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投资悬了?AI学术界分裂,大模型通向AGI遭质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21:53 1

摘要:2025年9月,图灵奖得主、被称作“强化学习之父”的理查德·萨顿,在Dwarkesh播客里扔了个“炸弹”,他明确说,靠把大语言模型做大,根本没法实现类人智能。

2025年9月,图灵奖得主、被称作“强化学习之父”的理查德·萨顿,在Dwarkesh播客里扔了个“炸弹”,他明确说,靠把大语言模型做大,根本没法实现类人智能。

这事在AI圈直接炸了锅,毕竟萨顿以前可不是这么说的,现在连他都站出来质疑,AGI(通用人工智能)的路径之争算是彻底摆到了台面上。

萨顿这波表态特别让人意外,因为他是“苦涩教训”理论的提出者。

以前他总说,AI发展不用纠结复杂算法,把计算资源堆上去往往更管用。

可这次他直接点出大模型的硬伤:这些模型没法从现实世界拿反馈,也不会自己定目标,就算规模再大,也算不上真的智能系统。

本来想觉得他可能只是随口一提,但后来发现,他这话可不是一时兴起,背后是对当前AI技术路径的深层反思。

萨顿的话刚出来,认知科学家加里·马库斯就立马在社交平台接话了。

马库斯这几年一直跟大模型“对着干”,从2019年就开始批评大模型有缺陷,之前没少被行业里的人怼。

这次他直接说:“这世界咋回事?以前主张‘苦涩教训’的萨顿,现在说话跟我一模一样。

”还列举了Meta的扬·勒昆、谷歌DeepMind的哈萨比斯这些人,说他们也慢慢转变了立场,甚至直言现在还坚持做大模型的,不是骗子就是有利益牵扯。

没过多久,萨顿也在社交平台回复了马库斯,说马库斯“从来都不孤单”,还夸他有勇气,敢第一个站出来质疑大模型,说马库斯每次都能把大模型的局限讲得很透彻。

这么一来一回,AI学术界的阵营算是彻底清晰了,以前马库斯像个“孤勇者”,现在有了萨顿这种权威撑腰,质疑大模型的阵营一下子就有了分量。

其实AI圈的分歧早有苗头,只是萨顿这次表态把矛盾彻底挑明了。

一边是支持大模型的阵营,他们觉得只要不断把模型规模做大、加更多训练数据、堆更多算力,早晚能搞出AGI。

OpenAI就是这派的代表,砸了几十亿美元开发更大的模型,连微软都跟着投了几百亿建数据中心支持。

OpenAI前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维尔还举过例子,说大模型能接“凶手是…”这样的句子,就说明它懂整个故事情节、能找线索推理,这就是智能的表现。

但在我看来,能接句子和真懂推理根本不是一回事,就像小孩背熟了故事,能接着往下说,可不代表他明白故事里的逻辑,更没法自己编一个有逻辑的新故事。

另一边就是萨顿、马库斯这群反对者,他们觉得大模型的架构从根上就有问题。

萨顿在播客里反复强调,真的智能得能跟环境互动,能从反馈里学东西,还能自己定目标。

强化学习派也这么认为,他们觉得智能是从“跟世界打交道”和“朝着目标做事”里来的,不是从“猜下一个词”里来的。

很显然,这两派争的不只是技术路线,更是对“智能本质”的理解。

支持大模型的觉得智能能从“认模式”里冒出来,反对的觉得智能得“动起来”才行。

就像有人觉得只要把字典背熟就能当作家,有人觉得得先体验生活、明白人情世故,才能写出好文章,两拨人的底层逻辑根本不一样。

别看学术界吵得凶,背后可是几千亿的真金白银在跟着动。

科技巨头这几年在GPU和数据中心上砸了太多钱,英伟达光2025年二季度卖AI芯片就赚了180亿,全靠OpenAI、谷歌这些公司买。

模型规模也一路飙升,从GPT-3的1750亿参数,涨到GPT-4的万亿级,好像参数越多就越厉害。

但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模型是变大了,可改进的幅度却越来越小,花钱的速度反而越来越快。

就像你买零食,买第一包觉得特别好吃,买第二包还行,买到第十包不仅不想吃,还觉得花这钱没必要。

大模型现在就有点这个意思,花了几倍的钱,效果只提升了一点点,长期这么搞,不管多有钱的公司都扛不住。

更关键的是,萨顿以前还支持“堆算力”,现在连他都觉得这条路走不通了,这就让产业界有点慌。

要是萨顿和马库斯说得对,那之前砸的几千亿可能都打了水漂,而且还挤掉了其他AI方向的资源。

2024年全球AI领域70%的投资都给了大模型,强化学习、神经符号AI这些方向只分到15%,要是大模型走不通,这些被耽误的方向能不能赶上来都是个问题。

不过现在也有好迹象,不少人开始尝试“混合路线”,比如把大模型的语言能力和强化学习的决策能力结合起来。

谷歌DeepMind做的Gemini-X就是这么搞的,在机器人导航上的准确率比纯大模型高多了。

还有人重新捡起来神经符号AI,想让机器既能像神经网络那样学东西,又能像符号系统那样推理,斯坦福甚至专门成立了实验室搞这个。

现在AI圈吵成这样反而是好事。

以前大家都盯着大模型一条路跑,有点“一条道走到黑”的意思,现在有了质疑声,反而能冷静下来想想方向对不对

不管最后是大模型赢了,还是混合路线成了,或者是其他方向冒出来,只要能让AI真的帮到人类,而不是只停留在“猜词”“生成内容”的阶段,就是好结果。

毕竟咱们搞AI是为了让生活更方便,不是为了比谁的模型更大,你说对吧?

来源:围炉夜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