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2日,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2025年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浙江农林大学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我校研究生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
我校在中国研究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
9月22日,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2025年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浙江农林大学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我校研究生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我校获评“优秀组织单位”。
荣获国家级一等奖的是由草业学院陈文青和樊妙春两位老师指导的研究生王健宇团队。其获奖作品聚焦全球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功能的影响及其微生物作用机制,结合大尺度野外样带调查与室内多因子模拟实验,系统揭示了土壤微生物在维持草地生态功能中的关键作用,并成功研发了高效微生物菌剂及生态修复专业有机肥。荣获国家级二等奖的是由园艺学院王西平老师指导的研究生徐佳怡团队。其作品聚焦野生葡萄抗病资源发掘与新种质创制,通过收集野生葡萄抗病种质资源、创建抗病评价技术体系、建立葡萄抗病无核聚合的育种技术体系,最终创制出多份抗病优质葡萄新种质,推动葡萄产业的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据悉,该赛事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的专项赛。大赛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美好家园”为主题,遵循“全球视野、青年担当、中国智慧、美好未来”主线,旨在聚集青年研究生投身保护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环境多样性等领域的科技创新、青年成长、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公益宣传,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领域研究生教育交流与创新发展,加速相关新理论类成果、新技术类成果和新服务类成果的推广传播,为世界贡献研究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创新实践和青年成长发展的“美丽中国”故事。大赛自2025年6月正式开始以来,共有来自181家培养单位的454支队伍报名参赛,最终共有56家培养单位的110支队伍晋级决赛。(研究生院 解素艳)
我校斩获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国奖8项
9月21日,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第二届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山东烟台圆满落幕。经过“志愿服务知识测试”、“志愿服务工作展示”和“志愿服务案例分析”三个环节的激烈比拼,最终我校研究生荣获国家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我校获评“优秀组织单位”。
由理学院党乾龙老师和和园艺学院李锐老师指导的研究生吴伟骏团队作品《鹏程万里—走出中国智慧温室“新丝路”》、马克思主义学院胡钢老师和王家武老师指导的研究生刘英杰团队作品《数智惠农 —数字新农人创客的梦想助力团》、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张瑞超老师和动物医学院张华海老师指导的研究生王淦锋团队作品《福缘雕祥 —传承中国福禄文化 赓续中华千年文脉》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同时,由植物保护学院戴武老师和人文社会发展学院何得桂老师指导的研究生宋依文团队作品《“虫”返童年 —青少年昆虫科普志愿服务项目》、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张静老师指导的研究生吴展鹏团队作品《“云上农机 校农同心”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郭占锋老师指导的研究生杜长泓团队作品《“小樱桃”造就“大产业”:“亿元村”的致富经何以谱写续章? —基于陕西方寨特色产业发展的志愿服务》、动物医学院靳亚平老师和林鹏飞老师指导的研究生杨明茂团队作品《良种筑基 —优质奶牛高效扩繁推广与疫病防控》和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张东彦老师和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周敏姑老师指导的研究生李威风团队作品《“智绘乡村新蓝图,科普童心梦起航” —面向乡村儿童的无人机与人工智能科普志愿服务行动》荣获国家级三等奖。
学校高度重视本次大赛的组织与备赛工作,通过校内选拔、经验分享、作品打磨、模拟路演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参赛项目的质量和竞争力。本次获得的优异成绩,体现了学校在实践育人方面的扎实成效,是对学校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充分肯定。未来,学校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搭建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实践平台,鼓励研究生走出课堂,在服务乡村振兴广阔天地中锤炼意志、提升本领,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西农智慧与青春力量。
该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之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联盟联合主办。大赛自2025年3月启动以来,共有来自187个培养单位的1888支团队报名参赛。(研究生院 解素艳)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