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庆遇上中秋,8天超长假期要来啦!无论是宅家放松、周边游玩,还是计划出境旅行,健康安全都是头等大事。赣州市疾控中心(卫监局)温馨提醒您:假期期间应注意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诺如病毒感染性肠炎、手足口病、食物中毒,以及鼠疫、人感染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
国庆遇上中秋,8天超长假期要来啦!无论是宅家放松、周边游玩,还是计划出境旅行,健康安全都是头等大事。赣州市疾控中心(卫监局)温馨提醒您:假期期间应注意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诺如病毒感染性肠炎、手足口病、食物中毒,以及鼠疫、人感染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
一、防蚊媒疾病: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
(一)去哪容易中招?
热带、亚热带地区(如东南亚、非洲、南美),国内南方省份(如广东省)也有传播风险。
(二)有什么症状?
登革热:发热、疲乏、厌食、恶心以及“三痛”(剧烈头痛、后眼窝痛、肌肉和关节痛)和“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基孔肯雅热: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
(三)防病指引
1.避免蚊子叮咬。室内使用蚊香、电蚊香液,并安装纱门、纱窗和蚊帐进行防蚊。前往公园、绿化带活动时,应穿着长袖衣服和长裤,并在外露皮肤及衣物上涂抹蚊虫驱避药物(含驱蚊酯或者避蚊胺成分)。尽量避免在伊蚊活跃时段(上午7点至9点,下午5点至7点)长时间逗留在草丛、树荫等户外阴暗潮湿区域。
2.灭蚊,清理蚊虫孳生地。室内可使用杀虫气雾剂、电蚊拍、灭蚊灯等工具进行灭蚊。定期清除家庭和单位内的各种积水,包括及时换水清洗水养植物、翻盆倒罐,清理阳台、天台、房前屋后的闲置容器以及定期疏通沟渠、填平洼坑等。
3.及时就医。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详细说明近期的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4.关注流行区疫情。若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流行区,出行前务必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并做好充分的驱蚊防蚊准备。归国后14天内应进行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二、防“肠胃刺客”:诺如病毒肠炎
(一)怎么传染的?
诺如病毒肠炎主要通过食用污染的食物、饮用污染的水,或接触患者粪便、呕吐物或其污染的物品、环境等方式传播。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期,学校、旅行团中常有聚集性疫情发生。
(二)有什么症状?
常见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成人通常以腹泻为主,儿童则较多表现为呕吐。
(三)防病指引
1.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外出回家和照顾病人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以及流动水至少洗20秒,确保指尖、指缝、手腕等部位都要洗到。
2.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完全煮熟的肉类、海鲜,水果食用前要彻底洗净,饮用水应选择开水或未开封的包装饮用水。
3.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更换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三、防手足口病
(一)高发人群是哪些?
根据监测结果,我市目前手足口病依然高发,5岁以下的小宝宝是主要目标,假期聚会游玩,小朋友扎堆,容易交叉感染。
(二)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一般为急性起病,口腔疱疹溃疡,患儿表现为不愿进食或易流口水,手、足、口和臀部等出现小而独立的疱疹和斑丘疹,疱疹内液体较少;疱疹或斑丘疹一般在7-10天消失;发热一般持续4-5天。
(三)防病指引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流动的水及肥皂按照7步洗手法洗手。不建议使用免洗消毒液或医用酒精,因其无法消灭肠道病毒。
2.注意饮食卫生,多饮用温开水,不喝生水,食物要充分加热煮熟。
3.居室经常通风,早晚通风半小时左右。
4.玩具、门把手和桌面等要定期清洁及消毒等。
5.孩子一旦中招,及时去医院就诊,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以免传染给别人,及时就医。
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防食物中毒
(一)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于进食了有毒动植物、有毒化学物质和霉变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如误食发芽土豆、毒蘑菇、霉变甘蔗、霉烂山芋、鲜黄花菜、误食处理不当的河豚鱼等。
另一类更为常见的是由细菌及细菌毒素引起。食物在收获、运输、贮存、烹饪等过程中被细菌污染,细菌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如果在食用前没有加热或煮沸将细菌杀灭,人体食用后,就会发生食物中毒。如进食病猪肉、病牛肉,病畜肉、带病菌蛋制品及奶制品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每年5—10月为食物中毒高发月份。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
(二)防病指引
1.外出就餐应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单位。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切勿购买和食用腐败变质、过期和来源不明的食物,切勿食用发芽马铃薯、野生蘑菇、河豚鱼等含有或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
3.家庭烹饪时要保持烹饪区域清洁,处理食物前后勤洗手,准备食物时生熟分开,烹饪菜肴要烧熟煮透。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五、防动物源性传染病
接触家畜家禽、来历不明的野生动物及其环境,可能会感染上鼠疫、禽流感、布病、炭疽、狂犬病等动物源性传染病。
(一)小心以下情况
▲逗野猫野狗被抓咬(当心狂犬病!)
▲接触野生动物或病死动物(可能感染鼠疫、禽流感、炭疽)
▲吃未煮熟的肉蛋奶(警惕布病、沙门氏菌)
(二)防病指引
1.避免接触任何来历不明的动物,不捕猎、不食用野生动物,不食用病死动物。
2.避免进入野禽等动物栖息地,不直接接触鸟类和禽类,不从活禽市场、农贸市场活禽摊档或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
3.不宰杀、不接触病畜。发现牛、羊等动物突然死亡时,不要私自处理,立即报告当地农业畜牧部门。
4.被狗猫等动物抓伤或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尽快去医院就诊,接种狂犬病疫苗,必要时遵医嘱注射狂犬病免疫制剂。
5.不食用未烧熟煮透的肉、蛋、奶等动物产品,选择新鲜、安全的动物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内容来源:赣州疾控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