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K12教室到银发公社:昂立99元课程撑起重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30 17:52 1

摘要:上海宝山大华有个校区特别有意思,以前是昂立教育的K12培训教室,现在满屋子都是平均年龄60岁的阿姨,跟着节拍打非洲鼓,节奏感一点不比年轻人差。谁能想到,一个做了40年少儿教育的巨头,现在要转头“陪老人玩”?从3岁到80岁,昂立这是想把人的一辈子都“包圆”了,说

上海宝山大华有个校区特别有意思,以前是昂立教育的K12培训教室,现在满屋子都是平均年龄60岁的阿姨,跟着节拍打非洲鼓,节奏感一点不比年轻人差。谁能想到,一个做了40年少儿教育的巨头,现在要转头“陪老人玩”?从3岁到80岁,昂立这是想把人的一辈子都“包圆”了,说真的,这哪是转型,简直是一场豪赌。

那年营收涨了不少,但还是亏了四千多万,虽说比之前亏得少了,可细看业务就发现问题。核心业务是青少儿素质教育和高中培训,这两块占了近八成营收,可客群却在变少。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那摆着,出生人口这些年降了快一半,以后送孩子来上课的家长只会更少。

本来想靠这两块业务稳住基本盘,后来发现出生率这事儿不是机构能左右的,客群萎缩是板上钉钉的事。更头疼的是成本,营业成本、销售费用再加管理费用,加起来快把营收吃没了。教培机构本来就靠规模赚钱,现在学生少了、成本又降不下来,传统业务基本就是微利,甚至偶尔还会亏。

老实讲,换成任何一家机构,这时候都得想出路,总不能等着业务慢慢缩水,既然老业务撑不住,那新业务往哪找?昂立把目光放在了老人身上。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岁以上的人口有3.1亿,以后还会更多,有人算过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能到19万亿,2050年更是能到49万亿。

这么大的市场,现在做服务的却不多,大多是公办机构,课程又比较单一,民营机构做个性化服务的空间很大。而且昂立还有现成的优势,“双减”后不少教学场地和师资都闲着,白天基本没人用,刚好给老人上课。

更关键的是品牌,在上海做了40年,以前送孩子来的家长,现在不少都退休了,对昂立的信任度还在,这种品牌的“代际传递”,是专门做养老服务的机构比不了的。如此看来,选银发教育不是拍脑袋决定的,是刚好踩中了市场缺口,又能用上自己的资源。

昂立把新业务叫“快乐公社”,课程跟传统教育完全不一样,舞蹈、瑜伽、太极、非洲鼓什么都有,月费定在99元。说实话,99块钱在上海真不算多,连一节私教课都买不了,这定价明显不是为了赚快钱。它卖的不是课程,是陪伴,老人来这不是学技能,是找个地方玩、认识朋友,丰富下退休生活。

校区选址也有意思,没选市中心,全在中老年人多的社区周边,宝山大华、杨浦中原这两个试点校区,周边社区老人占比都比上海平均水平高。老人出门方便,不用跑远路,慢慢就愿意常来。我去打听了下,首月报名转化率快一半了,比行业平均水平高不少,可见这种“就近就便”的模式是对的。

有人会问,99元一个月,这生意能赚钱吗,咱们可以算笔账,一个学员一年交1188元,一个200平米的校区招100人,一年营收刚过11万。可房租一年就要8到12万,再加上兼职老师和运营费用,成本得15到20万,这么看确实亏。

但昂立的算盘不在这,银发教育的边际成本低,老师带20人跟带30人差别不大,场地多排几节课也不用多花房租,只要学员能到200到300人,单校区盈利就没问题。而且老人的黏性特别高,一旦在这交到朋友,基本不会走,还会拉着邻居一起报名,口碑传得特别快,获客成本比教小孩低多了。

以后还能做增值服务,比如组织个文旅团,去周边城市玩几天,顺便带点兴趣课程;或者跟康养机构合作,推出健康管理套餐。99元只是个“敲门砖”,先把人留住,再慢慢挖掘消费需求。很显然,这是个长期生意,不是靠一两年就能赚大钱的。

当然,这生意也不是没挑战,教老人跟教小孩完全是两回事,教5岁孩子学英语有教材、有流程,能标准化复制,教60岁阿姨跳舞,得看她的身体状况,还得哄着点,很难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想规模化扩张不容易。

师资也是个问题,需要的不是学科老师,是“生活导师”,既要会上课,又要懂老人的心理,还得懂点健康知识。现在这种人才特别少,大多是兼职,怎么培养、怎么管理,都是要解决的问题。更何况盈利周期长,不像K12那样招了学生就能有稳定收入,银发教育得慢慢培育市场,急不来。

不过机遇也不少,政策现在鼓励社会力量做老年教育,场地、税收都有优惠,昂立还计划用AI赋能,比如通过AI分析老人的兴趣和身体状况,推荐合适的课程,上课的时候用AI矫正动作,降低运动风险。这些技术能提升服务质量,还能形成差异化优势,比单纯靠人服务效率高多了。

最明显的信号是2025年一季度的财报,昂立首次实现季度盈利,营收涨了10%多,净利润1300多万。虽说不能全算在银发业务上,但这业务增速很快,已经占了营收的15%,资本市场也认可,股价涨了不少,机构持仓比例也提高了。并非明智之举,其实不然,能从亏损走到盈利,说明转型的方向是对的。

现在来看,昂立的转型算是初见成效,但能不能一直走下去,还得看后续怎么运营,最大的难点是平衡商业和情怀,太商业化,比如推销太多增值服务,老人会觉得反感,丢了“陪伴”的初心;太情怀,只考虑服务不考虑盈利,业务又没法持续。

而且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现在已经有不少教培机构和养老机构盯着银发教育,以后拼的就是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昂立现在只有两个试点校区,以后扩张的时候,怎么保持服务质量、怎么控制成本,都是要面对的问题。

毫无疑问,昂立从教小孩转向陪老人,给教培行业指了一条新路子,教培的尽头不是只有直播带货或者素质教育,找对市场缺口,结合自身优势,一样能找到新机会。3.1亿老人背后,是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能满足这种需求的业务,不管是教培机构还是其他行业,都有机会。

至于这场豪赌最终能不能赢,现在还不好说,但至少昂立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对于教培行业来说,这种敢尝试、敢转型的态度,比单纯的盈利更有意义。毕竟,在变化的市场里,只有主动求变,才能走得更远。

来源:冷秋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