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倒计时:两党僵持,美政府关门危机升级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12:49 1

摘要:美国联邦政府2026财政年度将于10月1日开启,但截至目前,国会在财政拨款上仍未达成任何共识。如果国会在9月30日午夜前仍拿不出临时拨款法案或通过各单项拨款法案,政府非必要部门将因资金中断而“关门”。

美国联邦政府2026财政年度将于10月1日开启,但截至目前,国会在财政拨款上仍未达成任何共识。如果国会在9月30日午夜前仍拿不出临时拨款法案或通过各单项拨款法案,政府非必要部门将因资金中断而“关门”。

△ABC报道,民主党和共和党目前在临时拨款问题上陷入僵局。如果议员们9月29日返回工作后仍不能尽快达成共识,政府将在10月1日陷入“停摆”。

在美国,虽然政府关门不是什么新鲜戏码,但今年的关门风险不同往年,幕后逻辑更为复杂。因为,在习以为常的两党对峙和拖延外,白宫今年做出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新动作——要求各联邦机构准备“大规模裁员预案”,也就是第一次把“裁员”作为了可能选项。这让原本可逆的财政僵局多了一层制度性风险,使得这场财政拉锯战的后果变得更加难以预测。

僵局如何形成

美国的每个联邦财年都是从10月1日开始,次年9月30日结束。要保证新财年顺利运转,国会就必须提前通过各部门的预算授权。这本应通过12项常规拨款法案逐一完成,但由于党派分歧常年难解,国会往往拖到最后一刻才动手。如果常规拨款无法及时达成一致,临时拨款法案就成了“救火队”。临时拨款法案会按照上一财政年度的支出水平为政府“续命”,通常可以维持数周或数月。

然而今年,连“救火”都成了问题。早在春夏之交,国会就陷入对医保补贴、对外援助、移民执法经费的拉锯,导致12项常规拨款的讨论几乎停滞。时至9月,众议院共和党人仓促抛出一份临时拨款法案,想让资金撑到11月21日,但因条款中削减了部分医疗补助支出并附带保守政策诉求,遭到民主党拒绝。几乎同一时间,民主党在参议院也提出了另一版本的临时拨款法案,维持“奥巴马医改”补贴并增加社会项目开支,结果也毫无悬念地遭到共和党反对。

随着两份方案先后告吹,时间窗口不断被压缩。9月下旬的大部分时间,国会又都处于休会状态,于是真正可用来协商和投票的工作日,就被压缩到了月末的最后两三天。

△专门聚焦报道联邦政府管理与政策的美国媒体Federal News Network报道,尽管政府面临“停摆”,但两党在主要问题上的分歧远未达成一致。

但就在这一关键时刻,白宫又横生枝节。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9月25日下令各机构为裁员(Reduction in Force,RIF)做准备,而不仅是以往惯常的非必要岗位人员无薪休假。需要说明的是,“RIF”是美国政府人事和劳动管理领域的术语,通常指因经费、编制、机构调整等原因进行的裁员、精简人员、撤销岗位。因此,此举既是应急方案,也被视为向国会施压。如果继续僵持,后果可能不只是短暂停工,还包括机构和雇员结构的永久变化。

分歧实质:政策与程序的双重拉锯

这场危机表面是“钱”的问题,实质却是政策方向的较量。

政策方面,民主党坚持要在临时拨款中继续维持《平价医疗法案》(俗称“奥巴马医改”)的增强补贴,保护低收入群体的医疗补助,并恢复部分公共卫生和公共广播经费。共和党则将这些视为“福利扩张”,反对将其捆绑在临时拨款中。此外,移民与边境安全也成为火药桶。共和党希望临时拨款中增加边境安全和移民遣返经费,削减庇护与安置资金;民主党则认为这是以人道和移民政策为人质的筹码。此外,对外援助也成为争论点,民主党愿意保持对乌克兰、以色列等的灵活支持,部分共和党人则要求重新审视规模。

程序上,参议院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虽然共和党在参议院占多数,但仍无法单靠该党自身推动,因为参议院的“冗长辩论”规则要求任何法案若想进入最终表决,都必须先取得60张支持票才能终止辩论。这意味着,只有在至少部分对方议员倒戈的情况下,法案才可能推进,否则反对派可以无限延长辩论以阻挠议程。眼下两党氛围极度对立,几乎没有叛票的空间,结果就是,众议院和参议院互相打回票,临时拨款成了零和游戏。

△美联社报道,美国国会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杰弗里斯指责特朗普是混乱制造者。而众议院共和党籍议长约翰逊等则表示,如果民主党放弃他们的要求,政府关门就可以避免。

此次白宫的态度也让局势更为复杂。通常,政府“停摆”意味着非必要人员被临时无薪休假,资金恢复后,就可以直接复工。但白宫此次要求准备可能的“永久裁员”。法律界认为政府不能以关门为由直接裁员,工会也认为这是用裁员威胁国会屈服。 这一做法打破了过去的政治默契,让“停摆”可能不再只是一次可逆的财政僵局,而成为潜在的制度性伤害。

今年比往年更险

政府“关门”几乎成了华盛顿政治的一种年度戏码,尤其随着党派极化加剧,国会通过年度预算的难度不断增加,关门威胁也年年上演。据CBS报道,1980年以来,美国已经历14次政府关门,譬如2013年因“奥巴马医改”争议,联邦政府关门16天;2018年围绕边境墙经费对峙,更创下关门34天的历史纪录。不过多数情况下,最终都有某种妥协,临时拨款已成化解危机的安全阀。

但今年情形却显得更为危险。由于政治互信已降到谷底,新一届国会从年初起就在医保、移民、对外援助等议题上尖锐对立,几乎没有任何提前协商常规拨款的动力。白宫与国会领导层的关系也比往年更为冷淡,几次关键磋商都被突然取消,让最后时刻的沟通渠道断裂。

更为显著的变化是行政部门的姿态。过去即便“停摆”,白宫也倾向用无薪休假这种“临时冻结”方式维持政府架构的完整,也就是说,预算恢复后,这些员工几乎总能回到原岗位。而今年,白宫却罕见要求各机构准备“裁员精简”方案,这意味着即使预算随后到位,一些岗位也可能不再恢复,员工未必能重返工作。这一态度被视为谈判筹码,同时也让原本的财政僵局转化成了切实的职业与组织恐慌。

△路透社报道,特朗普9月23日取消了原定与民主党高层领导讨论临时拨款问题的会议,这增加了政府关门的风险。

与此同时,经济与市场对这种政治对抗的耐心也在削弱。评级机构此前就批评美国财政管理混乱,投资者对政策不可预测性的担忧积累已久。如果这次“停摆”失控,可能比往年更快传导到消费、信用和资本市场。所有这些变量交织,让今年的关门危机已不再仅是政治表演,而是具有了更强的不确定性。

一旦关门,何种影响?

一旦临时拨款法案在9月30日午夜前仍无法通过,10月1日起的政府“停摆”将很快被普通人感受到。

首先是直接的“暂停”与延迟。大约80万名非必要联邦雇员会被迫无薪休假,承包商账单无法及时支付。史密森学会旗下的博物馆、国家公园和纪念碑等可能关闭或缩短开放时间。美国务院领事馆和移民局的部分窗口将放慢工作甚至关闭,护照、绿卡、签证等证件办理时间被拉长。虽然社会保障金等强制性支出仍会发放,但更改地址、补发卡、电话咨询等人工服务将可能陷入停滞。

对于低收入家庭,打击会更快到来。数百万孕妇和儿童的食品券将受影响,住房援助和能源补贴也会因资金断档而延迟,联邦政府对学前教育和学校午餐的支持可能被迫由地方政府垫付,州县财政压力骤增。

此外,交通、旅行、医疗、公共卫生等,都将受到影响。人手短缺不仅会导致航班延误、排队频繁,并且新航线审批、飞行员培训和执照发放也会停止;此外,疾控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日常统计更新、药品审批速度等也会放缓,政府医疗保险等机构的电话客服、案件上诉等服务将难以获取。

△CBS报道,一旦政府“停摆”,将给政府工作人员、社会安全、医疗保险、交通运输等社会各方面带来一系列影响。

更广泛的经济代价也不可忽视。分析普遍认为,政府关门可能让GDP每周损失约70亿美元,联邦雇员薪资延迟发放会影响消费支出,市场对政策不确定性的焦虑会加剧波动。如果“停摆”久拖并与债务上限、财政赤字等议题交织,还可能引发评级机构新的警告,增加美国政府借贷成本。

随着9月30日逼近,问题的解决存在三种走向。

最有可能的结果是所谓“极限过线”式妥协。由于国会9月28日才重新开会,真正用于谈判和立法表决的时间只有9月29日和30日这两天,参众两院或许在最后48小时拼凑出一份短期且各方能够接受的临时拨款法案,暂时绕开医保补贴与移民执法等争议,只提供几周甚至一个月的“续命”资金,保证政府维持运转,但危机只是被暂时推迟,10月或11月随时可能再现同样僵局。

另一种情况是短暂的技术性关门。若谈判在最后时刻失败,政府可能10月1日开始部分“停摆”,持续数天到1周。届时公园将立即关闭、证件办理延缓、低收入营养补助断供、数十万联邦雇员短期无薪。市场和舆论的高压可能迫使双方迅速回到谈判桌,讨价还价达成一致。但该做法的风险在于,白宫提前准备的裁员预案可能被激活,并引发诉讼和工会行动,让复工过程更加复杂,“停摆”时间也因此被拉长。

第三种,也是概率较低的结局,是危机彻底失控,“停摆”延续数周甚至更久。若参议院迟迟无法推进突破60票门槛的临时拨款法案,白宫也不收回裁员表述,国会两党领袖持续拒绝面对面沟通,机构应急方案仍不透明,公众信心就会迅速流失。这意味着不只是资金中断,还可能触发行政体系重组和财政治理危机。

综上,这最后的72小时,实质上只有两天有效时间。要判断风险走向,关键在于是否有跨党派的妥协方案浮现,白宫是否能淡化裁员威胁,以及高层谈判是否可以重启。如果这些信号接连缺席,美国将很可能陷入近年来最复杂、代价最高的一次政府“停摆”。(央视记者 武卫红)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