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浦香花桥作为上海市面积最大的街道,承载了青浦新城最主要的产业集群。香花桥街道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融合的治理模式,正以“破局融合 向新而行”的理念,着力打造“一核三片一带”新格局,全力推进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幸福香花。
青浦香花桥作为上海市面积最大的街道,承载了青浦新城最主要的产业集群。香花桥街道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融合的治理模式,正以“破局融合 向新而行”的理念,着力打造“一核三片一带”新格局,全力推进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幸福香花。
9月27日,由中共青浦区委宣传部、青浦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中共青浦区香花桥街道工作委员会、青浦区香花桥街道办事处联合开展的“看见中国·青浦 Discovering China in Qingpu”微访谈活动,走进青浦区香花桥街道。
当天媒体沙龙交流活动上,来自各个领域的代表围绕“破局融合 向新而行——青浦香花桥着力打造‘一核三片一带’新格局”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共同擘画香花桥街道未来发展的绚烂图景。
香花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侯廷永介绍,香花桥街道地处青浦区的“心脏”位置,区域面积达62.29平方公里,是一个复合型街道。当前,街道坚定对标青浦建设“长三角创新枢纽”的战略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凝心聚力朝着“长三角企业入沪第一站”的目标奋楫前进,着力构建“一核三片一带”的空间新格局。
香花桥街道作为青浦工业园区核心区域,承载了园区93.1%的规划面积,聚集了上海家化、汉得信息等领军企业,区域规模工业产值占全区65%以上,是青浦区重要的产业集聚区。侯廷永表示,近年来,街道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突出位置,核心是用优质服务激活企业动能。构建了“1+1+3+X”企业服务体系(1个企业服务专窗、1个街园联动工作站、“街道-片区-园区”三级服务网络、X项容错机制),组建以班子成员挂帅的“精锐服务队”,实现一对一包联企业。截至目前,专窗和工作站已受理企业事项427家次,今年41家企业光伏项目初审平均审批时间缩短超30%。
香花桥街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聚焦特色产业,编制了《香花桥街道企业服务指引》,联合区级部门开展政策解读会,组建问题协调专班,建立“受理-交办-督办-反馈”闭环机制。此外,街道通过深化联动把服务效能转化为产业动能,践行“党建引领共抓、干部队伍共建、经济发展共享、企业服务共振”的“四共”理念,实施“联席会议、联动走访、联合检查、联调处置、联评同审”的“五联”举措,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产业能级提升。
参与街道汽车消费节的企业家代表——上海尚德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梁海峰在活动中分享了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带来的点滴改变。他表示:“街道对汽车消费市场的培育和扶持,给我们企业注入了强劲动力;街道的沟通服务机制也让我们特别安心”。香花桥街道不仅有产业集聚的优势,更有“把企业当家人”的服务温度。
“我们街道地处青浦新城核心区域,同时拥有广袤的农村,农村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42%,是新城范围内非常重要的农业板块。”侯廷永表示。去年,香花桥街道爱星村成功创建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在街道实现了零的突破。同时,街道致力于打造新城范围内生态高效、高附加值的乡村产业。目前,已经培育形成25家规模化的农业合作社,其中2家获评市级示范社,“一村一品牌”的发展格局初步成型。凭借着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香花桥街道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肩负着特殊使命,大有可为。
上海农科院信息所党总支书记、副所长张莉侠从专业角度分享了在街道的牵线搭桥下与东斜村康然都市农业园深度合作的实践案例,她说:“如今,康然都市农业园已发展成为集科技示范与多元经营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基地,西片区更是与市农科院深度合作,建成梨树展示示范基地,成为市农科院对外展示梨树新种植方式、新品种的重要窗口”。未来,上海农科院将联合香花桥街道持续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融合,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香花桥街道城市推荐官、锐嘉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移动智地产业园党支部副书记张艳就“百支百企结百村”及“村企联建”工作展开了分享,讲述了与街道金米村“结对共建”的经历。她表示:“街道‘村企联建’的常态化机制,通过盘活辖区企业的资源禀赋与核心优势,为农村提供的支持不止于‘输血’,更着力培育其自主发展的‘造血’能力。”自去年起,依托“百支百企结百村”和“村企联建”这一平台,香花桥街道已成功实施了首批7村8企“村企联建”工作。在此基础上,今年年初街道主动对接辖区内15家企业与11个村居开展“一村一企”“一村多企”的深度共建,这既是“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也是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多年来,上海不断探索创新城市治理,网格化管理就是上海基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的新模式。香花桥街道以党建为引领,通过“五事”工作体系扎实推进基层治理。香花桥街道社会工作办副主任杨冠飞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五事”工作体系的具体内容。他表示:“‘五事’分别是指:听邻里事、议社区事、办大家事、评公开事和享幸福事”。在基层治理中,香花桥街道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实际的治理路径,把“幸福圈”画得更大、更圆。
物业管理是治理的关键一环,更是打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中舰物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刘奎分享了在小区治理过程中的经验。他表示:“中舰物业始终将党建工作融入物业管理,绘制了‘一张实事清单’——在清河湾佳苑成立‘红舰驿’便民驿站,为群众提供‘9+1+0’模式的便民服务近二十多项(9,即理发收费9元;1,即缝补、手机充电、电动自行车快充收费1元;0,即不收费,项目包括75岁以上老人理发、磨刀、测量血压等);在民惠佳苑社区成立‘红舰墨香阁’,提供公益免费书画培训。保持着‘一股干事之劲’——自主设计并更新迭代‘破袋神器’‘垃圾细化分拣台’,让‘红色引擎’真正驱动物业服务提质增效”。
从破局到融合,香花桥的发展不仅只有城市的繁华,产业的兴盛,更有乡村的勃勃生机,人民幸福的美好图景。未来,街道将牢牢锚定“长三角创新枢纽”“长三角企业入户第一站” 的建设目标,以融入新城建设为核心抓手,以融合城乡发展为关键方向,以融汇高效治理为重要保障,全力推动产城共兴、城乡共美、幸福共享,奋力书写香花桥街道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来源:香花桥街道)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