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醒,这能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04:03 1

摘要:“苏醒跑调”的热搜挂一天了。点进去一看,全是网友们热火朝天的讨论,有人直言“难听”,有人忙着解释,还有乐子人截取了各种“精华片段”,配上搞笑音效在各大平台传播。这一切都要从2025年9月28日的“湾区升明月”晚会说起。

“苏醒跑调”的热搜挂一天了。

点进去一看,全是网友们热火朝天的讨论,有人直言“难听”,有人忙着解释,还有乐子人截取了各种“精华片段”,配上搞笑音效在各大平台传播。

这一切都要从2025年9月28日的“湾区升明月”晚会说起。

那晚,苏醒与曾比特、江信熹、颜人中一同登台,合唱《夜空中最亮的星》,却被网友们戏称为“夜空中最跑的调”。


表演结束后,#苏醒跑调#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热度持续发酵。

好奇心驱使下,我也去听了完整版。怎么说呢,确实有点乱。四人声部混乱、高音不稳,整体效果酷似“KTV团建现场”,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节奏里。

当然我不是专业的,有音乐博主分析,苏醒独唱部分起调过高,导致后续转音突兀、音准失控,成了整场表演崩塌的起点。

按照人设,这种热搜,苏醒本人肯定是不会莫不做声的。

果然,他通过大小号同步发布了现场视频片段,只配了一个“♂️”表情包,未做任何文字回应。

这波操作很“苏醒”,不做辩解,让事实说话,剩下的你们自己品。

紧接着,工作室和粉丝们纷纷释出彩排视频,画面中的苏醒音准稳定,与现场判若两人。

粉丝们更是晒出他过往solo舞台的证据:《开门见山》中的稳健,《无人知晓的我》中的深情,每一首都展现着扎实的唱功。


专业音乐人也加入了讨论。有人指出,合唱中苏醒负责的是和声部分,需要配合他人声线,若有人跑调,和声者最容易背锅。

更有人透露,这场演出前仅有5小时的紧急彩排,且四人未能充分磨合,这点排练时间,对一首需要精密配合的合唱歌曲来说,确实捉襟见肘。

不过,吃瓜群众可不管这些。乐评账号下的热评直指表演“难听”,批评苏醒转音处理不当、声音发抖,质疑其作为专业歌手的现场稳定性,建议他“好好提升唱功”。

粉丝和部分乐迷则认为跑调判定有失公允,实为和声编排或合唱配合失误。他们不仅力挺偶像,还借机安利起苏醒11月在南京和重庆的巡演,俏皮地呼吁大家“现场验货”。

这波危机公关,转化得相当自然,非常符合苏醒粉丝的性格了,毕竟“粉随正主”。


说远点,在全开麦表演屡屡翻车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真唱”与“修音”的关系?

现场瑕疵恰恰证明了表演的真实性,应该给予更多包容;另一派则坚持,专业歌手必须平衡“艺术突破”与“现场稳定性”,不能总拿“全开麦”当挡箭牌。

从公关角度看,苏醒团队的策略可圈可点。他没有选择硬刚或卖惨,而是以惯有的幽默自嘲化解争议,甚至亲自发布“跑调精华”视频,既延续了其真实人设,又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恶意批评的杀伤力。

虽然未能完全平息质疑,但这种态度至少赢得了路人的好感。

技术层面上,有音乐博主做了详细分析,指出苏醒部分被指跑调的段落实为转假声位置偏移加上发力过度所致,而和声部分则因他人音准干扰产生了听觉误差。

说白了,就是四个人没磨合好,互相带偏了。

这一事件也给行业提了个醒:大型晚会的合唱节目需要更充分的排练,艺人团队应更加重视“大众听感”与“专业表达”的平衡。

毕竟,对大多数观众来说,好不好听才是评判表演的唯一标准,至于技术上的谁对谁错,那是专业人士讨论的话题。

在一个修音技术登峰造极的时代,我们是否已经习惯了过于完美的声音,反而对真实的瑕疵零容忍?

当歌手冒着风险选择全开麦,我们是否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苏醒这些年在乐坛的浮沉。

从选秀出道的高光时刻,到经历低谷,再到靠着自己的才华和坚持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他一直是那个真实到有点“刚”的歌手。

一个歌手的实力,不应该被一次失误全盘否定;一个艺人的价值,也不该由一个热搜来定义。

不如就等到11月,去他的巡演现场亲自“验货”吧。那时的他,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一定会给你一个确切的答案。

毕竟,真正的歌手,永远用音乐说话。

来源:就喜欢说三道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