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亚欧大陆腹地的新疆,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两大口岸的风笛声昼夜不绝,一趟趟中欧班列满载货物呼啸而过,截至当前,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国境站通行中欧班列数量分别超过4.8万列、4.9万列。2024年新疆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351.1亿元,这组数据,是新疆从边远之地成为
在亚欧大陆腹地的新疆,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两大口岸的风笛声昼夜不绝,一趟趟中欧班列满载货物呼啸而过,截至当前,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国境站通行中欧班列数量分别超过4.8万列、4.9万列。2024年新疆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351.1亿元,这组数据,是新疆从边远之地成为开放枢纽的真实写照,也是中欧班列西通道畅通赋能发展的最好见证。
双口岸齐发力,开放“硬支撑”才够硬。新疆的区位优势,在双口岸的带动下,被彻底盘活。曾经“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阿拉山口,如今每天有21列中欧班列从这里通行,班列线路已扩展到125条。霍尔果斯也成为我国最大的汽车出口陆路口岸,辐射境外18个国家的46个城市。兰新铁路精阿段增建二线开通后,阿拉山口的准轨、宽轨接运能力分别提升15%、30%。2025年前8个月,双口岸通行班列占全国比重超过五成,过货量同比增长10.7%,200多种货物在这里进出。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这对口岸“黄金搭档”,撑起了向西开放的骨架,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血液在这里畅流无阻。
创新驱动提效,跑出物流“加速度”。中欧班列跑得快,靠的是铁路和各部门的创新,智慧口岸上线后,报关时间从以前的一天缩短到3个小时,哈萨克斯坦商人努尔别克感受最深;铁路部门改进调度和审票流程,单列班列票据审核时间少了15分钟,审票效率提高了25%,更重要的是“优先原则”,货物列车周转时间大幅缩减,霍尔果斯每2小时就能完成一列入境班列换装,全程时刻表班列比普通班列快30%以上,“中国制造”2天到哈萨克斯坦、16天到荷兰,曾经“离海最远的城市”,成了国际物流的“快车道”起点。
通道带动共赢,激活发展“新引擎”,中欧班列带来的是货物流动,更是产业和民生的繁荣,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里,哈萨克斯坦小麦卸车后当天加工成“哈麦面”销往全国,保税区入驻企业达331家;乌鲁木齐的保税体验中心,消费者能“不出国门购全球”。2022—2024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连上三个千亿元台阶,从2000亿到4000亿的跨越,靠的就是中欧班列搭建的贸易桥梁,这条“钢铁驼队”让古丝路焕发生机,既让企业降成本、增竞争,又让边疆群众生活更红火,实现了“通道通、贸易畅、产业兴”的多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过去的“路到头、车到头”的新疆,已然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要道。中欧班列的风笛声中,奏响了开放合作的新曲;天山脚下的生动实践,见证着共建“一带一路”的强劲生命力。今后,在通道能级不断提升的同时,新疆一定能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书写新的历史,将丝路文明的璀璨光辉洒在现代化的新疆大地上。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