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句话,成了15岁的拉腊·古铁雷斯、20岁的布伦达·德尔卡斯蒂略、21岁的莫蕾娜·贝尔迪留在人间的最后一句话。
作者:财报
》“我们只是想去跳舞。”
这句话,成了15岁的拉腊·古铁雷斯、20岁的布伦达·德尔卡斯蒂略、21岁的莫蕾娜·贝尔迪留在人间的最后一句话。
9月19日凌晨,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的监控拍下她们最后的身影:三人踩着高跟鞋,笑着钻进一辆白色轿车。
四天后,警方在一处毒窟后院的浅坑里,找到了她们被砍指、剖腹、套头窒息的尸体;而Instagram上,那段长达43分钟的直播回放,仍有45个观众在线“围观”。
这不是恐怖片,这是2025年9月最真实的阿根廷。
---
》1.一场“派对”诱饵,如何变成死亡陷阱?
根据阿根廷国家毒品犯罪检察院披露,白色轿车隶属一个跨国可卡因分销集团,当晚原本要去“处理”两名偷了4公斤毒品的“内鬼”。
司机认错人——三位女孩等车的街角,与“内鬼”接头地点只隔一条马路。
于是,车门锁死,GPS被调包,手机信号一路向南,直奔布省贫民毒窝。
天亮前,她们被注射镇静剂,性侵、殴打、刀割,全程开直播“震慑叛徒”。
毒枭在镜头前用西班牙语冷笑:“看好了,这就是偷我货的下场。”
评论区里,有人刷“666”,有人劝“别杀孩子”,却没人报警。
直到23日,其中一名嫌犯醉酒炫耀,警方才循线找到埋尸点。
---
》2.直播杀人:当毒品暴力拥抱算法
这不是南美第一次“犯罪直播”。
2023年,巴西毒贩在TikTok直播处决敌对帮派成员,收获30万点赞;
2024年,墨西哥毒枭用Twitter直播焚烧警车,平台花了6小时才下架。
阿根廷总统米莱在紧急讲话中质问:“为什么我们的算法推荐的是猫,却推不动一条救命视频?”
Meta拉美总部回应:直播开启43分钟,举报量仅7次,系统“未触发人工复核”。
换句话说,45个观众里,只有7人动了一下手指。
剩下的38人,沉默地看完了整场虐杀。
技术无罪,冷漠有罪。
---
》3.毒品贫民窟里的“女孩失踪”已成周期表
阿根廷女性失踪案近5年暴涨312%。
布省安全部长阿隆索透露:
“80%的失踪女性最后被证明与毒品线路重叠,但媒体只关注中产社区的白人女孩。”
三位受害者中,两人住在贫民区边缘,一人是单亲家庭的长女。
她们失踪后,家属第一时间报警,却被告知“未满24小时不受理”。
如果那天她们是富人区金发女孩,会不会直播到第5分钟就被定位?
答案写在阿根廷的阶级裂缝里。
---
》4.主犯已潜逃,但“系统性共犯”仍在逍遥
目前,12名嫌犯落网,主犯、秘鲁籍毒枭“埃尔·可可”持假护照逃往智利。
警方查获了作案手枪、砍刀、燃烧汽车,却没能查获那45个观众的IP。
法律上,平台对“暴力直播”仅承担“限期下架”义务;
道德上,38个沉默的旁观者是否也是递刀人?
阿根廷国会已紧急通过《反犯罪直播法》:
凡观看暴力直播未举报者,最高可判3年;平台延迟下架,每分钟罚款10万美元。
但舆论更关心:
“为什么我们总是等尸体出现,才开始愤怒?”
---
》5.她们不只是“误上车的女孩”
拉腊梦想当护士,布伦达靠晚上摆摊付学费,莫蕾娜刚拿到社区大学录取通知书。
她们不是“毒品战争的附带损害”,她们是“本可以逃过的牺牲”。
下一次,当毒枭再举起手机直播,希望算法之外,还有人性按下暂停。
别让“我们只是想去跳舞”成为又一代女孩的墓志铭。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