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个端午夜的雨下得特别急。武昌粮道街61号的老墙在雨水连续冲刷下,突然塌了一角。五金小贩彭幼南被雷声惊醒,迷迷糊糊起床解手,一道闪电恰好劈亮院墙,邻居孔庚家墙根处,竟露出几个泛着幽光的银锭。
那个端午夜的雨下得特别急。武昌粮道街61号的老墙在雨水连续冲刷下,突然塌了一角。五金小贩彭幼南被雷声惊醒,迷迷糊糊起床解手,一道闪电恰好劈亮院墙,邻居孔庚家墙根处,竟露出几个泛着幽光的银锭。
他瞬间酒醒,连鞋子都顾不上穿,赤脚踩进泥水里仔细察看。这一看,心跳都快停了:塌陷的墙基下,整齐码放着一排木箱,箱角已经腐烂,露出里面黄澄澄的金元宝。
他急忙唤来哥哥彭石荪。兄弟俩借着雨声掩护,用铁锹悄悄扩大缺口。这一挖就是整整一夜,直到天蒙蒙亮时,整整二十个木箱被搬进了自家后院。
箱子里不仅有金元宝、银锭,还有不少太平天国的官印、首饰。最让人吃惊的是,其中一个箱子里装着三把镶嵌宝石的腰刀,刀柄上刻着"英王府"三个字,这正是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旧物。
这批宝藏的原主刘维桢,原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早年追随陈玉成转战南北,因识字会算,被委以掌管钱粮的重任。1861年安庆失守,陈玉成殉国,刘维桢却带着大批金银悄悄离开战场。他不仅没回老家,反而在汉口租界潜伏三年,等到风声过去,才陆续将财宝运回黄冈。
据《黄冈县志》记载,刘维桢的藏宝方式极为讲究。他在黄冈、武昌等地购置房产101处,每处都修有特殊结构的地下金库。粮道街61号的金库就建在厨房灶台下,深达两米,四壁用糯米浆拌三合土夯实,外层还铺了防潮的木炭和石灰。
更绝的是,他在临终前将藏宝图分成三份,分别交给三个儿子,要求必须三图合一才能取宝。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其中一个儿子早逝,带走了部分秘密,致使三处宝藏永远成谜。
而购得此宅的孔庚,当时正处在人生低谷。这位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老同盟会员,曾参与云南重九起义,担任过孙中山大本营参议。1928年因反对蒋介石被迫辞去军职,回到武昌当起寓公。他买下这栋宅子时,只觉得院子宽敞适合读书,完全没想到脚下埋着惊天秘密。
挖到宝藏的第七天,彭家兄弟决定转移财物。他们特意选了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雇来六个挑夫,把金银装进二十个皂木箱里,上面盖着药材和山货,伪装成普通货物。没想到在汉阳门码头等船时,遇到了警备司令部巡查的少校副官李柱。
"箱子里装的什么?"李柱用佩刀敲了敲木箱,发出沉闷的声响。彭幼南赶紧上前赔笑:"老总,都是些药材,要运到汉口济生堂的。"说着悄悄塞过五块银元。李柱掂了掂银元,突然脸色一变:"当我三岁小孩?药材需要这么多人押运?"
正在僵持时,哥哥彭石荪急中生智,从怀里摸出个小金佛,借着系鞋带的动作塞进李柱的裤袋。"老总行个方便,我们真是正经生意人。"李柱摸了摸裤袋,态度顿时缓和:"走吧走吧,下次注意点。"
事后才知道,这个李柱竟是孔庚在黄埔军校时的学生。他当晚就打电话向老师报告了这件怪事:"那两人神色慌张,给的贿赂也太重了,不像普通商人。"
此时警备司令叶蓬正在家中打麻将。接到孔庚的举报电话时,他刚输掉两百大洋,心情正差。"知道了,明天再说。"他敷衍着挂断电话,转头却对副官说:"去查查彭家兄弟什么来路。"
叶蓬此人向来善于钻营。他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靠着巴结何成浚当上武汉警备司令。1934年他在武汉举办防空演习时,故意用矮小假人象征日军,还在假人胸前画上红心当靶子,引得日本领事馆强烈抗议。此事虽然让他丢了官,却在民间博得"抗日英雄"的虚名。
当彭家兄弟带着两箱金锭登门拜访时,叶蓬立即意识到这是个翻身的机会。他拍着胸脯保证:"案子在我手里,黄金就是你们的!孔庚那边我去应付。"
这场黄金争夺战在1935年迎来转折。新任湖北省主席张群到任后,孔庚在就职典礼上当场发难,将叶蓬受贿之事公之于众。张群下令彻查,叶蓬竟派人传话:"若撤我的职,我就抱着炸药炸张公馆!"
与此同时,彭家兄弟已经带着大部分财宝逃往香港。他们在九龙塘买下一栋别墅,过起了奢华生活。据《香港华字日报》1936年报道,彭石荪一次就在周大福订购了三十件金器,还花重金包下半岛酒店整个顶层举办宴会。这种招摇很快引起黑帮注意,要不是及时重金收买了警方,差点就被绑票。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三人的最终结局:
叶蓬在案发后仕途尽毁,于1939年投靠汪伪政权,先后担任武汉绥靖主任、陆军部长等职。他以为自己找到了新靠山,却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以汉奸罪被逮捕。1947年在南京中央监狱刑场被执行枪决时,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将军,竟然腿软得站不稳,最后是被宪兵架着行刑的。
彭家兄弟在香港逍遥了七年。1941年日军轰炸九龙,一枚炮弹正中他们的别墅。当时全家正在地下室清点金银,整栋建筑坍塌,无人幸存。后来清理废墟时,人们发现保险箱里融化的金块与尸骨黏在一起,分都分不开。
而始终未能追回宝藏的孔庚,却在乱世中守住了气节。抗战爆发后,他创办《民族战线》杂志宣传抗日,还变卖剩余家产支援前线。1950年他在粮道街老宅中安详离世,临终前对子女说:"我这一生,最庆幸的是没让那些黄金脏了手。"
2015年,武汉市档案馆整理旧档时,在叶蓬的私密日记里发现了一段惊人记载。原来在案发前一个月,叶蓬就通过线人得知彭家挖到宝藏的消息。他故意按兵不动,等着双方上门"孝敬"。日记最后一页用红笔写着:"彭氏送来的金锭,底部均刻'太平圣宝'四字,此乃洪秀全库银特征。"
更耐人寻味的是,彭家后人近年披露:当年运往香港的财宝并非全部。彭幼南在离开武昌前,将三箱最珍贵的文物埋在了汉阳龟山下的一处秘密地点,还绘制了藏宝图。可惜1949年长江洪水改道,那片区域如今已深埋江底。
回看这段历史,最让人感慨的不是财富的多少,而是人性在财富面前的考验。叶蓬为权财背叛民族,最终身败名裂;彭氏兄弟因横财招灾,落得家破人亡;孔庚虽失珍宝却守住了良心,在历史中留下了清白之名。
这笔太平天国的遗产,从刘维桢私藏开始,就注定带着原罪。它见证了太平天国的覆灭,引发了民国官场的丑剧,最后在战火中化为灰烬。也许正如孔庚晚年所说:"黄金太重,普通人扛不起。"
本文史料来源:
《湖北省志·人物志》(1987年版)
《武昌区档案·1934年掘金案全宗》
《太平天国运动史稿》(罗尔纲著)
《武汉文史资料·叶蓬案专辑》
《香港华字日报》1936年社会版报道
来源:一夜丛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