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福村:“村咖”飘香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30 11:43 1

摘要:9月上旬,央视一套《山水间的家》栏目组走进郫都区安德街道广福村。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演员邢菲组成的“山水小分队”被一家别具特色的乡村咖啡馆吸引。这家名为“三农纪田咖”的“村咖”,不仅是广福村产业创新的一个缩影,更是乡村振兴中年轻力量回归

9月上旬,央视一套《山水间的家》栏目组走进郫都区安德街道广福村。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演员邢菲组成的“山水小分队”被一家别具特色的乡村咖啡馆吸引。这家名为“三农纪田咖”的“村咖”,不仅是广福村产业创新的一个缩影,更是乡村振兴中年轻力量回归与扎根的生动写照。节目中,小分队与主理人尹航面对面交流,倾听他和团队的创业故事,探寻“村咖”如何在韭菜名村焕发生机,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废屋”变“村咖” 乡土肌理里的创业新篇

在广福村的一隅,原本荒弃一年多的火锅店,如今已变身成了一家独具特色的乡村咖啡馆。推开木门,扑面而来的是咖啡香与木头的自然气息——吧台由废弃木板拼接而成,桌面保留了木材的原始纹理;墙上的装饰画是用旧农具与麻绳组合的创意作品;角落里的提示牌,是用边角料手工制作的……这些带着温度的细节,让咖啡馆从一开始就融入了乡村的肌理。

这一切的改变,始于去年年初。尹航,一位土生土长的农业人,带着十多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开始在成都二绕外的农场和村落寻找创业机会。他们几乎跑遍了周边的村庄,最终选择了广福村——一个以韭菜种植闻名的地方。

“这里的优势很明显。”尹航回忆说,“首先,广福村的环境开阔,村内已经有不少成熟的乡村旅游设施;其次,村集体非常支持闲置资产入市,愿意将废弃院落、闲置土地等资源租赁给有创意的年轻人。这样的合作模式,让我们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启动项目。”

团队花了数月时间进行改造,不仅保留了建筑的原有结构,还巧妙融入了乡土元素:旧的火锅桌被改造成咖啡桌,原本的厨房区域成了开放式的手冲咖啡台,甚至连院子里的老槐树,也成了顾客最喜欢的休憩角落。

“我们希望这个空间不仅仅是喝咖啡的地方,更能成为展示乡村文化、讲述乡土故事的舞台。”尹航表示,团队不是把城市的咖啡馆照搬过来,而是要让它真正扎根在乡村的土壤里。

“韭香”入咖啡 传统农产品的新潮变身

在尹航看来,乡村的未来,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和创造。广福村的韭菜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是郫都的“韭菜名村”。然而,传统农产品如果只停留在种植和销售环节,很难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如何让这一传统农产品走进更多年轻人的生活,成为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尹航希望通过“村咖”这个平台,让韭菜以全新的面貌走进大众视野。为此,“韭菜拿铁”应运而生,咖啡的醇厚中带着淡淡的韭香,新奇的口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打卡。“我们就是要把韭菜玩出新的花样,让传统农产品跟上现代消费潮流。”尹航笑着说,“我想让都市人重新认识我们的乡土,感受它的魅力和创意。一杯咖啡背后,是我们想讲给大家的乡土故事。”

在“三农纪田咖”,一杯咖啡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体验。顾客在喝咖啡的同时,可以了解广福村的韭菜种植历史,参与农事体验活动,甚至亲手制作韭菜料理。尹航希望,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能够让更多都市人重新认识乡村,感受它的魅力与创意。

为了扩大影响力,尹航还引入了“慢直播”的概念。他每天都会用手机拍摄店内店外的日常,从咖啡制作过程到村民劳作场景,通过网络平台实时分享给网友。“乡村的发展就像种地,春播秋收,有自己的节奏,不能急。”尹航说,“慢直播不仅能吸引关注,还能让更多人了解乡村的真实面貌,从而产生向往和兴趣。”

“共融”促发展 “村咖”引领下的乡村新业态

“三农纪田咖”这种耐心经营的方式,也渐渐为咖啡馆带来了人气。尹航并不把顾客局限在自己的店里,在他的理念中,“村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广福村整体业态的一部分。他积极与村里的其他经营者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局面。

“如果客人来喝咖啡,想吃饭,我们会推荐他们去村里的农家乐;村上即将开放的乡村博物馆和骑马项目,我们也会提前帮忙宣传。”尹航表示,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把广福村的业态做起来,咖啡店也才能有更好的生存空间。

尹航的想法正是广福村产业创新的生动缩影。为了给像“村咖”这样的创新业态铺路,广福村探索实践了集建入市、租赁共享等5大土地经营模式,成功盘活了全村5个闲置院落资源。这种创新的土地管理方式,不仅为乡村创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空间,也为村集体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节目录制现场,主持人撒贝宁感慨道,乡村振兴需要这样的年轻力量,他们用创意和热情,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郦波教授则认为,“村咖”的模式展示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可能。

记者 郭芯屹

来源:天府郫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