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笃定“俞灏明终于把自己嫁出去了”,有人连夜扒同款,把王晓晨去年戴的耳环放大到像素块,非说是一对。
钻戒照片刚出来那阵子,朋友圈刷屏的速度比地铁早高峰还挤。
有人笃定“俞灏明终于把自己嫁出去了”,有人连夜扒同款,把王晓晨去年戴的耳环放大到像素块,非说是一对。
热闹了四个月,最后发现那枚闪瞎眼的戒指只是剧组道具,连发票都开在《围光》制片名下,真有点喜剧收场的心酸。
事情得倒回5月。
俞灏明随手发了一张对戒图,文案只有“有光”俩字。
偶像出身的人,哪怕现在脸上带着疤、戏里演毒枭,也还是被观众自动套回“端木磊”滤镜——温柔、低调、该被好好爱。
于是全民自动帮他挑新娘,挑来挑去,筛出唯一和他同框超过三次、又同样没结婚的女演员王晓晨。
逻辑简单粗暴:你们年纪相当,合作过,还一起逛过超市,不在一起简直违背社会学。
王晓晨那边一直装死,直到9月23号才开口:没结婚,别cue。
语气客气,像给外卖迟到打三星,留足情面。
可网友不买账,觉得“否认就是默认”的古老套路又上线了。
转折点出现在25号,《围猎》零宣传空降,大家本来准备看热闹,结果第一集就被俞灏明演的疯批反派牟森吓到——把烟按在同伴手背上笑的那一下,弹幕齐刷“童年滤镜碎成渣”。
三天播放量飙到三亿,热搜第一不再是“恋情”,而是“俞灏明 演技”。
作品像一块抹布,把八卦的灰擦得七七八八。
10月1号,王晓晨去《鲁豫有约》,把话彻底说开:一起录综艺是真,逛超市是真,可综艺有台本,超市也有工作人员,别把同事自动配成夫妻。
她补了一句挺有意思的话:“艺人保留社交缝隙,才有力气演活人。
”鲁豫没追问,观众却听进去了——原来沉默不是心虚,是给角色留口气。
狗仔随后放出钻戒拍摄现场视频,镜头里俞灏明刚拍完求婚戏,戒指没摘,顺手自拍,灯光师还在调反光板。
剧组把花絮剪成彩蛋,配文“牟森的求婚,俞灏明的玩笑”,算是给乌龙盖了个官方章。
有评论说这波“意外营销”血赚,其实不过是剧方原本准备的“小剧透”被提前剧透,歪打正着。
观众发现被戏耍,却没人生气,因为戏真好看,演员也真在戏里。
那一刻,大家突然记起:衡量演员的KPI从来不是恋情,是角色能不能让人忘不掉。
事情收尾得平淡:热度降了,cp超话改名“牟森毒唯”,王晓晨回去拍都市情感剧,俞灏明在采访里笑着说“下次发图会打码”。
没人道歉,也没人要求道歉,网络情绪像潮水,来得急,退得也快。
倒是留下一句挺实在的感慨——戒指可以道具,婚礼可以虚构,好作品却假不了。
观众最终放过的,不是谣言,是那个用角色把自己重新介绍一遍的俞灏明。
来源:花丛中游戏的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