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殖健康问题往往因涉及隐私,容易被人们刻意回避,可越是拖延,越可能让小问题演变成大麻烦。杭州的张大伯(化名)就因一场 “难言之隐”,经历了数年的痛苦与煎熬 —— 多年前他发现私密部位长出异常肉球,却因羞耻感选择隐瞒,最终导致肿物长成直径 25 厘米的 “菜花状
生殖健康问题往往因涉及隐私,容易被人们刻意回避,可越是拖延,越可能让小问题演变成大麻烦。杭州的张大伯(化名)就因一场 “难言之隐”,经历了数年的痛苦与煎熬 —— 多年前他发现私密部位长出异常肉球,却因羞耻感选择隐瞒,最终导致肿物长成直径 25 厘米的 “菜花状”,不仅影响正常生活,还险些引发更严重的健康危机。这场因 “不好意思” 引发的困境,既暴露了部分人群对生殖健康的忽视,也为大众敲响了 “及时就医” 的警钟。
一、最初的异常:私密部位的 “小肉球” 与刻意隐瞒
张大伯今年 60 多岁,退休前在杭州一家工厂工作,性格内向,平时很少与人谈论私人话题,尤其是涉及身体隐私的部分。大约五年前,他开始觉得走路时有些别扭 —— 下半身总有种 “异物摩擦” 的感觉,起初他以为是裤子不合身,或是久坐导致的不适,没太在意,只是换了宽松些的裤子,尽量减少长时间坐姿。
可这种摩擦感不仅没消失,反而越来越明显。有一天晚上,张大伯洗完澡后,终于忍不住想一探究竟。他找来家里的放大镜,坐在卧室的台灯下,小心翼翼地检查私密部位,结果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愣住 —— 私处周围的皮肤上,长出了一颗颗米粒大小的肉球,颜色与皮肤相近,摸起来软软的,轻轻按压也没有疼痛感。
“这地方长了东西,也太尴尬了,要是被别人知道,肯定会被笑话。” 张大伯心里瞬间涌上强烈的羞耻感,他赶紧把放大镜收起来,对着镜子反复确认,生怕自己看错了。那晚,他辗转反侧,脑子里全是 “这是什么东西”“会不会很严重” 的疑问,可 “不能让别人知道” 的想法,始终占据上风。
从那以后,张大伯开始想尽办法 “藏着掖着”。他去商场买裤子时,特意挑选比自己平时尺码大两个号的款式,松紧带也选最宽松的,只为了减少裤子与私密部位的摩擦;每次洗澡时,他都会避开家人,快速洗完就离开浴室;夏天再热,他也坚持穿长裤,从不敢穿短裤出门。家人察觉到他的异常,问他 “怎么总穿这么宽松的裤子”,他也只是找 “年纪大了,穿宽松的舒服” 这样的借口搪塞过去。
他甚至私下在网上搜索 “私密部位长肉球” 的信息,可网上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 “是普通疣,不用管”,有的说 “可能是严重疾病的信号”,越看他心里越慌,却始终没有勇气去医院检查。“总觉得去医院看这种病,太丢人了,万一被熟人看到,以后都没法见人了。” 张大伯后来在医院坦言。
二、症状恶化:从 “小蘑菇” 到 25 厘米 “大菜花” 的煎熬
随着时间推移,张大伯私密部位的肉球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长越大。起初只是米粒大小的颗粒,慢慢长成了黄豆大小的 “小蘑菇”,表面也变得粗糙起来;又过了一年多,这些 “小蘑菇” 开始相互簇拥,逐渐连成一片,变成了形状不规则的 “菜花状” 肿物。
到了第四年,肿物的直径已经长到了 25 厘米,几乎占据了私密部位的大部分区域。这么大的肿物,即便穿超大号的裤子,也很难完全遮盖,走路时的摩擦感变得越来越强烈,甚至会让他感到疼痛。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由于长期与裤子摩擦,肿物表面经常会被磨破,流出淡黄色的液体,还带着一股刺鼻的臭味。
为了掩盖臭味,张大伯每天都会换好几次内裤,还会在裤子里喷上大量的香水,可即便如此,臭味还是会隐隐约约散发出来。有一次,他在小区里散步,遇到一位老邻居,对方随口问了句 “张师傅,你身上怎么有股怪味啊”,让他瞬间面红耳赤,赶紧找借口回家,从那以后,他连家门都不敢出了,每天只敢待在家里,连买菜、取快递这样的小事,都让家人代劳。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不适,让张大伯的状态越来越差。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体重在短短几个月里下降了十几斤,脸色也变得蜡黄。女儿发现父亲总是躲在房间里,精神萎靡,便多次追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张大伯起初还是不肯说,直到有一次,他因肿物磨破出血,疼得忍不住哼出声,被妻子撞见,这才不得不说出实情。
“我当时看到他那个样子,又心疼又生气。” 张大伯的妻子回忆道,“他怎么能自己扛这么久,要是早点说,也不会拖到这么严重。” 女儿也红着眼眶劝他:“爸,这不是丢人的事,身体健康最重要,咱们明天就去医院,不管花多少钱,都要把病治好。”
在妻子和女儿的反复劝说下,张大伯终于放下了心里的羞耻感,同意去医院检查。出发去医院的那天早上,他特意穿了一身最宽松的衣服,还戴了帽子和口罩,生怕在医院遇到熟人。
三、就医确诊:尖锐湿疣与手术治疗的转折
张大伯一家来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挂了泌尿外科的号。接诊的是泌尿外科副主任王于勇医生,当张大伯在诊室里,不好意思地说出自己的症状后,王医生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而是耐心地询问了症状出现的时间、变化过程,以及他平时的生活习惯。
在进行检查时,王医生看到张大伯私密部位直径 25 厘米的 “菜花状” 肿物,也有些惊讶 —— 从医多年,他见过不少尖锐湿疣患者,但肿物长得这么大的,还是第一次遇到。“当时初步判断是尖锐湿疣,但还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 王医生说。
随后,医院为张大伯安排了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他感染的是低危型 HPV(人乳头瘤病毒),引发的疾病正是尖锐湿疣。当王医生将诊断结果告诉张大伯时,他一脸茫然地问:“HPV 是什么?我怎么会感染这个病毒啊?”
王医生解释道,HPV 病毒有很多亚型,不同亚型会引发不同的疾病,其中低危型 HPV 容易引发尖锐湿疣,而高危型 HPV 则可能导致宫颈癌、阴茎癌等恶性肿瘤。“性接触传播是尖锐湿疣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比如未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等,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王医生说。
可张大伯却表示,自己已经多年没有与妻子以外的人有过亲密接触,也从未接触过他人的私人物品,实在想不起来自己是如何感染的。“可能是多年前在公共浴室、泳池等场所,通过间接接触感染的,也可能是感染后处于潜伏期,直到近几年才出现症状。” 王医生分析道,HPV 病毒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年,有些患者在感染初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直到病毒大量繁殖后,才会出现明显的肿物。
针对张大伯的情况,王医生表示,由于肿物体积过大,且已经出现破溃、渗液,必须尽快进行手术切除,否则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感染,甚至增加恶变的风险。“手术需要切除一部分病变组织周围的皮肤,才能彻底清除病毒感染的区域,手术难度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也会比较长。” 王医生向张大伯一家详细说明了手术方案和风险,张大伯和家人没有犹豫,当即同意进行手术。
手术安排在三天后,整个手术过程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由于肿物面积大,切除后需要进行皮肤缝合,医生还在术后为张大伯安排了抗病毒治疗,防止病毒复发。幸运的是,手术非常顺利,没有出现并发症。术后一周,张大伯的伤口开始愈合,渗液和臭味也消失了;术后一个月,他已经可以正常走路,不用再穿超大号的裤子。
“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及时来医院,要是早几年过来,也不用遭这么多罪,花这么多钱。” 在术后复查时,张大伯对王医生说,眼里满是懊悔。
四、医生解读:男性 HPV 感染的认知盲区与健康风险
在张大伯术后恢复期间,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谢玺也针对男性 HPV 感染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科普。谢医生表示,相较于女性 HPV 感染,男性 HPV 感染此前一直处于 “认知盲区”,很少被大众关注,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目前暂无针对男性的 HPV 常规筛查项目,无法像女性宫颈癌筛查那样,定期检测是否感染;二是大多数男性感染 HPV 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病毒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身体清除,也可能在多年后才出现症状,容易被忽视。
“但实际上,男性 HPV 感染率并不低,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成年男性的 HPV 感染率与女性相近,且感染后病毒自我清除的速度比女性慢。” 谢医生说,男性感染 HPV 后,虽然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严重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会面临健康风险。
谢医生解释道,男性感染低危型 HPV 后,可能会出现寻常疣、扁平疣、丝状疣等疾病,这些疣类通常出现在手部、面部、颈部等部位,表现为黄豆大小或更大的丘疹,表面粗糙,质地坚硬,虽然不会恶变,但会影响外观,还可能通过接触传播给他人;而感染高危型 HPV 后,则可能引发尖锐湿疣,甚至形成阴茎癌、肛门癌等恶性肿瘤。
来源:大城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