远处的松江河镇,正在烈焰中忍受煎熬,而更严峻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来源:王三废-thriv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