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文化领域制度型开放 统筹国内国际文化市场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11:56 1

摘要:日前,由广西艺术学院主办,广西艺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承办的“扩大文化领域制度型开放 统筹国内国际文化市场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市召开。

日前,由广西艺术学院主办,广西艺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承办的“扩大文化领域制度型开放 统筹国内国际文化市场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市召开。

会议现场

研讨会由广西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祁述裕主持,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本次研讨会主题展开研讨。

广西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祁述裕主持

国家发改委中国市场出版社原社长、三亚学院海南旅游消费研究院院长杨玉英研究员作《统筹国内国际文化市场的重点、路径与海南自贸港的作用》发言。杨玉英研究员的发言聚焦精神财富与版权价值,强调统筹国内国际文化市场的重点在夯实资源保护与培育市场主体,路径包括制度型开放。指出海南自贸港凭多重优势,封关后将成为全球文化交流与贸易的关键枢纽。

国家发改委中国市场出版社原社长、三亚学院海南旅游消费研究院院长杨玉英研究员作发言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向民教授作《“苏超”与文旅转型》发言。李向民教授围绕“苏超”爆火现象展开,指出其传播逻辑是以“赛事+文旅+文化”模式推动文旅转型,将球场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体现文旅产业从观光体验向“情绪之旅”的升级,并强调文旅产业未来将走向业态跨界融合、科技赋能、以体验为核心实现盈利模式与传播路径的革新。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向民教授作发言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首席专家张汉林教授作《国际经贸规则新发展与文化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及管理》发言。张汉林教授发言聚焦文化服务贸易,强调建立科学统计体系是决策与国际比较的基础。研究应聚焦三大方向:制度型开放、数字化交付与国家安全、高融合度产业的统计挑战。建议关注技术壁垒与人工智能影响,并指出广西在中国—东盟贸易中的潜力。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首席专家张汉林教授作发言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傅才武教授作《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特征与“十五五”发展思路》发言。傅才武教授指出“十五五”文化产业规划以2035年建设成为文化强国及全球化竞争为背景,认为当前产业增速快但存短板,未来趋势为数字文化、AI产业及平台生态圈竞争。建议以提高创新容忍度、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为核心,构建非对称优势,建设文化强国。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傅才武教授作发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嘉珊教授作《扩大开放背景下制约国际国内文化市场联通的问题分析》发言。李嘉珊教授指出,扩大开放背景下,国内外文化市场联通面临多重制约,核心难点包括:制度政策壁垒、无形的文化隔阂、叙事审美差异、产业生态差距、知识产权与标准分歧,以及地缘政治博弈。这些因素共同阻碍了市场的有效联动,需借助数字技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国际品牌来应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嘉珊教授作发言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高宏存教授作《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从“爆款产品”看文化“出海”》发言。高宏存教授聚焦文化出海,指出爆款产品源于资源转化与创新生态,是多业态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启示在于:以东方美学转化传统资源,依托工业化体系讲述中国故事。未来需构建政策、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创意及数字科技支撑三大体系,破解资源转化不足等瓶颈。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高宏存教授作发言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藏族文学研究室主任意娜研究员作《制度型开放与规则共建的数字文化治理中国方案》发言。意娜研究员以全球数字文化生态为视角,指出当前生态存在文化单一化与算法权力固化两大失衡问题。为此提出两大范式转向:一是以战略性贡献推动制度型开放,构建主权可控的全球知识共同体;二是引入“发展赋能”框架共建规则。中国方案的核心在于超越零和博弈,从追随者转变为公共品提供者,践行“万物并育”的智慧。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藏族文学研究室主任意娜研究员作发言

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能军研究员作《以制度型开放引领湾区新浪潮: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与创新的战略与实践》发言。陈能军研究员指出,在制度型开放背景下,大湾区文化创新需从要素流动开放转向规则与机制对接,以破解体系差异。通过战略、运行、保障三类协同机制,发挥同根文化优势,激发要素活力,以制度创新推动文化协同与人文湾区建设。

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能军研究员作发言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金栋昌教授作《文化强国建设与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关系与方向》发言。金栋昌教授围绕2035年文化强国目标,提出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需结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重点在六方面推进:建设统一开放且具区域特色的文旅市场;促进文化事业与产业协同;融合党的文化领导权与现代化治理;完善文化投入机制;推动传统业态与数字业态深度融合;以及规范文化产业平台生态圈发展。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金栋昌教授作发言

北京社科院文化所王林生副研究员作《制度型开放视角下文化治理的理念变革》发言。王林生副研究员建议从负面清单视角研究文化开放,指出2024年自贸区负面清单中文化领域有11条限制,整体呈有序开放趋势。文化行业分类细、准入标准不一,国内外规则差异大。研究应聚焦具体行业,通过案例分析梳理规则差异,因文化领域缺乏统一国际规则,分行业切入更具实操价值。

北京社科院文化所王林生副研究员作发言

北京市社科院传媒与舆情所助理研究员、北京观恒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传张作《数字文化市场开放的“规则鸿沟”与适配路径》发言。杨传张指出数字贸易成为全球新引擎,但数字文化市场开放面临各国规则的系统性差异。具体表现为四重矛盾:技术迭代与法律滞后的速度差;文化主权安全与市场开放的平衡难题;平台全球化与数据本地化的冲突;以及各国因产业阶段不同引发的利益博弈。这些差异根源在于技术、法律传统与价值观的不同。

北京市社科院传媒与舆情所助理研究员、北京观恒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传张作发言

责编:勾晓庆

来源:文旅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