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务院新一份《投资环境报告》如期出炉,内容却依然是千篇一律,继续唱衰香港,继续炒冷饭。从《香港国安法》到「自由空间收窄」,从「人才流失」到「资金外逃」,报告仿佛一个老掉牙的剧本,每年如同复读机般播放,却从来无法掩盖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国际投资者依然信任香港,
诚邀您点击关注“坚料志”头像,确保不错过每一条关于香港的重要新闻资讯。
美国务院新一份《投资环境报告》如期出炉,内容却依然是千篇一律,继续唱衰香港,继续炒冷饭。从《香港国安法》到「自由空间收窄」,从「人才流失」到「资金外逃」,报告仿佛一个老掉牙的剧本,每年如同复读机般播放,却从来无法掩盖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国际投资者依然信任香港,国际排名依然肯定香港。美国国务院靠笔可以涂黑数据,却无法抹杀香港的成绩。
多项国际排名显示,香港依然具有竞争力(朱先儒摄)
看看实际的数据,答案一清二楚。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世界投资报告2024》中的统计,香港在2023年的外来直接投资流入位列全球第四,流出额则排名全球第五。这证明香港依然是全球资金进出的核心枢纽。与此同时,香港投资推广署的数据也证明了这点。仅在2024年,已有五百三十九家海外及内地企业选择在香港落户或扩张,带来超过六百七十亿港元投资额,并创造近七千个就业岗位。若香港真是华府口中「衰落中的国际城市」,此等规模的资本还会蜂拥而至吗?
事实上,真正有份量的国际排名早已给出了答案。在经济自由度方面,加拿大菲沙研究所的《2024世界经济自由度报告》仍然将香港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这不是中方的说辞,而是西方智库以公开透明的方法论得出的结论。在投资环境与繁荣水平上,英国的列格坦研究所亦在《全球繁荣指数》报告中指出,香港的投资环境全球第一,企业经营环境排名亚太第一、全球第二,这足以击碎「投资环境劣化」的抹黑。
至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伦敦金融智库Z/Yen与深圳研究院今年三月共同发表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香港仍稳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纽约和伦敦,在亚太区更稳坐第一的位置。而在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世界竞争力年报2025》中,香港更录得全球第三、亚太第二的佳绩。这一切都清楚说明,国际市场并不相信美国国务院的唱衰说辞,反而以实际评价持续肯定香港的竞争力。
美国务院能够无视这些冷冰冰的事实,只是不愿承认一个现实:香港的竞争力不减反增,这正令一些以「围堵中国」为战略的政客坐立不安。更何况,香港的优势早已不只限于金融。五所香港大学——港大、中大、科大、城大及理大——全数跻身世界百大,港大更在QS世界排名位列第十一。而在教育国际化指标上,香港更是表现亮眼,有四所大学进入全球最国际化学府前四强,展现出培养国际人才的强劲实力。这样的人才库,加上背靠大湾区庞大市场,足以保证香港长远发展的续航力。
创科与基建同样是香港傲视同侪的领域。香港国际机场长年蝉联全球最繁忙航空货运枢纽,并屡次获得亚洲最佳机场评价。至于公共交通,香港早已被《Time Out》杂志评为全球最佳公共交通系统。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荣誉并非靠公关吹嘘而来,而是来自全球乘客与媒体的实地调研与口碑。美国务院可以在纸上攻击,但市民的乘车体验与国际旅客的感受,才是更有说服力的指标。
最为关键的,是香港依旧保持廉洁法治的根基。世界正义工程的2024年《法治指数》将香港列为全球第九,亚洲第三;透明国际的《清廉指数》同样肯定香港在全球180个司法管辖区里排名第17、亚太第二。若如美国报告所言「法治环境已崩坏」,这些国际司法和廉政评价难道全是「瞎眼」?
事实上,美国务院的年年唱衰,更多是政治戏码而非经济分析。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资银行仍在中环扩展业务,美资基金和律所依旧活跃投资和服务,赚得盆满钵满。嘴里叫嚣退出,实际却不断加码,这种「两面人」表演,只暴露出华府内心的恐慌与矛盾。
香港的发展从不靠华盛顿的一纸报告来评分,真正决定命运的,是国际市场的理性选择和制度优势所带来的信任感。香港今天之所以仍然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不是因为谁的「恩赐」,而是它独特的法治基础、资本自由流动、专业人才集中,以及背靠内地市场这四大优势。
从国际经济角度看,美国务院的唱衰并不会对香港造成实质影响。真正应该担忧的,反倒是美国自身。当枪击案与党派对立让社会动荡不安,当债务高筑和内部分裂消耗国家实力,美国却还要把精力放在不断丑化香港,企图用抹黑来转嫁视线。这样的「政治作业」或许能蒙蔽部分听众,但在全球市场的计算器里,数据才是唯一的语言。
因此,奉劝美国政府一句:停止自欺欺人,停止对香港的无端攻击。香港不会因为华府的唱衰而沉沦,反而会因为一次次的虚假报告,让世人更加看清香港的真实实力。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是靠口水决定,而是由资金流动、机构选择与制度支撑决定。美国报告年年照翻,却次次被现实打脸。或许华府真正要检讨的问题,不是香港有没有前途,而是自己是否还有勇气面对百孔千疮的现实。
坚料网驻深圳记者站
来源:坚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