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到上周刷到体育总局那份新指南,才发现自己把“摇头摆尾”一口气干到15次,膝盖和血管一起报警。
练了半年八段锦,血压反而飙到150,我差点把垫子扔了。
直到上周刷到体育总局那份新指南,才发现自己把“摇头摆尾”一口气干到15次,膝盖和血管一起报警。
原来不是功法骗人,是次数搞错。
青少年能扛8-10次,我四十出头还硬套抖音网红的“十遍挑战”,等于拿自己当免费实验体。
北京中医药大学刚测完:双手托天超过8次,血压直接蹦高5-8mmHg。
我回想每次练完头晕那劲儿,数据对上了。
更扎心的是膝关节压力。
“摇头摆尾”连做6次,膝盖负重多三成,我半月板旧伤不疼才怪。
指南给高血压患者的招儿也简单:干脆坐着摆,别蹲。
摄像头一扫,当场提示我BMI 26,自动把下蹲类动作砍到4次,心率过120就喊停。
第一次跟练完,脑门没冒金星,膝盖也没咔咔响。
上海体育学院的肌电报告我也看了。
“托天”6次就能激活86%的竖脊肌,再多就是代偿,练完背没松,脖子先僵。
我乖乖把次数降到6,配合电解质水,第二天起床腰竟然是软的。
产后42天的老婆也跟着练,系统默认给她2次起步。
她笑称这是“月子版八段锦”,但恶露排得顺,比乱跟直播安全多了。
办公室版本更离谱,每个动作只让做3次,全程四分钟。
我午休偷偷练,没出汗,下午开会居然没打哈欠,血氧仪一测,涨了三个点。
别迷信“越多越好”。
把次数交给算法,把体感留给自己,八段锦才算真正“养”人。
练错方向,越努力越伤;次数对了,三分钟也能让气血乖乖听话。
来源:两性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