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闲潭 | 乌菲齐美术馆里的文艺复兴 04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18:30 1

摘要:1348年,黑死病肆虐,锡耶纳人口骤减经济停滞,自此一蹶不振,由盛转衰。对于艺术界而言,杜乔的两位重要传人,洛伦采蒂兄弟 (Lorenzetti Brothers)也在此疫中丧生,无疑是对锡耶纳画派的致命打击。

马丁尼的圣母画像光彩夺目,细腻生动,笔触柔软,无与伦比,优美异常,是中世纪艺术的瑰宝。

~ 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1860

艺术的繁荣离不开经济昌盛和人才聚集,14世纪的锡耶纳正是有钱又有人的时候,这才孕育了闪闪发光的锡耶纳画派。

1348年,黑死病肆虐,锡耶纳人口骤减经济停滞,自此一蹶不振,由盛转衰。对于艺术界而言,杜乔的两位重要传人,洛伦采蒂兄弟 (Lorenzetti Brothers)也在此疫中丧生,无疑是对锡耶纳画派的致命打击。

杜乔的弟子中,有三位特别重要。一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西莫内·马丁尼 (Simone Martini,1285-1344 ),他被誉为国际哥特式风格的奠基人。

另外的两位便是稍晚的洛伦采蒂兄弟,他们在艺术上继续革新,尤其在写实和世俗题材上有重要突破,无奈在1348年早逝。我们简单说下他们的名字与画作。

安布罗乔·洛伦采蒂 (Ambrogio Lorenzetti,1319-1348),他的著名成就是在锡耶纳市政厅绘制的壁画《好政府与坏政府的寓言》。这幅画极描绘了和平治理下的城市与乡村生活景象,市场繁荣田野丰收,充满了生动的细节。

皮耶特罗·洛伦采蒂 (Pietro Lorenzetti,1305-1348),更专注于宗教情感的表达和空间感的探索,人物体感坚实,情感表达质朴。

我们重点聊一聊西莫内·马丁尼 ,前面介绍说他被誉为国际哥特式风格的奠基人。看,这里冒了个新词儿,国际哥特式。

话说西方人有个“传统”,就是看到新生事物先给人家派个饱含贬低意思的名字。比如,巴洛克,是指长得不圆的珍珠;印象派,是说人家画得不成样子,跟印象似的。

哥特(Goths)是东日耳曼人的一支,他们和汪达尔人,法兰克人等等,被罗马帝国的拉丁人统称为蛮族(Barbarian),熟悉历史的朋友知道,476年,这些蛮族中的一支彻底灭了西罗马,开启了一千年的中世纪。

中世纪晚期出现了一种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它的关键词是:神秘、崇高、繁复。人们把这没见过的艺术形式被称为哥特式。

哥特式长什么样子呢?在建筑上,看看巴黎圣母院和米兰大教堂就知道了,高耸入云,飞扶壁尖拱,错综复杂,殿堂内装饰细致,无一不用其极。

在绘画上,则体现在巨大的斑斓的彩色玻璃花窗上,还有抄本的插画和圣像画上,那是不惜工本得能金则金,能宝就宝。上面说马丁尼是国际哥特式,与之相对的,就有世俗哥特式。

简单解释一下,国际哥特,是服务于宫廷教会与贵族的,喜欢用金,色彩富丽,线条优雅,细节繁复,把人物表现得似在天国,是极致理想化的表现;

世俗哥特,是描绘市民日常生活的,题材上是月令农事,市井活动,表现上虽也细致,但没那么“贵”。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1525-1569)和林堡兄弟(Limbourg brothers)是世俗哥特的代表。

回来说马丁尼,他是位天才画家,也是一位深受教廷和贵族喜欢的画家,在他的画笔下,优雅和叙述和真实的观察渐渐融合在一起。

1315年,马丁尼为锡耶纳市政厅绘制的《庄严的圣母》(Maestà),将宗教的礼拜描绘成了宫廷的盛典,成为锡耶纳共和国的象征。补充一下,1260年,蒙塔佩尔提战役战胜佛罗伦萨后,锡耶纳就宣布圣母为其专属保护人和真正的女王。

1336年,马丁尼前往阿维尼翁,负责教廷装饰画。马丁尼在法国与还与彼得拉克结下深厚友谊,曾为彼得拉克手稿绘制装饰画,彼得拉克也在自己的《歌集》中专门为马丁尼写了十四行诗,传为一时佳话。

书上说马丁尼的画风融合了拜占庭的庄严,哥特式的装饰性以及法国宫廷的优雅,形成了独特的“国际哥特式”风格。

乌菲齐美术馆里的这幅马丁尼的《圣母领报》,是马丁尼与他的妻兄,利波·梅米(Lippo Memmi),在1333年一起创作的。整幅画看起来就像一件金匠的珍贵作品,形象从金色背景中凸显出来,布局十分精巧。

圣母领报,也称“天使报喜”,或是“受胎告知”,是基督教的核心故事,象征着上帝救赎人类的开始。

是说有一天,长着翅膀的大天使加百利(Gabriel)奉上帝之命,来到了年轻的未婚女郎玛利亚的家里,向她行礼,递上百合花,说,“万福!充满恩宠者,上主与你同在!你将怀孕生子,并要给他起名叫耶稣... ... "。

我放大了画面的中心部分,年轻的玛丽亚端庄地坐在宝座上,体态修长,仪态优雅,妥妥的宫廷贵女的形象。这也是马丁尼特别擅长的。

马丁尼,其实可以视为为宫廷文化的呈现者,他的人物精致婉约,衣物饰品细致入微,透着浓郁的贵族风范。

他也在尝试脱离拜占庭风格的桎梏,将杜乔与乔托的特点加以融合,从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有吸收乔托的立体感,但在整体感觉上依然是杜乔的高贵典雅。

瓦萨里在《艺苑名人录》(1550)里说马丁尼,“创造了自然,他乐于描绘自然,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大师。”

瑞士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在《论西塞罗》(1860)中也说,“马丁尼的圣母画像光彩夺目,细腻生动,笔触柔软,无与伦比,优美异常,是中世纪艺术的瑰宝。”

就我个人喜好而言,更喜欢锡耶纳的风格。来自米兰的康雍乾的御用画师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他画的宫廷人物,帝后画像,就透着点儿马丁尼式的贵族范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摩参摩。

好,今天就聊到这儿,下回见。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