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世上最亏本的事,就是为尚未发生的事情担忧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0:15 1

摘要:我们总爱在这样平静的时刻,让心里塞满各种声响——明天的会议,下个月的账单,明年的变故。那些尚未到来的事物,像一团迷雾,却被我们捏塑成实实在在的恐惧。

文|幸福娃

《人民日报》说过:“这世上最亏本的事,就是为尚未发生的事情担忧,为自己想象的结果焦虑。”

我们总爱在这样平静的时刻,让心里塞满各种声响——明天的会议,下个月的账单,明年的变故。那些尚未到来的事物,像一团迷雾,却被我们捏塑成实实在在的恐惧。

这世上最亏本的事,就是为尚未发生的事情担忧,为自己想象的结果焦虑。亏本,说得真真切切。我们付出了当下的安宁,却什么也换不回。

人之所以为人,大概就是有了这份“预知”的能力。可惜这能力是双刃剑,能让我们规避风险,也让我们陷入无谓的惶恐。

我们的大脑会编织故事,把最坏的情节演得栩栩如生,仿佛已经发生了一般。

于是,我们不是在经历痛苦,而是在品尝自己调制的苦酒,用的是想象中的原料。

焦虑不过是把明天的乌云提前铺在今天,今天的阳光被遮住了,明天的乌云却依旧会来。我们白白损失了两个晴日。

最亏本的买卖,是因为我们付出的,是唯一真实拥有的东西——此时此刻。

生命是由一个个当下的瞬间串联而成,当我们为虚无缥缈的未来忧心忡忡时,实际上是在用实实在在的现在去兑换根本不存在的痛苦。

这让我想起庄子所说的“真人无梦”。不是不做梦,而是不活在梦幻里。未发生的事,终究只是一场梦,或美或噩,都不值得用真实的生命去交换。

担忧看似是未雨绸缪,但多半只是原地打转的思绪漩涡,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消耗了解决问题的精力。

真正的准备是冷静分析、踏实行动,而不是在脑海里反复重播灾难片。

我们为何如此容易陷入这种亏本的交易?大概是因为,面对不确定,担忧给了我们一种错觉——仿佛我们在做些什么。

实际上,我们只是在原地踏步,甚至还倒退了几步。

东西方的智慧在这一点上殊途同归。西方的谚语说“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东方的禅宗讲“活在当下”。

都是劝人莫将心力浪费在无法改变或尚未发生的事上。

把心思从未来拉回来,安放在此刻。这杯茶还温着,这本书正打开着,这盏灯刚刚亮起。

这些才是真实的存在。未来的烦恼,就留给未来的自己去面对。未来的你,比现在的你更有智慧,更从容,更懂得如何处理。

不是说完全不为未来考虑,而是要分清“准备”和“焦虑”的区别。准备是清醒的、有方向的行动;焦虑是混乱的、消耗性的内耗。前者建造,后者摧毁。

生命本就短暂,为何还要自己缩短它?为未来担忧的时候,我们不再生活;为想象的结果焦虑的时候,我们错过了真实。

我们拥有的只有当下这一刻,智慧的活法就是让这一刻尽可能地清明、充实、安宁。

夜深了,茶也凉了。但心是静的,这就够了。明天的风雨自有明天的屋檐,何须今夜就淋湿自己?

来源:小刘画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