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5班班主任,语文教师。蒋老师秉承“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文化育人,关心学生精神世界,引领学生自主成长”的带班理念,形成了“个性化培养、文化浸润成长”的育人特色。蒋老师连续五个任期被评为海淀区班主任带头人,曾被
在往期的
“紫禁杯优秀班主任”报道中
我们了解了优秀班主任们
别具特色的育人故事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
4位紫禁杯优秀班主任
一起看看他们独特的育人方法
01
研究、实践,做智慧型班主任
蒋丽娟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二5班班主任,语文教师。蒋老师秉承“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文化育人,关心学生精神世界,引领学生自主成长”的带班理念,形成了“个性化培养、文化浸润成长”的育人特色。蒋老师连续五个任期被评为海淀区班主任带头人,曾被评为北京市骨干班主任、海淀区师德之星、海淀区师德先进个人、海淀区四有新人、海淀区优秀班主任,海淀区名师工作站第四期、第五期优秀学员。
班主任是最小的“主任”,管理着最小的事儿,但却肩挑沉甸甸的责任,蒋丽娟以22年的研究、实践,将自己打造成智慧型班主任。
以文化建设凝聚力量,整合资源
班级文化是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也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多年来,蒋老师非常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从班级精神文化、标识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空间文化、人际交往文化等方面入手,搭建科学的班级管理体系。尽管每届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班级文化也不尽相同,但都是通过自下而上,全员参与的文化建设带动整个班集体的建设。班级氛围平等融洽,学生乐观向上,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滑动查看
为了拓宽教育边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平台,蒋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资源、学校资源、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元旦联欢期间,蒋老师带领学生到王府井进行了一次代号“城市行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当中,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不同极具挑战的任务。例如,每个人找两个人耐心倾听自己的理想;每组教三个人说绕口令;到写字楼要总裁的名片并合影等。这些活动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
大事“把关”,小事“放权”
班级管理是一门大学问,对于高中的班主任来说,更是如此。在蒋老师看来,面对正处于青春期,有思想,渴望独立和展示个人魅力的高中学生群体,如果只是一味督促着学生走,只会越督越懒,越督越没有主动性,应该信任青春成长的渴望和力量,给学生成长的机会。
滑动查看
蒋老师秉持“大事‘把关’,小事‘放权’”的理念,在道德修养上培养学生的自律,在学习上培养学生的自觉,在人格上培养学生的自强,在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层次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些探索取得了班级管理的成功,以此撰写的论文《中学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在海淀区名师工作站2022年“学术成果年”活动中获得特等奖,同时还被收录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学科育人实践》一书中。
教育不是要“赢了”孩子
而是要“赢得”孩子
面对学生问题,既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支持,又能恰当地运用规则与纪律进行引导,避免过度惩罚或放任自流,在“爱与罚”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这是困扰很多老师的问题。
“正面管教强调的是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通过关注孩子的价值归属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更好地引导学生朝着积极、正向的方向发展”。基于《正面管教》的这一理念,蒋老师做了积极的实践探究。
面对班级里的“问题少年”,蒋老师“以柔克刚”,给予正面鼓励,并且和班里的同学一起讨论帮助他的方案,并落实到具体细节。最终,在蒋老师和班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这位同学逐渐在班级里找到了价值归属,身上的很多问题逐步得到了改正,并且和蒋老师成了无话不谈的“铁哥们”。
“教师不要总想着怎样‘赢了’孩子,而要想着怎样‘赢得’孩子。找对学生错误行为的目的,绕指柔也能攻克百炼钢”,蒋老师说道。
02
“自驱之光”:点亮学生幸福成长之路
冀庆超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2班班主任、数学教师。曾获得海淀区优秀班主任、“海淀区PBL项目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连续两次被评为海淀区学科带头人。
育人特色:以爱为基石,通过大爱文化的核心力、制度文化的凝聚力、成长文化的自驱力,三力合璧协同打造卓越班级,用心培育幸福少年。
带班理念:助力学生成为自我驱动成长、秉持正念前行、用心创造幸福的时代新人。
作为班主任的她以学生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为核心,构建了“自驱之光” 教育模型,创设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驱力,助力学生幸福成长。
“自驱之光”模型
自驱之光——
点亮自主需求的火花,激发内驱力
“自驱之光”点亮学生的自主需求,自主需求激发内驱力。她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学会对自己负责。她常常激励学生,“每个人都应成为最懂自己的专家!”这既肯定了自我认知,也是对学生内在潜力与独特性的尊重。
每学期,她通过“成长记录单”记录学生成长足迹;通过“自我颁奖活动”明确个体发展方向。在反思与评价中,强化自我认知,提升自我效能感。这不仅让每个学生体会到“我被看见”,更让自主需求得到满足。她坚信爱能创造奇迹,毫无保留地爱着每一个学生,还创造条件,让爱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自驱之光——
构建胜任的桥梁,激活领导力
“自驱之光”照耀着学生的胜任需求。班级的每个学生都担任班委,参与班级的管理与决策,这一举措增强了学生的胜任感,构建了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观。
层级一督导:学习与生活督导,关注学习氛围与学生生活,强化领导力与组织能力;
层级二班级委员会:协商重要事务,培养民主意识与决策能力;
层级三职能班委:确保管理全面,提供展示平台。通过三级班委管理体系,建立学生自治环境。
班级自治模型
在管理中,老师秉持 “和善而坚定” 的原则,宽严有度,将每个错误视为成长契机,让学生在实践中激活领导力,逐步实现 “我有价值,我能担当” 的成长蜕变,打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级文化。
自驱之光——
营造归属感的温馨家园,成就幸福感
“自驱之光”营造了一个温馨的班级家园,强调学生的集体归属感与校园生活的意义感。在班级建设中,全员班委的设置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身在集体中的价值;班级会议、团队建设活动成为学生强化归属感、提升沟通协作能力的舞台;爱的喜报与爱的提醒条,给予及时评价,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与成就感,培养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
自驱成长——
探索幸福教育有效实践,提升幸福感
在 “自驱之光” 的照耀下,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探索,从依赖他人转向自我管理。家长、学生、教师三方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凝聚成 “爱” 的合力:学生学会表达爱,家长无条件给予爱与安全感,教师坚守大爱的教育者职责。三方各司其职、通力合作,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为自驱成长、正念向上、心创幸福的人。
未来,她将继续以 “自驱之光” 照亮学生成长之路,书写更多教育篇章。
03
用爱与智慧铺就学生人生底色
基于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的深刻认知,赵立君老师提出"错误是孩子成长契机"的育人观,注重通过理解、疏导和发掘学生潜能来实现教育目标,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她认为班主任管理班级,不在“管”,在“理”——理顺、理清、理解,用潜移默化的德育温润孩子心灵,以澄澈的爱心呵护孩子成长,发掘每一位同学的优点和长处,热诚地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而高兴,这样才能以爱育爱,培养友爱有礼的集体。
赵立君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注重通过组织活动来凝聚班级。接班初期,借助线上线下多种方式,例如问卷调查、家访、书信、见面会、班会等,调研班情、学情,了解学生对初中新集体、新生活的期待和展望,为班级保留一份初心,种下团结、友爱、奋进的种子。随后,她结合调研情况与同学们讨论制定班训、班徽、班歌、班级的定位和目标等,借助校级合唱比赛、班牌评比等活动,宣传、内化班级文化。她秉承“活动前有鼓励动员、活动中有指导陪伴、活动后有总结反思”的原则,引导学生以“尽力就是胜利”“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的心态积极投入、享受过程,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突破自己、成就自己,其所带班级在学校及年级各项活动中都有出色表现。班级文化的不断内化让学生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我们有42个“我”,但只有一个“我们”,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加强。
滑动查看
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引领下,赵立君老师滋兰树慧的育人实践,正静待满庭芬芳的教育硕果。
04
以爱育心,以行树人
刘洋
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2)班班主任,高中物理教师,海淀区班主任带头人。曾获海淀区优秀“四有”教师,海淀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带班理念: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关注每一名学生,引领学生学行并重,德业兼修,争创最优班级,争做最好自己。
初心如磐,潜心耕耘育桃李
2004年踏入教育行业至今,刘洋老师已经辛勤耕耘了21年,其中担任班主任工作16年。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她能够游刃有余的驾驭各种班级。所带班级都能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班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家文化”凝心聚力,创意活动筑梦前行
刘洋老师深知要在工作中唤醒学生内心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她采用一系列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活动,引领学生完成从他律到自律,从自育到自塑的过程。这不仅让班级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团结、和谐与活力,更成为她班主任生涯中不可或缺的成长阶梯。
苏杭研学
学生军训
2022年刘洋接手了一个新班,面对这群成绩斐然却各自为营的学生,如何把他们凝聚在一起是班级建设的首要问题。她深知,“家”的温暖是凝聚他们心灵的钥匙。于是,“家文化”便成了他们班级文化的灵魂。每月一次的温馨生日会,不仅传递了师生间的温情,更让“感恩”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通过“学会感恩,收获人生”的主题班会,学生们学会了珍惜与回馈,班级的氛围悄然间变得温馨而和谐。
然而在运动会、篮球赛等活动中,他们遭遇了挫折,质疑声也随之而来。面对挑战,刘洋老师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以红五月合唱节为契机,重新点燃团队的激情与信念。从选定《我爱你中国》的那一刻起,他们便踏上了追求卓越的征途。她查找了大量资料,还给学生听了和声版唱法。她开始觉得把基本的唱好就行了,但是班级干部找到她说我们想把声部改少一些,试一试和声。于是他们一起努力,从找谱子,选领唱,分声部,不断试唱录制,给全班同学展示,带着大家不断练习。最后在合唱节上成功展示了他们的天籁之音,金奖与动人音乐奖的荣耀,是对他们不懈努力的最佳肯定。那一刻,学生们眼中闪烁的不仅是胜利的喜悦,更是对自我价值的深刻认同。
合唱节的成功,远不止于奖状的辉煌,它见证了学生的成长与蜕变。学生们说:“我们学会了高效协作,平衡学习与活动的天平;我们锻造了坚韧不拔的心态,无论外界如何喧嚣,都专注于自我提升;更重要的是,我们凝聚了班级的魂,明白了团结一致方能无坚不摧的真谛。”
以生为本,教育艺术润心无声
这段经历,不仅让学生收获了成功与自信,也让刘洋深刻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所在。在策划活动时,她让活动具有针对性,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成长困惑提供有效的帮助,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她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让她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老师们用日复一日的
用心、爱心、耐心
成就学生们的成长
爱可抵岁月漫长
相信她们将继续绽放教育之光
下期,还有更多不一样的育人故事
等你来揭晓
我们下期见~
素材来源:德育科 各相关学校
编辑:黄依依
投稿邮箱:hdjywx@126.com
海淀教育内的文章,大部分是海淀教育记者的原创以及征集资料的整合,除海淀教育授权外,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本公号荣获2017年度、2018年度“首都教育新闻宣传策划创新力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传播影响力”大奖,2020年度“首都教育融媒体建设先锋奖”和“首都教育新媒体最具影响力”大奖!
来源:海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