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湾职院跻身国家“双高计划”,打造港口职教“黄埔军校”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17:45 1

摘要:五十年砥砺奋进,半世纪职教报国。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深耕港航职业教育五十载,从青岛水运技工学校起步,逐步发展为集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国际交流于一体的职教旗舰。学院累计培养8万余名港航人才,建成309个实践教学基地,获评“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波 通讯员 代新兴

五十年砥砺奋进,半世纪职教报国。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深耕港航职业教育五十载,从青岛水运技工学校起步,逐步发展为集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国际交流于一体的职教旗舰。学院累计培养8万余名港航人才,建成309个实践教学基地,获评“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被誉为“港口黄埔军校”,为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技能动力。

应需而生,服务港口与国家的“硬”实力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5年。当时交通运输部在青岛市黄岛区投资建设了青岛水运技工学校,建校之初只有7间临时工棚、开设了3个专业。1978年成为部属中专青岛港湾学校,其间经历多次改革与合并。1986年港口体制改革后,由青岛港务局接管,依托港口资源,逐渐形成国企办学的特色。2003年,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

港湾学院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与中国港口业共同成长的奋斗史,也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上世纪70年代,我国港口业处于机械化、规模化的起步阶段,急需大量既懂理论又懂操作的基层技术骨干,如吊机司机、轮机工、电工、理货员等,但当时的普通高等教育无法快速培养这类人才。港湾学院以“水运技工学校”起步,精准定位,就是为港口一线输送熟练技术工人。这也体现了国家“经济发展,人才先行”的务实考量,职业教育首先要解决关键领域人才“有没有”的问题。

港湾学院长期隶属于交通运输部、青岛港务局,是典型的“校港一体”。在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时期,由青岛港务局这种行业龙头企业办学是最有效率的模式。这种办校模式,实现了将生产技术、工艺标准和管理经验直接在体系内进行系统化传授,可以快速培养出符合特定要求的熟练技工,极大提高了技术转化和传承的效率。同时,也确保了人才培养与港航需求的“零距离”,加速了技术扩散与传承,学生“毕业即上岗”,实现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这背后的考量是效率优先,确保教育投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迈入21世纪,中国的制造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传统的技工已无法满足现代化港口管理的要求,需要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2003年学校改制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意味着要从培养单一的“操作工”提升到培养能够解决复杂问题、懂管理、会创新的“技术员”和“现场工程师”。从教学架构的重塑新生到打造校港一体产业学院的创新布局,港湾学院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续篇。

从青岛港务局到青岛港集团,再到如今的山东省港口集团,世界对港口的要求在变,国家对港口的定位在变,港口的能级也在变。依托背后愈发强大的国有企业资源作为依靠,港湾学院的功能定位动态升级,层次不断提升,内涵不断丰富,不仅解决了为港口这个特殊且重要的基础设施提供技能支撑的需求,也体现出一套与国家战略、社会管理和企业发展紧密相连的系统性逻辑,反映了国家对职业教育层次上移、质量提升的总体要求。

如今的港湾学院,已经成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海事局认定的国家海员船员培训考试基地。“人民工匠”许振超、“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张连钢也作为学院的产业教授走上讲台,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在课内得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包括市场动态、行业发展分析等最新实战内容。

历览这座“职教旗舰”的成长轨迹,五十年如一日,始终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

与时俱进,支撑海洋强国与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开始推动企业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转型,“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与此同时,海洋经济成为国家竞争的新高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节点就是港口。国家亟需一批能够支撑港口物流、远洋运输、智慧港口建设的专业院校。

作为全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承载着建设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也是整个沿黄流域的重要“经济出海口”。地处青岛的港湾学院,在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服务海洋蓝色经济上大有可为。

山东省港口集团勇担企业办学主体责任,将办好职业教育作为服务国家战略、赋能港航发展的使命,整合全港教育资源,组建成立职教集团,重点支持、高位推动港湾学院建设发展,先后出台《推进世界一流港航职业技术大学建设行动方案(2025-2030)》等系列政策,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吸收毕业生就业,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给予学校有力支持。

学院依托背景优势和广阔资源,主动将自身发展与“海洋强国”“交通强国”战略绑定,让现代物流管理、港口电气技术、智能工程技术、跨境电商等专业设置紧密围绕港口产业链延伸和升级,构建起与海洋经济、智慧港口建设高度契合的专业体系。目前,学院已经开发了“连钢创新班”“振超工匠班”等6个特色项目,建设“大师品牌课”“百名工匠课”等15类全场景、全业态精品课程库和8条精品实践研修路线,精准对接行业发展前沿需求。

为解决好产业发展中最迫切的人才需求,学院还着手建立灵活、可持续的校企合作机制,探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代模式,找到供给和需求的结合点,直接面向产业需求设置专业,如智能制造、大数据技术、新能源、现代物流等,打造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主阵地。目前,学院已与众多港航企业、社会各界携手共建309个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锚定教育部“双高计划”重点强调的产教融合要求,学院正全力探究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适应性”,用“精准匹配”全面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凭借校港一体、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和与国家重大战略的紧密挂钩,港湾学院已建成国家省级科研创新平台26 个,授权国家专利370项,荣获国家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40项,承办国家省级技能竞赛18项,完成港口和社会横向技术服务350项。2010年,港湾学院入选国家骨干高职院校,2025年跻身国家第二轮“双高计划”。

在政策与专业的加持下,五十年间,港湾学院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为全国各大港口输送优秀毕业生8万余人,为社会培养船员10万余人。其中,既有传承振超效率的新时代“大国工匠”,又有掌握氢能5G、AGV循环充电等前沿技术的技能领军者,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人才保障,也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港湾学院也因此被中央媒体誉为港口“黄埔军校”。

2024年港口航运产教融合共同体人才供需对接会上,港航企业为港湾学院提供了3000多个岗位,其中央、国企占比达50%以上;海洋装备产业联合体人才供需近1万个岗位,体现出港湾学院的毕业生正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当下的港湾学院,已不仅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更是区域产业的“创新伙伴”,生动地诠释了职业教育如何通过自我革新来持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石。

走向国际,提升影响力与话语权的“强”实力

长期以来,全球职业教育的标准和规则体系主要由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TAFE体系等主导,这些体系在国际职教领域占据着重要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港湾学院并未在既有的国际职教格局面前止步不前,而是自我加压,凭借深厚的教育底蕴与前瞻的国际视野,跳出简单的借鉴移植,转而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自我成长模式,产出了一批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成果。

港湾学院主动对接国际先进职教理念与标准,与国际知名职教机构开展合作,并结合中国港口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本土化创新与实践,同时,融入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标准与技能要求,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具国际通用性。学院还选派教师赴国外进修学习,邀请国际职教专家来校讲学指导,并积极参与国际职教交流活动,承办国际职教论坛与研讨会,向世界展示中国职教的发展成果与特色经验。

目前,港湾学院正逐步构建起亚非欧职教合作网络:随企出海在匈牙利、阿联酋、埃及等国成立9个“班·墨学院”,在几内亚等建立2个海外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与匈牙利多瑙新城大学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共同成立国际港航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举办港口物流等7个境外学历教育项目,搭建学生优质境外实践平台28个,打造国际化船员培训课程40余门,开展“中文+港航职业技能培训”100余期近3000人次……学院在国际职教领域的影响力与话语权日益提升,培养的学生也在国际职教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赢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赞誉,其职教模式与实践经验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关注和借鉴,为全球职教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近年来,我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了大量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和长期运营需要大量熟悉中国技术、标准和设备的本地化人才。今年,港湾学院承接商务部、交通运输部、苏丹港和坦桑尼亚港等7期援外港航培训项目,为山东港口友好合作港培训了一大批懂技术、擅管理的高素质港航人才。港湾学院的国际化输出,为中资企业培养了大量“懂中文、懂中国技术、懂中国标准”的本地员工,降低了国内企业走出国门的运营成本,促进了项目与当地的融合,服务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可持续性。

在成立五十周年之际,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再次宣布共建“全球港航工匠联盟”,致力于将技术标准、技能认证体系、培训模式推向世界,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及全球航运市场需求,打造国际航运人才培养高地。这绝非可做可不做的“选项”,而是顺应国家发展大势、实现从“职教大国”迈向“职教强国”的必然要求。

五秩春秋,风华正好。当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潮声交汇,历经五十年变革发展、被誉为港口“黄埔军校”的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乘风破浪,勇担全球职教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力量,坚定迈向世界职教的中心舞台,向着世界一流港航职业技术大学的目标扬帆远航!

来源:齐鲁晚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