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高胆固醇,或藏遗忘之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08:43 1

摘要:人老了,最怕的不是风霜,而是遗忘。那一日日的记忆,如秋叶般飘零,悄无声息地,便从指缝间滑落了。世人皆道,胆固醇高是祸根,是心脑血管之敌,是晚年之大忌。然而,竟有医者,翻检旧案,细究流年,发现一件耐人寻味之事——那高胆固醇者,竟在无形之中,得了遗忘之盾,少了痴呆

人老了,最怕的不是风霜,而是遗忘。那一日日的记忆,如秋叶般飘零,悄无声息地,便从指缝间滑落了。世人皆道,胆固醇高是祸根,是心脑血管之敌,是晚年之大忌。然而,竟有医者,翻检旧案,细究流年,发现一件耐人寻味之事——那高胆固醇者,竟在无形之中,得了遗忘之盾,少了痴呆之虞。

此事说来,颇有些反常理。世人谈胆固醇,多如谈虎色变。中年之时,若血脂偏高,医者必嘱其节食、运动、服药,唯恐其将来罹患心疾。然而,若这胆固醇之高低,竟与记忆之存亡有关,岂非天意弄人?我初闻此事,亦觉愕然,然细读那瑞典哥德堡之研究,心中竟泛起一丝温柔的悲悯。

那研究,起于一段漫长的追踪。公元一九〇一、〇二年出生之人,至一九七一年,已届古稀之年。研究者择其三百九十二人,细问其生平,抽血查其脂,记其言,察其行。此后十八年,岁岁复年年,或登门拜访,或电话相询,或查阅病历,或凭死亡之证,务求知其终局。此等耐心,非一日之功,实乃对生命最深的敬意。

他们查的是胆固醇,观的是痴呆。痴呆者,非一时之健忘,乃心智之渐失,如灯油将尽,光渐微弱,终至熄灭。而胆固醇者,血中脂也,常人视之为浊物,然于老者之身,竟似有一层庇护之意。研究显示,七十岁时,若胆固醇高出一毫摩尔,其患痴呆之险,竟减至七成七;七十五岁、七十九岁亦然。此数虽冷,然其意却温——仿佛那高胆固醇,竟成了记忆的守门人。

更有细者,将其人按胆固醇之高低,分为四等。那最高一等,七十岁时,胆固醇竟至八至十一毫摩尔,若以旧制言之,约三百至四百四十毫克。此等数值,若在中年,医者必皱眉,然在老者,竟成了护身之符。其患痴呆之险,竟低至三成一。七十五岁时,亦仅二成。虽非铁壁铜墙,然亦足以令人侧目。

而甘油三酯,则无功无过,如旁观者般,静静流淌,不与记忆之争。研究者亦曾细察,然终无所获。或许,记忆之舟,只系于胆固醇之锚,而非其他脂类之波。

此事为何?医者亦难言其详。或曰,胆固醇乃脑细胞之壁,若其高,则神经之鞘得以保全,信息之传递得以顺畅。或曰,老年人之高胆固醇,乃身体自保之机制,如冬日之加厚衣,非病也,乃命也。更有言者,谓中年之高胆固醇,固为隐患,然晚年之高者,或已非昔日之“高”,而是生命之另一种平衡。

我闻之,心中微动。人生之代谢,如四时之更替,春华秋实,各有其时。中年如夏,气血旺盛,若胆固醇高,则为亢盛之征;老年如秋,枝叶渐凋,若胆固醇高,或为余晖之暖。医者之尺,未必适用于老境之心。或许,那高胆固醇,正是身体在暮色中点燃的一盏灯,虽不明亮,却足以照亮记忆的小径。

然此事亦不可一概而论。研究之人,皆瑞典之老者,其饮食、体质、基因,未必尽同于我辈。且胆固醇之高,亦分良劣,HDL与LDL之别,犹君子与小人之分,不可混谈。再者,痴呆之因,繁复如蛛网,胆固醇不过其一缕,未可执一而断全局。

但我仍愿以此为慰。家中有老父,年逾八旬,胆固醇偏高,医者屡劝服药,彼笑而不语,曰:“我脑子尚清,岂可妄动?”我昔日常忧之,今读此文,竟觉一丝温柔之释然。或许,他那高胆固醇,正是岁月赠他的一份礼物,让他在遗忘的洪流中,多了一叶小舟,得以暂泊片刻。

人老了,最怕的不是死,而是忘了自己曾活过。若那高胆固醇,真能为其守住一丝记忆之光,我愿称之为“晚年的慈悲”。

夜色渐深,我合上那研究报告,窗外有风,吹动树影,如记忆之波,轻轻荡漾。 cholesterol,一个冷冷的词,此刻竟有了温度。或许,科学之意义,不仅在于揭示真理,更在于让人心安。那高胆固醇的老人,或许正坐在灯下,翻着旧相册,笑着对孙儿说:“这是我年轻时的模样。”

而那一刻,他未忘,我们便都安心了。

来源:医学顾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