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变身“全球收割机”,盟友成提款肉票,日本德国跪着送钱!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30 01:53 1

摘要:他最新一轮关税政策已经摆上了台面,初期看似只是针对卡车、家具、医药等常规产品,后续却逐步蔓延到机器人、车床、无人设备等高科技领域,范围之广、节奏之快,令人措手不及。

特朗普又搞事了,这次不是口出狂言,而是实打实地掏盟友腰包。

他最新一轮关税政策已经摆上了台面,初期看似只是针对卡车、家具、医药等常规产品,后续却逐步蔓延到机器人、车床、无人设备等高科技领域,范围之广、节奏之快,令人措手不及。

最讽刺的是,白宫还一边拍胸脯保证,这次新关税不影响已签署10%或15%税率的协定国家。听起来像是安抚,实则更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这番“解释”不仅没有打消外界疑虑,反而让人怀疑美国是否已经彻底把关税当成了财政收入的提款机。

我们必须看清楚这场关税风波背后的真实逻辑:财政困局。根据美国商务部估算,关税一年能带来约3500亿到60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这是什么概念?在印钞空间受限、财政赤字高企的背景下,关税几乎成了美国政府唯一还能“直接收现”的手段。

这就好比一个急需用钱的家庭,干脆搬出家中仅剩的传家宝去典当。

收税收得上瘾,也就完全不奇怪了。特朗普三次挥刀征税,频率越来越密集,动作越来越激烈,像极了一个尝到了甜头的赌徒,已经停不下来了。

更可怕的是,美方嘴上说“不会对你征收”,但手里的刀早就磨得锃亮。别忘了,特朗普一向的外交逻辑就是“欺软怕硬”:你不反抗,他就继续压;你敢咬回来,他才会尊重你。

这套逻辑在中美关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9·3阅兵展示军威,特朗普居然在白宫地下室连夜看直播,吓得不轻,从此对中方态度转柔。

反之,对于像日本、德国、法国这些传统盟友,他毫不手软,甚至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表示,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两头赚钱”。

意思很明确,哪怕是盟友,也要薅你到一丝不剩。

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使法院未来裁定10%和15%普遍关税违法,特朗普早就准备好了“B计划”——利用“301调查”“232调查”等专项机制,继续征税。

这就像有两套剧本在同时上演:A方案是普遍征税,B方案是专项调查,只要有一套能跑通,他就有理由继续收钱。

甚至,如果这两套都被否决,特朗普还可以动用“国家安全”的名义,用行政命令强行推进。这种“判我无罪我也要坐牢”的逻辑,也只有特朗普干得出来。

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中,美国的传统盟友正在逐渐觉醒。日本央行刚宣布可能加息,日本政府也承诺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这种“主动投怀送抱”的行为,似乎是希望用金钱换来一丝宽容。

但问题是,特朗普的胃口从来不会因为你先低头就停止咀嚼。他要的不是你的“诚意”,而是你口袋里最后一分钱。

德国、法国、日本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富国”,如果再不在制度和政策上做出战略性应对,未来很可能就是美国“征税机器”的下一个目标。

归根结底,特朗普不是在搞外交,他是在搞“财政掠夺”。关税收入来得快、花得随心,甚至可以绕过国会,直接用来“补贴农民”或者“投资关键产业”。这不是财政政策,这是变相的财富转移,是对盟友赤裸裸的经济盘剥。

这套“收保护费”的逻辑,已经不是偶发行为,而是制度化、常态化。关税这块“财政膏药”,已经贴上了美国政府的脸,揭不下来了。

特朗普的这一系列操作,正在摧毁的不只是全球贸易秩序,更是美国与盟友之间残存的信任基础。

盟友们必须醒悟:你不是美国的朋友,你只是它的下一个提款机。别再指望白宫的承诺,指望不了的。

来源:地缘史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