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自幼在母亲光环下成长,却从未见过母亲一面的儿子,是如何在异国度过他的一生?他又是如何思念那位仅能从教科书上读到的、伟大又陌生的母亲?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08年,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站在烈士母亲江姐的墓前,潸然泪下。
他在母亲墓前洒泪哭诉:“母亲的遗愿,我只完成了一半。”道尽了作为江姐后人的最大遗憾。
他身为美国大学的终身教授,拥有了世人眼中的成功人生,却始终未能实现母亲“报效祖国”的殷切期望。
这位自幼在母亲光环下成长,却从未见过母亲一面的儿子,是如何在异国度过他的一生?他又是如何思念那位仅能从教科书上读到的、伟大又陌生的母亲?
01江姐的悲与喜
在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开始疯狂排除异己,制造白色恐怖。当时江姐江竹筠在自己生产后就依然奋斗在解放人民的事业中。
可她没想到自己不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陪伴了,毕竟敌人追捕得太急,江姐就将襁褓中的儿子彭云交给了好友谭政伦。这个女人是她当时唯一能信任的人,也是唯一能托付孩子的人。
其实在一开始,江姐是完全可以抚养着自己的亲生儿子,但当时自己与丈夫彭咏梧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实在太忙。当时情势严峻,再加上一个孩子的话,那时工作真的忙不过来。
正当这对小夫妻想把孩子送到老家的时候,彭咏梧便被派去了川东工作,可没想到就此牺牲在当地,再也没能见上妻儿一面。
得到丈夫牺牲的消息,江姐悲痛不已。原本自己带孩子工作就已经很辛苦,谁能想到丈夫还见过孩子几次却要天人永隔。
可生活还要继续,工作也不能乱,所以她打算步丈夫的后尘,也要去川东。毕竟这对革命伴侣最了解彼此的工作,所以此时川东第一线是最需要江姐的。
所以在1948年的时候,江姐就把自己的申请给递交到组织上。可此时怀里还有彭云这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该怎么办呢?
江姐思前想后就打算把孩子托付给自己的好友,也是丈夫的前妻谭正伦。丈夫与谭正伦因为长期分居而和平分手,两人还有一个儿子彭炳忠。
虽说两人分手,但彼此的关系算是不错,也没闹红过脸。江姐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给谭正伦写了一封信,将彭咏梧牺牲与自己当下的情况告知。
当时谭正伦看完信后眼含泪光,她长叹一声,知道自己要多一个儿子了。
02江姐被捕
于是在1948年的春天开始,没有任何关于母亲记忆的彭云再也没见过自己的亲生母亲。因为在将孩子托付后,江姐在川东就被叛徒出卖,当时被赶过来的军团特务发现,随即被捕。
之后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军统的特务为了能从江姐的口中套出有价值的情报,他们用尽了酷刑,可江姐信仰坚定,死活不愿意开口。
无论敌人如何在她的身体与心理上造成多大的伤害,她都不为所动。毕竟自己是共产主义战士,绝对的信仰还是有的。
军统的人却相当狡猾,甚至为了能威胁到江姐,军统特务还特地派人搜捕彭云的下落。
不过当谭正伦知道江姐被抓后,连夜带着2个孩子逃离了四川。她一个人东躲西藏,生怕被敌人发现踪迹。
时间来到了1949年,国民党在黎明即将到来之前愈发地疯狂搜捕共产党人,就连牢里被捕的地下党都加紧审讯。
江姐预感到自己很可能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了,所以就设法写下了这封留给彭云的唯一遗产——托孤遗书。
江姐在信里表示了自己的不舍,不过她期盼着自己的孩子能踏着自己的足迹去建设新中国,要为了共产主义的革命事业继承奋斗着。
写完遗书没多久,年仅29岁的江姐被秘密处死,牺牲在黎明之前,而她的儿子彭云还颠沛流离在故乡之外,并不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已经遭遇毒手。
03功成名就
这个可怜的孩子在刚生下来的时候父母牺牲,在自己还不到2岁的时候母亲也惨遭杀害。
彭云在养母谭正伦的抚养下渐渐长大,从不会说话到喃喃自语,从年少无知到成熟稳重,都是谭正伦护着他长大。
好在谭正伦是个伟大的女人,她对彭云视如己出,不仅在解放前护他周全,更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就带着他回到四川定居。
在新中国成立后,彭云这才不用担心自身的安全。而因为自己的母亲是江姐,所以他又突然成为了活在聚光灯下的人。
在学校他自然受到同学与老师的关注,就连其他学校的学生都会组团来看望彭云。而且全国各地群众也经常写信给这个从小就失去双亲的孩子,大家都愿意去帮助他。
可性格内敛的彭云却相当低调,他并不喜欢自己受到这么多的关注。他只爱学习,为此彭云经常在周末都会去学校自习。
在老师的眼中,他品学兼优,在1965年考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不过他对机械与计算机感兴趣,所以在高考恢复后还考上了中科院的研究生。
后来越学越上进的彭云还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还在美国深造取得了博士学位。
此时彭云感到很光荣,毕竟自己能如母亲所愿,成绩优异,能独当一面了。等到回国后,他还去了中科院工作。此时他将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祖国建设中。
不过等到80年代末的时候,因为美国的邀请,彭云去了美国工作,后来还被聘请为马里兰大学的终身教授。此时他功成名就,没让母亲失望。
但是这么多年了,他始终没能回到中国工作。在多年后,有记者采访的时候,彭云很坦然,他表示自己原本在美国想做好研究再回去。
可惜自己的研究一直在做,所以回国的事情就这么耽搁了下来。对于这点,彭云也有些遗憾。毕竟自己虽然按照母亲的遗愿长大,但那个想让孩子报效祖国的愿望却没能实现。
不过后来彭云让自己的儿子彭壮壮回到北京工作,算是替自己圆了老一辈的梦想。
大家觉得江姐的精神会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让我们一起讨论吧。
1·人民网-《彭云:从江姐的儿子到知名学者》
2·光明网-《江姐之子讲述人生经历》
3·百度百科-《彭云》
4·央视新闻-《我记得奶奶江姐的模样丨影像中的党史》
来源:历史的红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