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8岁的林琪,是一名在大型旅行社工作的专职女导游。她性格开朗健谈,常常能在旅途中用幽默和耐心调动气氛,把复杂的行程安排得井井有条,也因此深受游客的喜爱。她外表爽利,步伐干脆,说话带着一点职业性的热情感,仿佛总能让人产生信赖。2016年的一次团队出行中,她遇见了
28岁的林琪,是一名在大型旅行社工作的专职女导游。她性格开朗健谈,常常能在旅途中用幽默和耐心调动气氛,把复杂的行程安排得井井有条,也因此深受游客的喜爱。她外表爽利,步伐干脆,说话带着一点职业性的热情感,仿佛总能让人产生信赖。2016年的一次团队出行中,她遇见了一名帅气的小伙子。对方阳光、殷勤,很快对林琪展开了热烈的追求,林琪对他也很有好感。短短两个星期,两人就确定了恋爱关系,并顺理成章地同居在一起。
起初,她觉得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男友的体贴和陪伴让她心安,以为能够修得正果,步入婚姻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林琪渐渐察觉到男友身上有些“不对劲”的地方。
2016年6月7日夜里,林琪刚结束一趟长途带队回来,身体疲惫,脑子却因为紧张的工作节奏还未完全松下来,睡得格外浅。迷迷糊糊中,她被一阵低沉、断断续续的说话声惊醒。房间里只亮着一盏昏黄的小夜灯,她下意识屏住呼吸,竖起耳朵,听见男友压得极低的声音:“她还什么都不知道呢……”林琪的心蓦地一紧,“她”是谁?“不知道”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瞬间击中了她心底的敏感。她正想屏息细听,男友却突然扭过头,眼神凌厉地扫向床的方向,仿佛在确认她是否已经醒来。
那一刹那,林琪清清楚楚捕捉到他眼中一闪而过的心虚与慌乱,但下一秒,他却镇定下来,把电话匆匆挂断,动作自然得仿佛什么都没发生,对林琪一如既往的体贴,甚至还顺势谈起两人未来的打算,话里话外带着结婚的念头。林琪本来心口涌起的疑问,被他那份体贴和未来的承诺冲淡了。她自我安慰地想:或许真的是自己太敏感了吧。
可心里的那根刺,并没有真正拔掉。接下来的日子里,林琪带队工作更加频繁,经常身处异地,手机成了她和男友之间唯一的纽带。可慢慢地,她发现男友回复消息越来越慢,常常隔很久才回上一句“在忙”。语气里没有了最初的热烈,连简单的关心都变得敷衍。她忍不住拨打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总显得不耐烦,言语间敷衍塞责。
最让林琪心头一颤的,是一次通话时,她分明听见话筒那边传来一阵女人娇俏的笑声,她僵在原地,脑子里不受控制地回放起6月7日夜里那句:“她还什么都不知道呢……”胸口像是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呼吸都变得急促,而男友漫不经心的解释说是同事开玩笑,她不必多想。林琪攥着手机,心中升起一股无法言喻的不安,认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特别是男友的电话之后一直关机。
于是,在带完一支连续数日的团队回来后,林琪心中那份不安已经堆积成了一种几乎要爆炸的焦躁。她甚至顾不上补眠,拎着行李就直奔家里,心里只想快点见到男友,确认那份模糊的猜疑到底是不是真的。然而家中空荡荡的,男友并不在,她颤抖着双手拨打电话,电话仍然关机。林琪的心里越来越慌,几夜无眠,整个人像被掏空,无法想象男友为何会突然失联,不过就在这时,一个更可怕的事实扑面而来——存折不见了!
霎那间她又回想起,这段时间以来男友屡次以各种理由找她要钱:买车、投资、应急……她虽然心有疑虑,但因为爱与信任,几乎每次都掏钱帮他。可现在,连她最后的积蓄都不翼而飞。这一瞬间,林琪如坠冰窟,她盯着空荡荡的柜子,手指止不住地颤抖,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心中只剩下一个冷冽的事实:自己被骗了,彻底地被骗了!但悲剧并没有止步于此,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远超林琪的想象……
2016年7月20日,林琪的身体终于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消耗下亮起了警报。起初,她只是觉得有些发热,额头烫得发胀,喉咙微微干涩。她一边把手背抵在额头上确认,一边心中暗暗解释:这大概是因为自己这几天心情过于低落,被男友欺骗打击太大的原因。她打开药箱,随手拿了几粒退烧药吞下,然而却从旁边的镜子里瞥见自己的下颌和脖颈处竟然隐隐冒出细小的红色皮疹,像极了过敏反应,她却没当回事,只是用手轻轻按了按,皱着眉喃喃:“可能是熬夜加上心情太糟糕吧。”说完,她钻回床上,心口发闷,却依旧试图以“心理压力”来安慰自己。
但短短两天,她的体温反复升高,退烧药的效果越来越不明显,额头像被炭火灼烧,浑身骨节酸胀得厉害。林琪再也无法坚持带队,只能硬着头皮打电话请假,躺在床上瑟瑟发抖。不过她依然是自己这些天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患上了严重的感冒。她翻找出维C泡腾片,冲泡后灌下一大杯,又躺回了床上休息。可过了一夜,她强撑起身体去浴室洗漱,却发现皮疹竟然蔓延到了肩背,密密麻麻,痒得她恨不得把皮肤抓破。
她的额头上再次不断渗出冷汗,心跳急促,像有一只乱舞的鸟在胸腔扑腾。但她望着自己在镜子里苍白憔悴的脸,眼睛凹陷,身体迅速消瘦了下来,勉强挤出一丝笑意安慰自己:“也许只是过敏重了点,吃点抗过敏药应该就好……”
又过了两天,体温终于降下来了,她的身体轻松了一些,手脚不再灼烫。可就在她以为情况终于好转时,换衣服时却看见皮疹不仅没有减退,反而成片蔓延,颜色更深,触目惊心。这些红斑像烧伤后的痕迹一般,肆无忌惮地攀附在她的皮肤上,连腰际和大腿也开始布满点点红斑。她用手指轻轻触碰,立刻被火辣辣的刺痛逼得缩手。霎那间,林琪的心脏瞬间吊到了嗓子眼,当即意识到了不对劲,她慌慌张张地套上衣服,连鞋子都没来得及系紧,颤抖着掏出手机,打车直奔医院。
她一路上不停伸手去掩盖那些暴露在颈部的皮疹,心中却越来越慌乱:这绝对不是单纯的感冒或过敏,身体像是在发出某种深层次的警告。到了医院后,医生详细了解了林琪的症状情况,沉吟片刻,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严肃,说道:“我们需要做一个传染病五项检查。”林琪没多想,以为只是例行的排查,便顺从地伸出手臂。血液被抽走的瞬间,她还在心里安慰自己:大概只是免疫力低下导致的异常吧。
几个小时后,报告送回,白纸黑字格外刺眼——HIV抗体检测:阳性。林琪愣在原地,胸口像被重锤击中,眼前一阵发黑,手指颤抖着滑过那一行字,迟迟不敢相信。“不会的,不可能……”她喃喃自语,眼泪止不住地涌出,无法相信的说道:“我家里没有人有艾滋病,我虽然作为导游,接触形形色色的游客,但从来没有乱来过。”
她努力回想,自己并没有发生过任何伤口接触的风险,也没有见过游客受伤,更没有去打过耳钉,美容、纹身、针灸这些她从来不碰;输血?她更是连医院都少去。她几乎要将所有可能性逐条排除,情绪却随之越来越激烈。她抬起头,满眼恳求地看向医生,声音尖锐颤抖:“是不是检查出错了?你们是不是搞错了?!”
然而医生只是面色如常,神色古怪地看了她一眼,语气依旧平稳:“你需要到防疫中心做进一步检查,才能最终确诊。”这份冷静让林琪心里更加慌乱,她带着最后一丝侥幸,立刻赶往防疫中心,坚信检查结果会被推翻。
可当详细的检测数据摆在眼前——HIV-1RNA定量:5.3×10⁴copies/ml,CD4+T淋巴细胞计数:480cells/μl,CD8/CD4比值升高,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阳性,所有的希望瞬间破灭。她几乎是跌坐在椅子上,泪水肆无忌惮地流下,声音撕裂般质问:“为什么?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会感染?!”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林琪失魂落魄的按下接听,是民警的声音:“林琪,你之前报警的钱财诈骗案有了进展,你的男友找到了……”电光火石间,她的脑海中迅速回想起了那些与男友同居的事情,莫非是他传染给她的?
林琪接起电话的手依旧在颤抖,她几乎是哭着把自己HIV检测阳性的结果告诉了民警,男友也很快来到了防疫中心,林琪本以为,面对这样的局面,他至少会露出心虚与愧疚,或是低声的承认与道歉。可当他走进检查室时,整张脸涨得通红,眼中满是愤怒和戾气。他丝毫没有回避,反倒对着林琪龇牙咧嘴地叫嚷:“林琪,你要是敢把病传染给我,我让你好看!你这女人,还敢栽赃我!”声音刺耳而尖锐,带着咬牙切齿的狠劲。
林琪僵在那里,心口像被硬生生压上了石头,连呼吸都急促了几分。她哑声辩解:“不可能的……不可能是我传给你……”可男友根本不给她说话的机会,扭头就跟医生嚷嚷着要立刻做检查。几个小时后,结果出来了。化验单冷冰冰地摆在桌上: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阴性,HIV-1RNA定量检测未检出,CD4+T淋巴细胞计数890cells/μl,CD8/CD4比值正常。所有数据清清楚楚,毫无疑问——他并没有感染。
空气突然凝固,林琪呆若木鸡,而男友却瞬间松了口气,嘴角勾起一抹讥笑。他冷嘲热讽地盯着林琪:“你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在我之前,你还跟好几个男人同居过。呵,现在倒好,活该!”
这一句“活该”,像刀子一样狠狠剜进林琪的心。她全身的血液仿佛都僵住了,寒意从脚底板一路窜上脊背,喉咙里滚出的声音沙哑而急促:“我和他们是同居过,可我们都很规矩,我一直坚守底线,并没有发生亲吻以上的亲密接触,怎么可能?!”
男友显然不信,眼神里满是鄙夷,围观的几双眼睛也都落到林琪身上,让她透不过气。她几乎是哭喊着举手发誓:“如果有,我也就认了!可是我没有!一次都没有!如果不是这个男人——”她指向眼前的男友,泪水模糊了双眼,“花言巧语说会跟我结婚,我也不会做出这样的傻事!”她的声音颤抖而决绝,带着一种近乎破碎的倔强。房间里一时陷入死寂。
医生轻轻推了推眼镜,神色复杂地开口:“林琪,问题在于,即便没有亲密接触,但在同居生活中,共用一些个人物品,例如指甲刀、牙刷等,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这句话让林琪如遭雷击。她猛地摇头,脸色惨白,嘴里喃喃:“不可能……不会吧……”眼泪顺着下颌不断滑落。她几乎下意识地把可能性归咎到过去的同居生活上,立刻一一打电话联系前任,消息刚发出不久,意料之外的是,三任前男友都怒气冲冲,飞速赶了过来。一个个脸色煞白,眼里满是恐惧与慌乱。他们谁都不敢耽搁,立即在医生的安排下抽血化验,生怕自己被林琪传染。
结果陆续出来:三人H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HIVRNA检测均为未检出,免疫功能数据稳定,未见异常。
林琪彻底傻眼了,整个人怔怔地站在那里,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她声音嘶哑,带着绝望的质问:“他们都没有艾滋病,那我怎么会感染?我除了他们,就没和别人乱来过!和旅客们一直都保持着合适的距离,连一块吃饭都没有过!为什么?老天爷,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医生也感到疑惑,眉头越皱越深,他再次换了几个方向去确认细节:“你在带团途中,有没有和游客共同使用过随身的毛巾、水杯,或者因为旅途奔波而临时借用过对方的个人用品?”
林琪立刻摇头,声音坚定:“绝对没有!我带队都很谨慎,每次都会提醒大家注意卫生,我更不会去用别人的东西。”
医生又追问:“那有没有在旅行途中,帮别人处理过流血的小伤口?比如割破手指、摔伤擦破皮,你有没有第一时间去扶过、碰过血迹?”
林琪想都没想,立刻否认:“没有!没有!这些事情都没有发生过啊!”
医生沉吟片刻,再问:“那你自己呢?有没有过不小心的皮肤破损,比如刮伤、摔伤,或者口腔溃疡的时候,和别人接触过?”
林琪几乎是条件反射般摇头:“没有!我非常注意这些,连指甲都剪得很短,不让自己有破口。怎么可能!”
她的一句句斩钉截铁,让医生手中的笔停在半空,久久没有落下,心中越发困惑。HIV的传播路径医学上已经十分明确,无外乎三条:母婴传播、X传播、血液传播。可林琪的叙述中,这三条一一被否定。既没有过怀孕与分娩,也未曾在亲密行为上失守,更没有过共用针具、输血、意外的血液暴露。理论上,她似乎完全不可能感染。然而检测数据却摆在那里,HIV抗体和核酸检测双重阳性,容不得半点侥幸。
医生心里清楚,这其中一定潜藏着一个他们尚未捕捉到的细节——某个在生活中被忽略,却足以造成感染的瞬间。他一边默默翻阅着记录,一边观察着林琪和几位前来澄清的前任男友的神情。林琪絮絮叨叨,眼神里满是惶惑和不解,她不断强调自己清白、自己谨慎,语速越来越快,几乎带着哭腔。她是真的不明白,到底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就在空气紧绷得仿佛能听见心跳的时候,其中一任男友的手机突然响起。清脆的铃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突兀。那男人下意识翻过屏幕准备按掉,动作迅速,却被医生的余光捕捉到屏保上的一抹画面。那一瞬间,医生的瞳孔明显一缩,仿佛一道电光划过思维的迷雾。
医生脱口而出:“你……你竟然……”
男人被吓了一跳,愣愣地看着医生,不明所以。在场的民警立即示意他把手机交出来。男人迟疑片刻,终究在警惕的注视下,将手机递了过去,同时急急为自己辩解:“我又没有艾滋病!检查结果不是阴性吗?我还一直担心她传给我呢,怎么会是因为我?”
医生沉默着,仔细辨认屏幕上的影像。几秒钟后,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缓缓放下手机,声音低沉却斩钉截铁:“我知道了。我终于知道林琪为什么会感染HIV了。”
医生直视着他们,语气中带着沉重的警示:“我们都知道,和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甚至礼节性的亲吻,都不会传播HIV。同居也没有问题,而且你们几位今天的检测结果都是阴性,这就更加让人以为不存在任何隐患。但事实恰恰相反——你们却都忽视了一件事,这件事在日常生活里极其常见,正因为过于普通,所以被反复忽略。可偏偏,它就是艾滋病真实存在的隐匿传播路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它比性传播还要直接,我们必须警惕啊……”
医生叹息道:同居没错,而是林琪忽视了这一件事。原来,3个月,林琪曾带团连轴转后体力不支,男友出于体贴,陪她去了路边的小诊所输液补体力。她以为只是普通的葡萄糖、维生素水,只是为了能在第二天继续带团。可她并不知道,正是这一瓶点滴,为病毒打开了最直接的通道。很多人以为输液是再寻常不过的医疗行为,殊不知,如果针具消毒不严,一次简单的补液就可能成为灾难的源头。输液时,针头直接穿透皮肤进入静脉,这是HIV最喜欢的传播途径,它不像唾液、皮肤接触那样需要层层阻隔,一旦血液交叉,病毒就能迅速进入体内。
林琪本以为那家小诊所只是方便,离酒店近,价格低,又能省时间。但她不知道,非正规诊所常常为降低成本,存在针头回收再利用、输液瓶二次使用,或者输液管道消毒不彻底的情况。一次针头、一次药瓶,哪怕只是一个细小的针管残留,就足以留下前一个患者血液的痕迹。病毒在针管内即便暴露在空气中,也能存活数分钟到数小时,而这一点时间足以让下一个患者成为受害者。林琪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到了这种隐匿的风险。
医生心底的叹息,并非只有对她的遗憾,更是对这种现实困境的无力。医学教科书上写得清清楚楚:HIV的三大传播途径是性、母婴和血液。但在临床实践中,血液途径最容易被人忽视。人们谨慎于性生活,重视母婴阻断,却总以为一瓶小小的点滴毫无风险。殊不知,在一些非正规机构里,消毒的流程往往只是走过场,甚至只用清水冲洗,甚至连冲洗都省略。
林琪拼命回忆着,那天的细节。确实,她疲惫到几乎站不稳,男友牵着她的手,几乎半抱半拖地带进小诊所。护士熟练地扎针挂水,她困倦得眼睛都睁不开,没注意瓶口是否新开封,针头是否一次性。她唯一的念头就是快点输上水,好有力气继续工作。可就是这种放松的瞬间,成为她命运最沉重的转折。
医学研究早已证实,HIV通过注射传播的风险极高。相比单次性行为的平均传播概率(约0.1%~0.3%),一次被污染的静脉注射传播概率可高达0.5%~1%,甚至更高。尤其是在针管内残留有高浓度病毒血液时,风险几乎成倍放大。林琪的遭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她不是纵欲者,也不是生活混乱的人,她一向克制、谨慎,坚守底线,可偏偏败在了这样一个细节——小诊所的输液。
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得病,为什么检查报告上赫然写着“HIV抗体阳性”。可医生明白,这是系统漏洞和人性侥幸交织的必然。路边小诊所因其便利与低廉,吸引了许多疲惫的劳动者、外地游客、夜归人,而监管却远不及正规医院严格。只要有一个感染者在此输液,针具消毒不彻底,下一个受害者就会毫无防备地中招。
林琪的心中满是荒凉。她曾经无数次与游客们讲解旅行中的注意事项,提醒他们小心饮食卫生,却唯独没想到自己会在医疗环节栽跟头。她从未怀疑过,那支扎进静脉的针头,可能并不是“第一次使用”。她甚至还记得,那名护士当时用手指轻轻拍打她的手背寻找血管的动作,她还觉得很温柔。可如今看来,那一针却像一把利刃,划破的不仅是血管,还有她整个人生的轨迹。
医生的声音继续在病房里回荡:“HIV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路径。而你没有不当行为,也没有输血史,就只能从这唯一的疏漏解释。临床上,我们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病例。小诊所、黑诊所、简陋的输液点,不止一次成为悲剧的起点。很多患者像你一样,坚信自己洁身自好,却从未想到风险潜伏在这样‘最普通’的日常里。”
参考资料:
[1]赵鑫. 艾滋病预防新视角:从生活细节做起[J].健康必读,2025,(09):88-89.DOI:CNKI:SUN:KLYU.0.2025-09-054.
[2]钱洪鑫. 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J].百科知识,2025,(06):40-42.DOI:CNKI:SUN:BKZS.0.2025-06-016.
[3]李艳婷.艾滋病的科学真相:病毒、传播与预防[N].医药养生保健报,2024-12-13(012). DOI:10.38281/n.cnki.nyyys.2024.003194.
(《深圳一女导游查出艾滋,崩溃痛哭:我谈过4位男友且同居过,但对方均无艾滋,医生:同居没错,因为你疏忽了一个习惯》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唐医生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