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6日至27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办的“广东省医学会第六次肥胖代谢外科学学术会议”在广州开幕。据悉,此次年会以“肥胖症多学科综合诊疗(MDT)与标准化管理”为核心议题,吸引了来自省内外减重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等领域的超200名专家
9月26日至27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办的“广东省医学会第六次肥胖代谢外科学学术会议”在广州开幕。据悉,此次年会以“肥胖症多学科综合诊疗(MDT)与标准化管理”为核心议题,吸引了来自省内外减重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等领域的超200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主题演讲、病例讨论、学术展示等多元形式,共同聚焦肥胖代谢领域的最新临床进展与行业挑战,为推动该领域规范化发展建言献策。
作为刚入选国家卫健委医管所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研究重点项目单位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其在体重管理标准化建设方面的探索实践,成为本届年会的热议焦点,为行业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广东省医学会第六次肥胖代谢外科学学术会议
让优质体重管理模式可复制、广覆盖
随着国内肥胖问题日益严峻,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体重管理标准与模式成为行业迫切需求。此次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入选“医疗机构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研究重点项目单位”,正是国家层面对其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多年来,该院不仅在减重外科技术领域深耕细作,更率先构建起成熟的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积累了庞大且完整的病例数据库,打造了覆盖患者全周期的长期随访体系,临床诊疗与科研创新能力均处于行业前列。
“入选既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这意味着我们要从‘临床技术实践者’向‘行业标准引领者’转变。”广东省医学会肥胖代谢外科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减重中心主任董志勇教授表示,过去十年,行业主要解决了减重技术“会不会做”的问题;未来,重点将落在体系“好不好”、服务“均不均”上。“核心目标是把经全国同行验证有效的MDT模式、患者评估体系、随访方案进行标准化梳理,形成可复制、易落地的路径,最终提升国内体重管理同质化水平,让更多医院能用、更多患者受益。”
广东省医学会肥胖代谢外科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减重中心主任董志勇教授
MDT模式破解临床用药难题
在肥胖代谢综合管理中,药物治疗的角色与应用规范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本届年会上,多位专家直指当前患者在药物治疗中面临的普遍困惑:“我该不该用药?”“哪种药物更适合我?”“停药后体重会不会反弹?”“药物如何与手术、营养干预协同发力?”这些实际问题,凸显了临床对药物管理路径规范化的迫切需求。
会议中,一例典型诊疗案例引发全场深度讨论。一名32岁男性患者,体重达180斤,体重指数(BMI)为32,因偶然机会就诊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重管理中心,检查发现其空腹血糖高达14mmol/L,远超正常范围。董志勇教授随即牵头组织内分泌科、心内科、营养科专家开展MDT会诊,综合评估患者代谢状况、胰岛功能及心血管风险后,为其定制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短期强化控糖药物与中长期体重管理药物衔接使用,并搭配科学的饮食结构调整与运动行为干预。
经过两个月系统治疗,患者空腹血糖成功降至5mmol/L的正常水平,体重也下降20斤,整体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这一案例,生动展现了MDT模式在肥胖代谢疾病诊疗中的优势。
围绕该案例,与会专家进一步就药物管理的实操细节展开深入交流,形成三大核心共识:一是明确“何时用”,即根据患者BMI、体脂率、血糖血脂等指标,精准判断药物干预的启动时机;二是厘清“如何选”,针对GLP-1受体激动剂等常用药物,结合患者合并症(如心衰、肾病)与经济状况,制定个性化选择与序贯治疗方案;三是解决“怎么管”,重点探讨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的预防与处理,以及通过长期随访机制避免体重反弹。专家们一致认为,将这些用药经验总结为标准化的评估、选择与随访路径,是MDT模式真正落地、惠及更多患者的关键所在。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减重中心教授王存川
肥胖管理关键在建立支持患者终身健康的系统。据悉,此次年会不仅聚焦临床诊疗与标准化建设,更着眼于肥胖代谢领域的长远发展,通过设置“粤港澳大数据研究”“Obesity杂志专场”“青年博士博士后学术展示”等特色环节,从数据共享、科研交流、人才培养三个维度,为构建肥胖诊疗可持续发展生态奠定基础。在青年学术展示环节,十余位青年学者先后汇报了在“减重手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代谢炎症机制研究”“肥胖相关脂肪肝治疗新进展”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展现出广东在该领域的科研活力与坚实后备力量。
董志勇教授在会上分享了其团队参加第28届国际肥胖与代谢病外科联盟(IFSO)世界大会的见闻:“国际学界已普遍认同,肥胖管理的成功,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支持患者终身健康的系统。这个系统既需要标准化的医疗流程,也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和持续的科研支撑。我们入选国家级项目,正是为了在中国建成这样的系统。”随着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与国家体重管理中心建设项目的稳步推进,未来广东肥胖代谢外科的发展要从过去依赖外科技术“单打独斗”,升级为以MDT理念为核心、以标准化路径为支撑、以科研和人才为动力的协同发展新模式。
文、图|记者 张华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