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故事:战火中的爱情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0:19 1

摘要:1941年秋,日军加紧了对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扫荡”,新四军一师发动“十团大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从11月到12月,粟裕率一师师部转移到如皋县丰利地区,继续指挥反“扫荡”作战。在连续取得重大胜利后,部队得到了短暂的休整。12月26日,34岁的新四军一师师长兼

1941年秋,日军加紧了对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扫荡”,新四军一师发动“十团大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从11月到12月,粟裕率一师师部转移到如皋县丰利地区,继续指挥反“扫荡”作战。在连续取得重大胜利后,部队得到了短暂的休整。12月26日,34岁的新四军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的粟裕与18岁的新四军女战士楚青,在黄海之滨——如皋县(今属如东县)丰利镇一个名叫石家庄的村子中,一幢虎头茅屋里结婚了,这对有情人在抗战烽火中结成了终身伴侣。

说起新郎、新娘,他们却从小就有着共同的志向,参加革命后,从初见到结合,经过了三年的相识、相知、相爱过程,还真有着不得不说的“情”节。

少年壮志

粟裕,学名多珍,字裕,侗族人,1907年8月10日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枫木树脚村。粟家是本村的大户,到了父辈,家道中落了。父亲粟嘉会分得了几十亩地,家中父母兄嫂姐妹八口人,没劳力。家处偏僻山区,常闹土匪,只好举家迁进会同县城,因修建房屋还欠下了债。

童年的粟裕调皮好动,家里雇有两名长工,他特别喜欢一个会武功的长工阿陀。就是这个比粟裕大十几岁的阿陀,在空 闲时不仅教粟裕练功习武,还经常给粟裕讲剑侠杀富济贫、除恶行善的故事。这些故事深深地吸引了粟裕,并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同情受苦百姓、为民除害的种子。粟裕6岁开始念私塾,进城后进了洋学堂,同时,家里账目父亲也交由粟裕管。粟嘉会是个落第秀才,爱写字作诗,整天不出门,对市面行情不了解,但检查粟裕账目却很认真。粟裕对还不上债的佃户很同情,常常在账上做假,糊弄忠厚老实的父亲,让贫困的佃户解决困难。

1925年,粟裕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父母拗不过要继续读书和要走出去的粟裕。可是,令家人没有想到的是,粟裕在“二师”却走上了革命道路,加入了共青团。“五卅”惨案爆发后,粟裕和同学一道,声援上海工人运动,与学校所在地常德驻军发生冲突。为了羁绊粟裕,家中迅速为他订了一门亲事,粟裕假期回家得知情况,抗议说:“当前国家正处内忧外患,我学习未成,事业未就,过早成家,岂不误我前途,辜负家人一片苦心!”可是家人从此不许他出门,每天只许他在楼上书房读经书。粟裕困守斗室,度日如年,便提笔在书房门框上写下:“镇日读经,何堪国事?终朝面壁,愧作须眉!”的对联和横额“闷心斋”,以泄愤懑之情。哥哥粟沛同情胞弟,经常登楼与其谈心,并出主意说:“你这样硬顶解决不了问题,不如应允婚事,但必须在毕业后才完婚。”通过粟沛调解,粟裕得以重回“二师”。回到“二师”后,他如龙归海,立马向家中写了一封态度坚决的信,并强调:革命不成功,自己不回家,不能耽误良家女子,劝其趁早嫁人。

1927年“马日事变”,常德国民党驻军旅长熊振率军包围湖南二师范,大肆抓捕进步师生,校长胡佐英勇就义,大批进步学生被捕遇害。常德城门被关闭,在这危急紧张时刻,粟裕异常冷静,带着剩下的学生从校内下水道逃出“二师”校园,躲过反动军队追捕,日夜兼程辗转长沙,到达武昌。粟裕一介书生,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叶挺24师教导队,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时年20岁。

巾帼须眉

楚青,原名詹永珠,1923年3月出生在江苏扬州,父亲詹克明是一位银行高级职员。楚青自小深得祖母喜爱,祖母思想开明,主张男女平等。楚青小学毕业后,祖母鼓励她向父亲要求继续读中学。父亲提出的条件是:必须考上省立扬州中学。楚青刻苦攻读,终于如愿以偿考入了省立扬州中学。

楚青对日本军国主义怀有国仇家恨。她祖父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被日本暴徒抛入大海,尸骨无存,年仅43岁。全面抗战爆发后,大片国土被日军占领,1937年12月扬州沦陷。日军在扬州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楚青一家人躲在自家柴房夹层里才逃过一劫。

在上海工作的父亲把一家人接到上海,又通过关系向美国教堂捐了一笔钱,让女儿们去避难。为了稳妥起见,去教堂的那天由美国牧师亲自来接。一路上楚青一行7人紧随其后,非常紧张。但日本兵见了不仅不敢把她们怎么样,而且还向美国牧师行礼。这段经历在楚青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国家强盛才是人民的依仗。之后,父亲将楚青安排到上海省立扬州中学沪校班读书。

1938年11月,读高二的楚青早已没了读书的心思,她深知国家破碎,没了国,就没了家,只有赶走日本鬼子,保卫国家,这才是比读书更紧迫的。此时的她,满脑子装的是“救国”二字,常常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苦恼。一天,一位同学跟她说:“今天我要送一位朋友去参加新四军”。楚青顿时眼睛一亮,当即问道:“能不能带我去?”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没有与家人打招呼,就和姐姐詹永珊等一行8人悄悄踏上了参加新四军的征程。

她们经宁波来到皖南,到达泾县城西南章家渡新四军招待所,她们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然而,楚青一行却因为没有组织介绍信被拒收。“到哪儿弄介绍信啊!”这可急坏了楚青。就在这时,来了一位风风火火的女同志,她的手上就拿着一张煤业救护队的介绍信。楚青机警地立即跟上去,悄悄地对她说:“能不能在介绍信上加上我的名字啊?”那位女同志爽快地答道:“当然可以啦。”就这样,15岁的楚青在泾县云岭参加了新四军。

一见钟情

楚青参军后,被安排在新四军皖南教导总队第八队速记班训练学习。由于学习勤奋,工作积极,1939年3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春,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的粟裕到皖南军部开会,会后,他想在教导总队挑选几名优秀学员,充实到二支队机关工作。教导总队梁国斌队长向他介绍说:“第八队有个叫詹永珠的学员,各方面表现都很好,不久前还入了党,你挑上她,肯定错不了。”粟裕当即表示先找楚青谈谈。梁队长便通知楚青下午到教导总队来谈话。

楚青准时来到教导总队队部,只见她大大的眼睛,清秀的面庞,眉宇间透着一股灵气。

粟裕询问了她的家庭、个人情况和参军动机。楚青回答问题快速简捷,伶牙俐齿,毫不怯场。除了回答粟裕的问题外,还主动把当初在泾县云岭参军的情形告诉了粟裕。粟裕听后,连连点头称赞。当问及是否愿意到二支队工作时,楚青一听能到一线打仗的部队工作,不假思索地表示同意,她说:“我就希望能到前线去,当侦察员,直接打鬼子。”粟裕笑了,说:“你这个人,志气到不小!”

交谈中,粟裕觉得楚青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才思敏捷,充满斗志,讲话抑扬顿挫,还很有趣。就这么一次工作谈话,楚青这个姑娘闯入了他的内心世界。给这个32岁,因长期战争无暇顾及婚事的单身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楚青那秀气可爱的模样就不时地浮现在粟裕脑海里,挥之不去。

谈话结束,粟裕回到二支队。他想,本来是把楚青作为下属进行审视的,现在他觉得,也许不仅可以成为部下,而且还可以成为爱人。于是,提笔写了一封充满爱慕的信寄给了楚青,可是没有等到回信。

而教导总队的梁队长等了整整一个月,没见调动楚青的回音,也就把楚青仍然留在速记班学习了。

求爱受挫

过了一个多月,粟裕又写了第二封信。这天,支队政治部主任王集成前往教导总队办事。临行前,粟裕把信交给他说:“请把我这封信交到教导总队詹永珠同志手里。”

粟裕早已过了部队当时规定的“二八五团”,即年龄二十八、军龄五年、团级干部的结婚条件,他的婚事自然成了部队上下关心的事。

“老粟给女同志写信,难道……这里面有戏!”王集成一拍脑门越想越高兴,连翻山越岭的辛苦也不觉得了。来到教导总队驻地,他立即请人找来楚青,一边递信,一边高兴地说:“詹永珠同志,你要感谢我呀!我给你带来了粟裕同志的亲笔信呢!”不料,楚青接过信看也没看,一言不发,就把信撕成碎片。楚青的举动让王集成尴尬不已,他根本没想到,这个年轻姑娘会如此对待指挥千军万马的粟副司令。他愣了片刻,回过神来问道:“詹永珠同志,你这是什么态度啊!”“我认为作为新四军的高级领导,粟司令不应该向一个小姑娘求爱!”说完,转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楚青很生气,心想:我参军的目的是来打日本鬼子的,怎么来谈情说爱?真是岂有此理!于是,拿定主意,以后不再见粟裕的面,无论谁来说都不行!

王集成回到支队,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粟裕。粟裕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他生平第一次情海泛舟,就在楚青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面前触礁了。心里自然难受,但也了解了楚青与众不同的性格。可楚青的态度并没有扑灭他心中的爱情之火。他表示理解地对王集成说;“爱情首先是情感,它对一些人是宽容的,对另一些人却是严厉的,我是属后一种人呀!即便她不愿意与我谈恋爱,我也无法去责怪她,因为她有选择的自由嘛!”

此事很快在部队传开,有人说楚青“太清高”“太骄傲”。这些议论传到老搭档陈毅耳朵里,他更为老战友的婚事着急了。在一次研究作战方案后,陈毅忍不住问粟裕:“你最近恋爱谈得怎样啊?我总觉得那个女孩年龄太小啦,不懂得什么叫爱情”。

“是啊,你说对啦,最近毫无进展。”粟裕说。

“那就另换一个吧!我等着喝喜酒哩。”

听陈毅这么一说,粟裕有点急了,连忙摇头说:“陈司令,不行啊!我已经把她挂在心里了。很可能短时间内不能被她理解,甚至产生误会,但这不要紧,只要出于真的爱,就是有价值的,坚持下去,终究是会被理解的”。

陈毅无奈地摇了摇头说:“我看你的恋爱观和你指挥打仗一样,认准目标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锲而不舍

1939年11月,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奉命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兼参谋长。似乎是上天的安排,或许是机缘巧合,楚青从速记班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江南指挥司令部机要科担任速记员,成了粟裕的部下。楚青当时心情十分矛盾:分配到江南指挥部是满足了她要到前方的愿望,可又担心在那里再次遇到粟裕的求爱,更担心为上次自己撕信的事遭到报复。可是不与粟裕见面又是不可能的呀。

在江南指挥部,大家都住在一个祠堂里。粟裕住在祠堂边的小阁楼上,楚青等几个女兵住在阁楼下,与粟裕见面的机会很多,她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尽量少接触。而粟裕在楚青面前却一副若无其事,十分坦然的样子。粟裕对她们几个女兵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怀照顾,还亲自动手教她们搭建草房,草房建成后还给她们拍了照,战时空隙,领着机关干部战士出早操。可是见面机会越多,楚青的担心却越来越少,粟裕对待她就像对待其他同志一样和蔼可亲,楚青的担心渐渐消失了。

参加了新四军的楚青,此时工作定了下来了,为了防止家人受到牵连,想要改姓名。一天,几个女兵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改啥姓名时,正巧粟裕经过听到了,他便在纸上一连写了一二十个姓给楚青选。楚青认为姓“张、王、李”的人太多,没有选。看到这个“楚”字,觉得上口,就选做自己的姓了。粟裕一听,开玩笑地说:“小詹啊,你上当了,我的家乡湖南古代属楚国,你以后就是我们家乡的人啦。”楚青顿时脸红了。

粟裕平时工作很忙,经常工作到深夜,警卫员担心首长半夜挨饿,买了些饼干放在粟裕床后的竹筒里以备不时之需,不巧的是这个秘密被楚青几个女兵发现了。有一天,这几个女兵乘粟裕不在,跑到楼上把竹筒里的饼干吃了个精光,还写了一张“小老鼠偷吃了”的纸条放在空竹筒里。第二天,粟裕看到楚青她们,微笑着说:“欢迎小老鼠再次光临”。女兵们你看我,我看你,忍不住笑了起来,一下子跑开了。楚青觉得粟裕挺随和,也挺幽默的,渐渐地对他没有了戒备。

陈毅眼见粟裕的意中人就在自己的部队,粟裕却若无其事。一天,陈毅看到粟裕正看着作战地图出神,忍不住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说:“粟裕同志啊,我看你谈起战略战术来头头是道,滔滔不绝,怎么见了姑娘就不知说什么好了呢?”接着又开玩笑地说:“要是这时鬼子突然进村就好啰,粟裕你背起她就跑,这事不就一锤定音了?”陈毅见粟裕还是看着地图,一声不吭,便提醒他说:“粟裕同志,你要有所行动才行啊!”

粟裕耸了耸肩,依然没有作声。其实,粟裕并没有灰心,只是想让楚青对他有个了解和接受的过程,正在等待恰当时机。

过了一段时间,粟裕把楚青叫到自己的办公室,亲切地询问了她的工作近况。接着,又再次表明了对她的爱慕之情。

楚青沉着冷静地把心中早就盘算好的话搬了出来:“首长,我对您的为人和指挥才能是钦佩的。可是,我们有多少同胞死在日本鬼子的刀枪下,我出来的目的是打日本鬼子,现在是国恨家仇,报仇心切,不想考虑个人的生活小事,何况我年龄还小。”

粟裕坦率地说:“你说得对,我们应该牢记烈士的遗愿,努力去争取抗战的胜利。但我总认为,作为一个革命者,关键是应该处理好革命和爱情的关系。这样吧,我请你再考虑一下,最好我们先交个朋友,以后互相照顾,互相帮助。这与干革命、报仇并没有矛盾啊。”

楚青沉默了好一会儿,轻轻地说:“首长,虽然你是一番好意,但我现在还是不想考虑这个问题,是不是以后再回答你……”

粟裕坚定地说:“我会耐心等待的!”话虽不多,楚青却感觉了粟裕的真诚和忠厚。

铁骨柔情

转眼到了1941年春,粟裕已改任新四军一师师长。他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人,在繁忙的战争中,备受煎熬地苦等楚青已有两年多了。

由于频繁的行军和生活的艰苦,楚青病倒了,躺在医疗队的病床上。身为师长的粟裕忙于作战指挥,还不知晓此事。一天晚上,粟裕在司令部听说楚青生了病,而且病得不轻时,立刻对警卫员说:“提上马灯,和我去医疗队!”“师长,你一连几天都没好好休息了,现在天黑、又在下雨,明天再去吧。”警卫员劝阻说。

“不行,明天一早还要上前线!”粟裕口气坚决,警卫员只好提着马灯,同粟裕一道走出司令部。雨越下越大,粟裕在翻越山坡时不小心被树藤绊了一跤,骨碌碌地顺着山沟滚了下去。所幸没伤到骨头,但脸和手被划出了长长的口子。他也顾不上这些,依然往医疗队赶去。

一进医疗队,粟裕就问医护员:“楚青在哪里?”医护员忙把他领进楚青的病房。此时楚青正高烧不退,冷得卷缩在被窝里瑟瑟发抖。粟裕心痛地看着楚青,回过头对警卫员说:“快回司令部,把我那条军毯拿来!”楚青朦胧中听见一个似曾熟悉的声音,使劲睁开眼,发现粟裕浑身泥水,衣服湿透了站在自己床前。她正要强打精神爬起来,却被粟裕用手挡住了,粟裕说:“楚青,不要起来,我刚从前线回来,听说你病了,特来看看你。”楚青听了这饱含深情的一句话,不觉一股暖流涌上了心头,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谢谢师长,我不碍事的。”过了一阵子,警卫员拿来了军毯,粟裕亲手为楚青盖上,又叮嘱了医护员一番后,才带着警卫员匆匆赶回司令部。

一周后,楚青病愈归队。她想把军毯还给粟裕并要当面道谢,可当走到粟裕宿舍门旁时,却犹豫了,她的脸像火烧似的发烫,心扑通扑通地直跳。这时,粟裕刚好出门,看见抱着毯子的楚青,连忙招呼进屋。楚青憋得脸通红,低着头说:“毯子我已洗好了,还给师长。”“你身子单薄,留着盖吧。以后要注意身体呀!我现在有个紧急会议,就不留你坐了,请原谅。”没等楚青说话,就匆匆地走了。

望着粟裕远去的背影,楚青心里泛起了阵阵涟漪:两年多来,从认识到在一起工作,自己亲眼目睹了从江南指挥部到挺进江北、决战黄桥、开辟苏中,粟裕运筹帷幄、屡建奇功。尤其是在黄桥决战中表现出来的山崩于前不惊、地裂于后不乱的大将风度,和他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的坚毅与刚强,使她由衷地敬佩。更让人感动的是,自己几次拒绝他的求爱,他不仅丝毫不记恨,没有怨言,仍然耐心地等待着,在紧张、艰苦的生活中还一直牵挂、照顾着自己……

此刻,楚青完全被这个个头不高的铮铮铁汉的人品、才能和柔情深深感动了。从此,粟裕在楚青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印记越来越深刻了,由敬佩渐渐萌发了爱情。

喜结良缘

1941年底,部队取得反扫荡重大胜利有几天修整,在一个静谧的一个黄昏,楚青主动约粟裕到驻地附近的小河边散步。

聊着聊着,粟裕对楚青坦诚地说:“对于恋人的选择,我有我的审美观。有女同志给我写信,也有人给我介绍,可我毫不动心。自从和你第一次见面,就觉得你与众不同,外表灵秀,内在坚强,这是我心目中的恋人形象。”

楚青也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我追求自己的独立性,不愿从属别人,也不善于与人交往,这种性格不适合做首长夫人。如果我们结合了,将来你会失望的,我也会内疚的。”

“楚青同志,我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爱人当成附属品。”

粟裕诚恳地继续说:“我会尊重你的人格的,保证你的独立性,你放心好了!”

楚青羞涩地低下头去,没答话。

“但是,”粟裕接着真诚地说:“我只是希望你知道,我是真心爱着你的。你如果暂时不接受,我可以等,再等你三年!”

“如果三年后我还不接受呢?”楚青问。

“那我继续等,再等一个三年、两个三年,三个三年,直到你答应。”

楚青感动极了,在明媚的月光下,楚青清澈的眼里含着泪花,羞涩地说:“那……现在就答应你呢?”

粟裕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睛里闪动着激动的光彩,他无法抑制内心的激情,此时,两双年轻的手情不自禁地紧紧的握在一起。粟裕近似呢喃地说:“好姑娘,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终于被你理解了。元旦就要到了,过了节,我们找个机会向同志们宣布,请大家吃一顿。”

楚青深情地看着粟裕,认真地点了点头。

然而,没有等到过元旦,得知消息的战友就把他俩送进了婚房。

婚后,他们生育了两儿一女,长子戎生,次子寒生,女儿惠宁。粟裕一直恪守自己的诺言,尊重楚青的意愿,支持她独立工作。他们一同走过了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始终相爱如初,祸福与共,保持了亲密夫妻和战友关系,经受了战争环境和政治风浪的严峻考验,如同凛冽寒风中的苍松劲草,表现了坚贞不渝的纯真爱情。

后记:2018年夏,南通市新四军研究会为保护、利用红色遗存,会长陆玉明带领研究会施文彬、尤来宗,会同如东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虞建宣等一行,对当年新四军一师在如东的红色遗存和战斗轨迹进行了调研。怀着对粟裕将军深厚的情感,还冒着酷暑,专程寻访了粟裕、楚青结婚地址。先走访了如东苴镇石家庄,寻访未果。接着又走访了丰利镇石家庄,刚进村一打听,就有村民知晓此事。村干部召集了一些老人座谈,老人们回忆说:当年粟裕、楚青是在本村一幢朝南的两间虎头茅屋里住过。粟裕结婚的事,当时是保密的,他们也是后来听说的。当时此房前有几棵大树,粟裕的马就栓在这些树上。还有老人说,自己当年是孩童,对马很好奇,还曾跟着马奔跑、玩耍。在村干部引领下,研究会一行来到该房原址,可惜此房在解放后,因土地规划整合已被拆除。现在,原房主的后人已在原址上翻建了新楼房。不巧的是那天该房主人外出未归,未能采访到详情。此事有待在红色遗存保护利用工作中继续展开。

来源:长江两岸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