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了!王楚钦拍广告上热搜,爸妈动作让五万网友喊“缺个喜芬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04:28 1

摘要:这回不是球场上砍分的那种赢,而是彻底把网友心拿捏住的那种赢。9月26日,麒麟品牌甩出了一支广告视频——主角不是别人,就是咱们的世界冠军王楚钦。可更让人眼睛一亮的,是他的爸妈也一起入镜。

赢了!而且赢得超级漂亮。

这回不是球场上砍分的那种赢,而是彻底把网友心拿捏住的那种赢。9月26日,麒麟品牌甩出了一支广告视频——主角不是别人,就是咱们的世界冠军王楚钦。可更让人眼睛一亮的,是他的爸妈也一起入镜。

画面一出来,直接在网上“炸”了。全程没一句看起来昂贵的广告词,也没啥浮夸的摆拍。镜头对准的,是王楚钦吊着威亚拍摄时,爸爸一边抬头看一边轻声念叨:“这比发球难多了。”那语气,不是职业队教练那种严肃的点评,而是纯纯父亲的担心和打趣。接着,妈妈熟练地拧开保温杯,用杯盖给他倒热汤,一脸心疼。这细节简直戳到无数人的心窝。还有一幕,王楚钦左手自然地搭在爸爸肩膀上,右手顺手替妈妈理好碎发。完全就是生活里会发生的小动作,真、暖、接地气。

评论区彻底歪楼。没有人关心球拍到底是碳纤还是木质结构,更没人盯着价格表比较参数。直接五万条留言刷屏:“缺个喜芬儿!”那种又调侃又带点嗑糖意味的喊话,让“莎头缺一不可”成功冲上热搜第五。可以说,品牌想走运动热度,结果走成了全民嗑家的大联欢。

原本,商家打的算盘很简单:亚运会正热,找个冠军来推新品,顺便拉一波销量。谁能想到,这60秒的家庭纪实小片段,把效果卷到了离谱的程度——微博投放成本硬生生翻了三倍不说,回报率直接冲到1:8。更离谱的是,电商那边球拍一天卖的数量,比之前一个月加起来还猛。最后连股价都跟着涨了4.7%。这已经不是一条商业广告那么简单,更像是一记扎心的“文化球”,精准击中了中国人骨子里的柔软:家。

真得佩服这个广告怎么拍的。它干脆利落把明星滤镜丢一边,换成“冠军也是儿子”的视角。你能感受到那种久违的真实,你能想象到他回家时爸妈端上热汤,那脚边堆的拖鞋,甚至在餐桌上一边扒饭一边闲聊的画面。王楚钦虽然在赛场上是顶尖高手,可在父母眼里,他还是那个需要被照顾的大男孩。这种反差,比任何豪华布景都更有故事性。

网友会为啥炸成这样?因为大家太久没在商业宣传里看到这种朴实又细腻的情绪了。平时的代言,要么用光影特效把人照得像雕塑,要么抓几个口号声嘶力竭喊出来。可人在投射情感时,其实更容易被细微的动作打动。一句爸爸的随口嘟囔,比背几百遍产品卖点要更让人记得牢。

更妙的是,这广告完全没有那种“强行煽情”的生硬感。爸妈不是背景板,也不是为了衬托儿子的成功而做装饰,他们的存在感很鲜活——他们真的在参与、在互动,他们的眼神关切和动作笨拙又温柔,直接让观众代入成自己家里那套剧情。

“缺个喜芬儿”的梗,就属于典型的网友自来水营销。原本想单说王楚钦的表现,结果粉丝一联想,直接把他和孙颖莎的CP话题拉进来玩梗,再反向增强了广告的讨论度。品牌方面估计睡梦中都能笑醒:花的钱都值回来了,还附赠了一车流量。

整个事件看下来,广告的核心不是“卖球拍”,而是卖一种温度感。市场上充斥的都是冷冰冰的成交数字,可真正能拉动人心的,是那些人人都懂、人人都怀念的生活瞬间。中国人对“家”的情感特别深,它是一碗汤的温热,是一句不经意的关切,是等你回家时不问成绩先夹一筷你爱吃的菜。这些情绪一旦触发,比任何促销活动都更有力量。

有人说,这广告厌弃套路,但它其实踩准了最金贵的套路——共情。不是在虚构人物的假浪漫里找眼泪,而是在真实关系的细节里找笑容。你看到的不只是冠军王楚钦,还有他父母眼神里的骄傲与心疼,以及一家人默契到骨子里的连结。

从商业角度看,这波品牌赚的是情感红利。广告成了话题,话题成了流量,流量转化成销量和股价。而消费者并不觉得自己被强推东西,因为他们得到的不是商品信息,而是一段值得反复看的故事。这种情况下,消费变得顺其自然。

从观众角度看,大家愿意传播,是因为他们在镜头里的父母身上,看到了自家人的影子。那种熟悉感,把品牌和日常生活绑在了一起,广告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段尬到快进的打扰。

如果未来的广告都能这么拍,可能我们对“广告”这两个字的天然抗拒感,会少很多。人们会去等、去找、去分享,就像期待一部短片一样。投入少,产出大,还能长尾发酵,不管是对厂商还是观众,都是双赢。

这一回,王楚钦拍广告不是靠冠军光环赢,而是靠最普通不过的亲情赢。这个赢,很高级。它提醒所有做营销的人:别总想着喊口号把顾客推到你面前,不如拍拍肩膀、倒杯热汤,让他们心甘情愿走过来。

来源:小闫体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