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芯片”突围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19:14 1

摘要:实验室里,育种人员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刚发芽的幼苗;试验田中,农技专家记录着新品种的数据;生产车间里,一粒粒种子经过筛选、包衣,被送进冷库储存……一场关乎中国人饭碗的“种子保卫战”正在潍坊悄然进行。

鲁网9月28日讯(记者 王玉龙)实验室里,育种人员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刚发芽的幼苗;试验田中,农技专家记录着新品种的数据;生产车间里,一粒粒种子经过筛选、包衣,被送进冷库储存……一场关乎中国人饭碗的“种子保卫战”正在潍坊悄然进行。

“进口番茄种子一度卖到10元一粒,约1250-2000元/克,比黄金还贵。”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回忆说。2010年,寿光种植的上千个蔬菜品种中,54%来自“洋种子”,西红柿、茄子、黄瓜等常见蔬菜大都依赖进口种苗。

这场种子危机激发了潍坊农业工作者的斗志。如今,潍坊自主研发的蔬菜品种已达277个,国产蔬菜种子市场占有率由十年前的30%提升至80%。从被动依赖到自主可控,潍坊打了一场漂亮的种业翻身仗。

危机:被“卡脖子”的蔬菜之乡

上世纪90年代,潍坊农业面临严峻挑战。作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寿光,虽然设施农业全国领先,但种子来源却严重依赖进口。

“外国种子公司依靠掌握的自主知识产权,经常坐地起价,动不动就断货。”寿光三木种苗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树森回忆,当时进口番茄种子每袋(1000粒)售价从250元一路涨到600多元,仅番茄用种,寿光菜农一年就要支出七八千万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洋种子”并非针对中国气候和土壤条件培育,存在“水土不服”的风险。山东菲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召智当年在做种子销售时发现,外地品种在山东半岛种植常因不适应气候而受灾减产。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指出:“在种子领域,我国的主粮跟国际上差距很小,真正有差距的是蔬菜、禽类、养殖等领域。”这直接关系到百姓的“菜篮子”安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旦被“卡脖子”,整个农业产业链都将受制于人。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潍坊的种业工作者下定决心要打破国外垄断。

破局:从“土办法”到现代化育种

“当时很多人说我傻,放着轻松赚钱的代理生意不做,偏要去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育种。”刘树森在1998年毅然放弃利润丰厚的代理业务,创立三木种苗,全身心投入自主育种研发。

创业初期,条件极为艰苦。没有专业实验室,刘树森就把大棚当办公室;缺乏先进设备,他就用最原始的“土办法”——每天早晨6点半钻进大棚,观察记录,授粉杂交。

育种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徐召智为确保培育出优质小麦新品种,从2007年开始初期杂交试验,到2014年收获稳定材料,再到2020年进入省审定,付出了十余年的心血。

为了筹集研发资金,徐召智甚至卖掉家产:“老人给盖的房子我都卖了。承包地需要买农药买化肥,没有钱,我把家里第二套楼房也卖了,支付了老百姓地钱、联合收割机钱和农民工工资。”

这些种业人的努力逐渐结出硕果。2012年,三木种苗推出首个自主研发的番茄品种。2021年,徐召智团队培育的“菲达6号”以生产试验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山东省审定,填补了潍坊市近20年没有小麦新品种获省审的历史空白。

“民间队”得力,“官方队”同样不容小觑。潍坊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负责人于海涛博士主持选育的小麦新品种“潍麦12”2022年通过国家小麦新品种审定,成为潍坊市第一个通过国审的小麦自主品种。该品种增产幅度明显,综合抗性突出,显著提升了小麦种植户的收入和种植积极性。

创新:科技赋能现代种业

随着基础育种的突破,潍坊种业开始向 “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 的现代化育种方向迈进。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副院长张兴平研究员在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西瓜属超级泛基因组图谱,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基础研究的突破,为后续品种改良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院长邓兴旺院士成功研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体化除草模式,为国家“稳粮增豆”的重大战略做出新贡献。

分子育种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优奈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主任金炳奎博士带领团队将西瓜育种周期从3年缩短至1年。这种技术创新正是潍坊种业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关键。

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花生专家付春带领团队采用大拱棚一年两季加代育种技术,结合海南加代繁育,创建了花生一年三代育种模式,利用分子标记与近红外无损检测技术等辅助手段,有效提高了育种效率,仅用5年时间就赶上国内其他科研单位的步伐,成功育成系列高油酸花生。其中“潍花25号”不仅油酸含量高达80%以上,远超普通花生品种,而且在产量、抗病性和抗逆性等方面表现卓越。

潍坊市高度重视种质资源保护,建立市级公益性种质资源库,入库种质资源3341份。寿光蔬菜种业集团建成全省最大的蔬菜种质资源库,收集种质资源2.5万份。这些资源为育种创新提供了丰富素材。

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种业创新注入强劲动力。潍坊鼓励种业企业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创新攻关,组建十字花科、茄科等10个科研创新团队。

突破:从“一粒种子”到“万亩良田”

育种成果最终要接受市场的检验。潍坊种业创新最显著的成效体现在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的快速提升。

山东永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增文团队从事豆类茄果类蔬菜种子研发,累计推广蔬菜新品300多万亩,实现社会效益600多亿元,为无数农民播下了致富的种子。

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庆柱研究员矢志园林绿化植物研究,培育的“首都”豆梨在第八届黄河三角洲(滨州·惠民)绿化交易博览会上获得“2019全国十佳耐盐碱苗木金奖”。审定良种已在全国十余个省市累计推广应用20余万株,对全国绿化美化及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国产的番茄种子,一袋比国外品种便宜二三百元,高端种子便宜更多。”刘树森算了一笔账:按照寿光一年8万袋左右的使用量,每年能为菜农节省2000多万元的种子钱。

在粮油作物方面,潍坊也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全市已审定潍麦系列、立原系列、潍花系列、潍豆系列等27个粮油作物新品种。其中,潍麦12、潍麦13、立原296通过了国家审定。

山东立原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源团队先后选育审定“立原296”“立原26”“华太826”“立原33”等4个玉米新品种,抗病性强,增产显著,累计推广1000多万亩,创造了亩均增产30.2公斤、累计增加粮食产量3.2亿公斤的显著效益。按每亩增收70元计算,这些品种已为社会带来超过7亿元的经济效益。

良种推广成效显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布设10个示范点,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组织观摩交流、看禾选种,让农民直观地看到新品种的优势。目前,全市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从蔬菜到粮食,从大田作物到经济作物,潍坊种子正支撑起越来越广阔的农田。这些品种不仅适应本地气候条件,而且在产量、品质和抗性方面表现出色,真正实现了“藏粮于技”。

扩散:“潍坊种子”的全国布局

随着自身种业实力的增强,潍坊种子开始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市场。

临朐华良种业的“华良165甜糯玉米”在2024年亚洲种子大会上引发关注,吸引了伊朗、印度等20个国家的种子企业前来咨询洽谈,实现了国产玉米种子出口 “零的突破”。

华盛农业集团多年来一直专注于萝卜、白菜等优质蔬菜种子培育,目前已育成各类蔬菜品种300余个,瓜菜种子年销售量400吨以上,占山东省市场份额的1/10,带动蔬菜种植户40多万户,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欧洲、中东、东南亚、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西葫芦种子在巴基斯坦市场占有率第一,在中东市场占比达50%。

潍坊的蔬菜种子正随着蔬菜生产的“潍坊标准”输送到全国各地。目前,在山东、江西、河北、内蒙古等27个省份的蔬菜主产区都出现了潍坊种子的身影。

国际化布局成为潍坊种业发展的新方向。一些有实力的种业企业开始通过收购国际种企、建立海外试验站等方式,将国产优质种子推向全球市场。

从被动引进到主动输出,潍坊种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这不仅是市场的拓展,更是技术自信和产业自信的体现。

政策:打造“中国农业种业硅谷”

潍坊种业的崛起,与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2021年6月,潍坊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扎实开展现代种业振兴行动。

潍坊市政府还出台了《打造中国农业种业硅谷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设10家省级以上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培育2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前景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打造10家育繁推一体化领军企业,形成年产值200亿元的种业产业集群。

资金支持是政策落地的重要保障。潍坊每年安排2000万元支持种业科研创新、企业做大做强,对符合国家研发标准的种业企业给予贴息补助,对取得“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等给予财政奖励。

在人才引进方面,潍坊采取“引、聘、培”三种模式,直接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育种领军专家,聘请资深科研人员协同创新合作,培育企业科研人才。目前,潍坊全市拥有种业科研人才237人,其中包括4位院士顾问、7位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人选。

平台建设为种业创新提供重要支撑。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中国农科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等一批“国字号”种业研发平台先后落地潍坊。

在金灿灿的麦田里,徐召智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麦穗的灌浆情况。他选育的“菲达6号”小麦品种,不仅适应山东半岛气候,还能在内陆地区高产稳产。

在寿光的育种温室里,刘树森正在筛选抗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的新品种。他说:“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是番茄的头号杀手,我们正加紧选育抗病品种,解决菜农这一痛点。”

从蔬菜到粮食,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潍坊的种业人仍在默默耕耘。他们深知,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更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

来源:村庄全记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