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9月的抖音创作者大会上,抖音推出优质内容子品牌「抖音精选」。抖音副总裁陈都烨称,「抖音精选是抖音上优质内容的聚合,也代表了平台上最先进的内容创作方向。」
抖音精选代表了抖音在新阶段的价值观方向,除了强化平台的文化属性与品牌价值,也在重新定义平台下一阶段需要的内容生态。
作者 | 陆 娜(北京)
监制 | 张一童(上海)
2024年9月的抖音创作者大会上,抖音推出优质内容子品牌「抖音精选」。抖音副总裁陈都烨称,「抖音精选是抖音上优质内容的聚合,也代表了平台上最先进的内容创作方向。」
抖音精选目前以独立APP和站内频道双端形式呈现,与主站共享流量入口,用户数据也与抖音打通,但二者生态逻辑截然不同。
在产品维度,抖音精选剔除电商、团购等功能,专注于内容本身。在算法推荐和内容分发上,抖音精选将用户停留时长和内容信息密度作为核心指标,区别于以往短视频的流量逻辑,形成明确的内容质量导向。
在此背景下,抖音生态中的原生优势品类进一步精品化升级,一些原本较边缘小众的垂类内容和新趋势也得到更多发展机会。与此同时,抖音生态中开始出现现象级中长视频,如米三汉点赞过千万的《450分钟解读红楼梦》、张朝阳的《1709分钟量子力学课》等。
事实上,抖音对中长视频和深度内容的持续加注从2023年已经开始。随着流量增长触顶,抖音需要向内对流量进行更精细化的运营。培育细分领域,完善中长视频的路径,是抖音多元化的一种体现,以此来完成用户内容消费欲望的二次激活,而「抖音精选」是抖音现阶段的重要抓手。
尽管从流量规模来看,精选并非头部频道,中长视频的变现能力也仍待提升,但平台投入力度显著。过去半年多抖音精选可能是其在公司层面最活跃的部门,通过高频举办垂类运营活动,持续优化产品功能,以及流量倾斜和现金激励计划,持续鼓励创作者生产深度内容。
典型案例是李子柒复出后,抖音精选就上线了专题页面,集中展示包括李子柒在内的抖音优质非遗内容,并官宣李子柒为抖音「百young非遗计划」首位宣推官。科普作者毕导入选「抖音精选作者」后,也经由平台牵线前往诺奖现场并采访获奖得主。
今年四月,抖音总裁韩尚佑首次提出「算法向善」,强调「核心目标是提升用户长期体验,而非追逐短期流量」。这是抖音在新阶段的价值观方向,也说明平台对抖音精选需要的不仅是流量和内容。
除了强化平台的文化属性与品牌价值,抖音精选也在重新定义平台下一阶段需要的内容生态。
1.抖音精选了哪些内容
「曾经打开抖音是为了看到好内容,现在平台充斥着大量直播带货和短剧切片,让你的热爱已经消磨了。」一位MCN创始人向我们表示,他和身边一些对内容有要求的人现在只看抖音精选。
抖音精选前身为2023年抖音上线的主打中长视频的APP「青桃」,改名后与抖音打通了站内外双流量入口。相比于内嵌在抖音生态的精选频道,抖音精选APP更能够体现出平台完整的运营思路。
打开抖音精选APP,会发现其首页导航栏仅有三个入口,分别是关注、热点和推荐。除了前者与抖音关注列表互通,也是单列视频内容外,其他产品设计完全不同。
其推荐页面和抖音站内位于顶部Tab栏中心位置的精选频道一样,采用双列信息流展现,单屏展示4-6个视频封面,且以中长视频为主。这意味着用户可以有选择性地看到更多内容,同时给予中长尾内容更多曝光机会,强化社区氛围。
热点页面则是抖音精选自去年八月以来,定期更新的每周精选内容和月度精选作者两个栏目。截至目前,累计收录优质作者500余位、优质内容共36期两千余条。
不同于以往的热榜逻辑,精选栏目打破了短视频平台唯流量论的惯性,本质上是以内容质量为优先的评判体系。与B站「每周必看」、小宇宙每日精选榜单等编辑驱动机制异曲同工,抖音精选显示出更多平台意志和内容倾向。
作为短视频内容生态的核心参与者和商业受益者,MCN机构最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这个信号表示平台也是关注精品内容的,而不是只看流量,让我们在做内容时都多了一份自信。」
抖音精选不仅在内容的精致化和深度上有所提升,还在扩大内容圈层,不再局限于娱乐性内容。
在我们与几家旗下达人高频入选抖音精选榜单的MCN交流中,他们都提到科普类、文化类、非遗传播等内容现在更受平台青睐。
凭借众多新中式美学作品和独特的水下国潮内容,三人行影业在过去一年的「抖音MCN创作之星榜」累计积分达到TOP3,被授予「抖音2024年度·创作之星机构」奖项。旗下签约艺人博主仅三十余位,近半都入选过月度精选作者榜单。
其中,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凌云,留学巴黎的古筝演奏家@碰碰彭碰彭,都是抖音粉丝超千万的传统文化创作者。《舞蹈风暴》人气选手朱瑾慧、张娅姝和常宏基等青年舞蹈家同样在其艺人矩阵之中。
「我们只签具有超级创意、审美独特、在文化细分领域做的最好的人」,三人行影业创始人谢雷分享。为此,公司注重培养内容制作能力,并形成了一个导演矩阵,其独创的国潮水舞内容,就来自于「提出世界首个水下节目创意」的@斜杠玩家吉叔。
另一家获得「抖音2024年度·创作之星机构」奖项的MCN蜂群文化,过去半年也有十余位达人成为抖音精选作者。旗下达人和擅长内容涵盖鬼畜、颜值、cosplay、喜剧、治愈动漫等多元垂类,代表了抖音精选的另种样貌。
蜂群合伙人郭斐指出,这些达人的共性是深耕细分领域,通过极致内容标签快速占领用户心智。比如@吴伯韬,通过声音整活已经成为模仿赛道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符号;@逗比的雀巢,则是「非常有蜂群风格的」创作者,有着超高密度梗和无厘头抽象脑洞。
与此同时,郭斐明确感知到,平台内容策略正从15秒强刺激转向具完整叙事结构的中长视频,更注重内容质量而非单纯流量。@逗比的雀巢内容特点就是强剧情、连续性,有别于传统的搞笑视频。
事实上,在蜂群的两千多位达人矩阵中,只有不到20%的创作者主要在做中长视频内容。郭斐表示,短视频主要用于商业化变现,而中长视频则用于树立品牌和调性。
抖音精选视之于抖音平台,在某种程度上也承担着类似的功能,本质上是在日益庞杂的内容生态中开辟出一个品质内容展示区,并为深度内容爱好者提供价值导向明确的内容获取途径。
2.内容供给端的变化
官方发布的《2024抖音热点年度数据报告》提到,当下用户更注重精神漫游,抖音精选的推出让更多「有收获、有惊喜、有共鸣」的内容被看见。
近期,入选的500余位抖音精选作者陆续收到了平台制作的实体奖杯,创作者的荣誉体系进一步被搭建。此前平台也通过精选icon和精选tag等方式,加深创作者的认可和用户感知。
在这些抖音精选作者之中,不乏律师、医生、学者等专业领域人士,也有二次元、音乐、游戏等圈层创作者。
得益于抖音精选差异化的内容思路和产品策略,很多原本不适合抖音生态的垂类内容,以及新的内容趋势和新机构抓住了发展机会。
刚刚收到精选奖杯并发布开箱视频的抖音精选作者@来看苏吧,是凭借翻拍语文课文视频走红的泛知识博主。去年10月,其发布的首条视频改编自朱自清的《背影》,收获近两百万点赞,一经上线就从垂直赛道迅速出圈。至今,该账号已翻拍22篇课文,粉丝量从零增长至181万。
@来看苏吧 隶属于老爸评测旗下全资子公司兼MCN机构生机勃勃,正式成立于2024年5月。不到一年时间里,生机勃勃覆盖文化、科技、天文 、育儿等多个领域,以泛知识类精品内容为核心从零孵化出多个爆款账号。
其迅速起势离不开抖音精选对泛知识类精品内容的重视。除了挖掘、扶持个体创作者,抖音精选还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众多顶尖名校,上线公开课专属频道,重点推出200门以上高校名课。
有用户在评论区写道,「抖音精选不是一个娱乐的平台,是一个能学到真知识、真本领的平台。」
4月24日,抖音知识还发布了创作砥砺计划,宣布将聚焦自然科普、前沿科技、人文社科、名校名课四大创作方向,投入专项流量持续激励优质内容;通过作者成长、创作变现、出版计划三大作者服务专项体系,全年深度服务1000位优质作者。
相关负责人表示,抖音精选2025年还将陆续推出多样的创作者主题活动,打造垂类的热点趋势,继续深耕圈层用户与文化。如在文化领域推出中华文脉系列活动,非遗年度大赏;在生活记录领域推出美食记录大赛、小城旅行探访等。
这一系列举动使得抖音精选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信心和创作信号。尤其是专业内容制作机构,在高成本的投入之下,更期待看到符合自己品牌调性的内容甄选标准。
在市场整体相对收缩的背景之下,三人行影业仍在逐年加大制作投入。旗下从0到1孵化的IP前期投入成本都是200万起步。对于已是垂类头部想要继续突破的艺人博主,则会通过其专业制作资源,将其原本的纯新媒体内容转化成影视级内容制作标准,打造节目化、系列化的内容。
去年,三人行影业联合凌云,投入600多万孵化了国内首个武术功夫女团@峨嵋派女子功夫团。今年2月开始,他们又开始筹备一个国乐加武术的男团IP,在全国海选之后将进行半年的专业培训后再对外展示。
对于此前以短视频为主、达人体量上千的无忧传媒和蜂群文化而言,抖音精选上线这半年多其对内容方向和创作方式上也做出了一定调整。
无忧的内容制作相比以前会更加「精耕细作」,除了优化选题策划流程,加强合规审核机制等,还会进行「用户需求倒推」的内容主题选择方式,借助数据工具挖掘高潜话题,同时逐步升级制作标准,「希望能产出更多实现情感与知识双重传递的抖音精选作品」。
由于判断内容调性契合,蜂群目前在抖音平台上的投入也有显著增加,尤其是在资源分配上,会向抖音精选倾斜,包括流量和人力。
例如,蜂群会为抖音精选账号增加编导和剪辑人员,以制作更符合平台要求的中长视频内容。在创意会上,针对抖音精选的内容,会动员整个部门参与选题讨论,选题数量也会比普通账号多一倍以上。
改变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面对各平台频繁的活动更新,机构通常会选择一两个账号先进行为期3个月的试点测试。通过实际数据验证上榜效果、商单问询次数提升后,才逐步制定针对性的资源倾斜策略。
供给端的动作调整进一步影响了内容生态。官方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在抖音,拥有「优质」标签的创作者数量显著提升,优质投稿数周均提升了20%,优质作品的人均播放量有35%的提升,优质内容整体播放时长提升了60%。
3.需要长期耕耘的生态
平台对内容的标准更加明确、供给更加优质后,用户在选择内容时也更加有方向性。
无忧传媒杭州内容中心负责人Amy观察到,目前用户对「精选」标识的认可度较高,尤其在知识类和泛文化领域,用户对于此类账号的关注思考成本会大大缩减。
与此同时,作品入选抖音精选后,用户评论质量与互动率会有显著提升。尤其是在具有「强信息密度+情感共鸣」特征的内容下,用户评论互动量较普通视频提升2倍以上。
蜂群文化感受也十分明显,「之前我们大部分搞笑内容的评论区都是『哈哈哈哈』,但精选版本里很多用户会进行二次创作,评论区的梗含量明显高很多,能够反哺到内容素材。」
郭斐认为,或许是用户潜意识觉得被抖音官方平台认证后的内容更有质量保证,所以更有互动意愿,并被唤醒创作冲动。
抖音精选也正在形成新的用户心智,并已经产生了一定渗透力。例如在一些垂类内容评论区中,用户会开玩笑说「抖音越来越像B站」。
事实上,目前入选的500多位精选作者中相当一部分此前就是B站UP主。这种阵地迁移不完全是自发的,据我们了解,抖音精选有意识地在全平台招揽优质内容创作者。
在内容生态和用户习惯上,抖音精选和B站并不完全相同。
在蜂群的观察中,抖音精选始终以抖音的娱乐性内容为核心基因,在此基础上叠加信息密度;而B站则相反,是知识先行再叠加趣味呈现。
在用户习惯上二者表现也全然不同。抖音用户倾向于高效获取内容价值,其精选频道仍延续原生用户刷视频流的消费习惯;而B站基于订阅机制,用户更愿意深度关注特定创作者。
以往受限于高制作成本与低变现效率的失衡,这类内容商业化进程始终缓慢。但去年开始,三人行旗下中长视频的商业变现开始优于短视频。
具体而言,今年品牌方更青睐创意型内容,三人行旗下30万粉丝的高质量账号刊例价可达18万,远高于300万粉丝的流量型账号(8万)。
这种变化不仅因为三人行影业内容质量高、场景丰富,也与平台推动有关——各方对精选内容和中长视频价值的认可度开始变高,市场呈现明显的「内容溢价」趋势,广告主评估标准日趋专业、重新认可优质内容带来的品牌赋能价值。
抖音完善、高效的商业化基建,正在为相关创作者提供更多商业助力。「如果想了解内容的种草效果和转化率,可以在星图清晰查看到A3后搜数据等量化数据。」
在此基础上,平台也在通过流量扶持、现金激励等权益进一步激励创作者。根据抖音运营行业营销负责人曹锐在公开演讲中分享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有超过150万条作品享受到抖音精选计划激励,人均通过该计划单月提升收益50%。
但即使在抖音精选,目前输出中长视频的达人存量仍然没有很多,各方也在摸索更多的商业化可能性。
现阶段,抖音精选的商业价值升级仍需要更明确的验证标准,星图平台也尚未将精选内容纳入核心推广体系,在星图大会等关键营销场景中缺乏专项展示模块。这导致优质内容的商业价值未被充分释放。
从这些MCN的视角来看,若能达到连续入选精选榜单即可作为提升报价的标准,或更多广告主主动要求查看精选账号专属刊例,将标志其商业体系进入成熟阶段。
「鼓励创作者深耕内容,需要在优质作品的生态培育和商业化引导上有更细致的安排,这是一个长期话题。」
来源:新声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