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酮饮食(KD)一直热度不减,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是它的减肥功效,不过生酮饮食在抗癌方面也很有建树,而且不同癌种之间机制还挺不同的,比如我们之前写过生酮饮食狙击“癌王”胰腺癌,;;此外还能够影响PD-1等免疫检查点表达等等。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生酮饮食(KD)一直热度不减,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是它的减肥功效,不过生酮饮食在抗癌方面也很有建树,而且不同癌种之间机制还挺不同的,比如我们之前写过生酮饮食狙击“癌王”胰腺癌,;;此外还能够影响PD-1等免疫检查点表达等等。
近期,《癌细胞》杂志发表了来自我国陆军军医大学卞修武团队的论文,研究者们又找到了一种生酮饮食治疗胶质瘤的新机制。有趣的是,虽然是脑瘤,但这条通路的关键却在肠道。
研究者们发现,胶质瘤患者具有独特的肠道菌群特征,表现为产丁酸菌丰度降低、丁酸水平下降。生酮饮食可重塑肠道菌群,增加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菌)等产丁酸菌,并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向抗肿瘤表型转化起到抑制胶质瘤的作用。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生酮饮食或补充丁酸或许可以成为治疗胶质瘤的有效策略。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神经上皮肿瘤,约半数患者会转变为致命的胶质母细胞瘤(GBM),如今GBM的治疗手段仍然有限、预后极差。
有研究表明,胶质瘤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且临床前研究显示抗生素耗竭肠菌会加剧胶质瘤生长。这些发现都暗示,肠菌或许可以成为治疗胶质瘤的突破口。
其实肠菌影响中枢系统已经不是旧闻,肠菌代谢产生的各种短链脂肪酸(SCFA)可通过影响小胶质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参与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小胶质细胞也参与胶质瘤进展,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肠菌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研究者首先分析对比了胶质瘤患者和健康对照的肠菌构成,虽然α多样性类似,但二者的肠菌结构存在明显的聚类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胶质瘤患者中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降低,胆汁酸生成相关菌减少。
代谢物分析结果显示,胶质瘤患者中有52种代谢物水平显著下降,最为显著的就是丁酸(BA)。与之对应,胶质瘤患者的肠菌中,以Roseburia faecis为代表的产丁酸菌显著减少,且丁酸水平与R. faecis丰度与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
在小鼠中进行的实验证实,肠菌在胶质瘤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抗生素处理会显著加速小鼠肿瘤生长,移植患者的肠菌也会加重小鼠病情。
如此我们已经能够得出结论,肠菌是促进胶质瘤进展的关键。
研究者对背后的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实验中,生酮饮食能够有效抑制小鼠的胶质瘤生长。分析小鼠肠菌可见,生酮饮食显著改变了小鼠的肠菌构成,R. faecis和Akk菌丰度显著增加。抗生素治疗会抵消生酮饮食的抗癌效果,补充二者其一即可逆转。
生酮饮食的抗癌效果主要通过丁酸实现。实验显示,直接给小鼠补充丁酸或者短链脂肪酸,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复现生酮饮食的抗癌效果。
此前有研究发现,胶质瘤会抑制小胶质细胞中的caspase-3,诱导一种促癌表型,以IL-6增加和iNOS减少为特征。肠菌产生的丁酸通过抑制caspase-3,上调了小胶质细胞的抗癌通路,使其表现出抑癌表型。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生酮饮食或补充丁酸或许可以成为治疗胶质瘤的一种潜在策略。
参考资料:
[1]Zhang, Y., Liu, Y., Wang, Y., Wang, Y., Wang, J., Li, Y., ... & Bian, X. (2025). Ketogenic diet inhibits glioma progression by promoting gut microbiota-derived butyrate production. Cancer Cell, 43(9), 1234–1249. https://doi.org/10.1016/j.ccell.2025.09.002
本文作者丨代丝雨
来源:奇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