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在海口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论坛上的发言,仍在行业内回响:“华为乾崑智驾,已成为用户信赖的第一品牌。” 这场9月28日的行业对话中,这句断言不仅是对技术实力的宣告,更暗藏智能驾驶产业从技术比拼迈向规则制定的关键转折,而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在海口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论坛上的发言,仍在行业内回响:“华为乾崑智驾,已成为用户信赖的第一品牌。” 这场9月28日的行业对话中,这句断言不仅是对技术实力的宣告,更暗藏智能驾驶产业从技术比拼迈向规则制定的关键转折,而2027年L3规模放量的规划,正悄然拉开自动化时代的序幕。
用户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印证了华为乾崑智驾的市场穿透力。截至目前,其辅助驾驶总里程突破50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2.5万圈;累计避免271万次碰撞,用技术为出行安全筑起防线。用户习惯的深度养成更具说服力:月人均辅助驾驶里程727公里,城区半数以上驾驶时长由系统辅助,每月人均智能泊车超36次,这标志着智能驾驶已从 “尝鲜功能” 变为 “刚需配置”。
技术架构的革新,是华为乾崑智驾领跑的核心密码。今年4月发布的ADS 4系统,以WEWA架构实现了从 “类人” 到 “超人” 的跃迁——通过 “AI训练AI” 的闭环模式,在虚拟世界生成1000倍于真实世界的极端场景数据,彻底破解行业 “长尾困境”。全维防碰撞系统CAS 4.0提出的 “五维安全” 标准,从全时速到全场景构建防护网,而车位到车位P2P 2.0功能已覆盖全国50万个停车场,让跨城通勤 “0” 干预成为现实。
鸿蒙座舱的生态整合,也让智能体验延伸至出行全场景。基于全新MoLA架构,通用大模型与垂类AI能力深度融合,使导航、车控、娱乐实现质的飞跃。截至2025年8月,智慧语音助手被唤醒2.38亿次,语音车控超6790万次,超级桌面连接突破5181万次,手机与车机的无缝流转正重构人车交互逻辑。这种 “智驾+座舱” 的双轮驱动,形成了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开放合作的生态版图,为规模扩张奠定基础。目前华为乾崑智驾搭载量突破100万辆,合作上市28款车型,覆盖鸿蒙智行 “五界”、奥迪等中外品牌。这种弹性合作模式暗藏深意:既通过阶梯化技术输出满足不同车企需求,更以标准共识绑定生态伙伴,正如靳玉志所强调的,“唯有协同才能加速产业跃迁”。
靳玉志提出的 “三波浪潮” 理论,更精准勾勒出产业演进路径。2015-2022年的电动化浪潮完成能源替代,2022-2027年的智能化浪潮正以算法解放人力,而2027年开启的自动化浪潮,将重新定义出行价值。与之匹配的技术路线清晰明确:2025年ADS 4实现高速L3试点,2026年推进城区L4商用,2027年L3全面放量、Robotaxi落地,载人载物无人化时代如约而至。
这场变革的深层意义,在于中国企业对智能驾驶话语权的争夺。当全球都在抢占L3/L4 先机时,华为乾崑智驾以50亿公里实路数据、自主研发架构和百万级搭载量,构建起技术主权。从破解 “卡脖子” 难题到制定安全标准,从赋能车企转型到重塑估值逻辑,华为乾崑智驾正在书写智能汽车的 “中国范式”。
2027年并非终点,而是新起点。随着L3规模放量,交通效率将迎来质的提升,自动化浪潮将催生智能移动新空间。正如靳玉志所言,华为乾崑智驾的目标从未局限于技术领先,而是 “将智能带入每一辆车,让出行更安全,生活更美好”—— 这或许就是智能驾驶产业最本真的价值追求。
来源:中国食品工业杂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