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CEO黄仁勋称!中国芯片仅差美国几纳秒,业界炸锅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30 02:51 1

摘要:英伟达CEO黄仁勋在9月26日播出的Podcast节目《Bg2 Pod》中发表这一观点后,迅速引发业界广泛讨论。作为全球AI芯片领域的领军者,黄仁勋一反美国科技界常有的技术封锁论调,公开肯定中国芯片的发展潜力。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9月26日播出的Podcast节目《Bg2 Pod》中发表这一观点后,迅速引发业界广泛讨论。作为全球AI芯片领域的领军者,黄仁勋一反美国科技界常有的技术封锁论调,公开肯定中国芯片的发展潜力。

黄仁勋这次真的扔了个深水炸弹。他说中国芯片只落后美国几纳秒。这话一下子打破了很多人对中国技术的旧印象。

作为英伟达的掌门人,他这句话不简单。这不只是客气,更像是一种承认。中美芯片的竞争早就变了。以前是比谁跑得快,现在是谁的系统更聪明。

美国今年四月又加了芯片限制。结果呢?华为的反应快得惊人。他们的昇腾910C芯片搞出了CloudMatrix 384超节点系统。靠的不是制程多先进,是架构玩得溜。

这就是“用空间换性能”,在有限条件下找出路。其实全球都在这么干。欧洲那个Rhea芯片也是靠定制和软件优化,不盲目追晶体管缩小。

华为用上6912个400G的光收发器做高速互联,和亚马逊的CPO技术思路很像。大家都明白了,摩尔定律快到头了,系统创新才是新赛场。

黄仁勋当然急,英伟达在中国市场掉得厉害。美国政策变来变去,七月批了个H20特供芯片,还附加一堆条件。性能砍半,加收“技术税”,甚至要装后门。

这哪是做生意,简直是武器化。让人想起当年的斯诺登事件,信任一垮,市场就转向。现在腾讯云全面用寒武纪的芯片,不只是图便宜,更是求安全。市场规则变了,“可控”比“先进”更重要。

中国芯片的进步不止在硬件。华为的CANN软件成了“中国版CUDA”,还全面开源。昇思社区有330万开发者。

生态才是真正的护城河。想想当年的Wintel联盟,靠的不是单一产品,是整个生态。英伟达自己也是靠CUDA起来的。高校里国产芯片用到一半,这意味着从学生开始培养习惯。

DeepSeek用算法优化省算力,这种软硬结合就像拧毛巾,能把每一分算力榨出价值。

短板当然有。3纳米以下先进制程、EUV光刻机、全链路EDA工具,这些还要熬。但现在的竞争是全链条的,从材料、设备到软件、应用。

中国也在找新路,量子计算、光子芯片都在布局。中芯用DUV做出类7纳米工艺,这是工程能力的体现。全球供应链在重组,英伟达产能迁移卡住,ASML也在找变通。这种不确定性反而给中国留了窗口。

黄仁勋说的几纳秒,其实承认了竞争的本质变了。

以后不是比谁的单芯片快,是比谁的系统更适应场景。他喊开放竞争,是怕美国政策把中国市场彻底推走。

就像白宫那边说的,遏制要维持精准的“技术差”,但玩过头了,中国真建起内循环,世界可能变成两套标准。

从大买家到规则制定者,中国芯片的这几纳秒差距,背后是技术主权和产业模式的重新洗牌。这场较量的结果,会决定下一个数字时代是谁的主场。

感谢阅读,文章资料来自于网络若存在侵权问题或不符合实际情况联系删除谢谢!

来源:爱头条爱自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