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零添加” 商标噱头,莫让健康期许成消费陷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10:04 1

摘要:在追求健康饮食的浪潮下,“零添加” 食品宛如一颗闪耀的明星,吸引着众多消费者的目光。从酱油、醋等调味品,到酸奶、饮料等日常食品,“零添加” 的标识无处不在。然而,当我们满怀期待地以为选择了 “零添加” 产品,就等同于选择了健康与纯净时,却可能未曾察觉,自己已踏

在追求健康饮食的浪潮下,“零添加” 食品宛如一颗闪耀的明星,吸引着众多消费者的目光。从酱油、醋等调味品,到酸奶、饮料等日常食品,“零添加” 的标识无处不在。然而,当我们满怀期待地以为选择了 “零添加” 产品,就等同于选择了健康与纯净时,却可能未曾察觉,自己已踏入了商家精心布置的商标噱头陷阱之中。
“零添加” 商标:混淆视听的文字游戏
以千禾味业为例,其 “千禾 0” 商标引发了广泛争议。在产品包装上,“千禾 0” 中的 “0” 被放大至极为醒目的程度,占据瓶身显著位置,而 “千禾” 二字相对较小。这种视觉设计,很容易让消费者将 “0” 与 “零添加” 紧密联系起来,下意识地认为该产品不含有任何添加剂,是纯净健康的选择。但实际上,“千禾 0” 只是一个商标,并非对产品 “零添加” 属性的明确承诺。
据相关报道,千禾味业旗下部分标有 “千禾 0” 商标的产品,在配料表中并非完全没有添加剂相关成分。比如,在一些产品中,除了水、非转基因黄豆、小麦及未加碘食用盐等基础原料外,还额外添加了白砂糖成分。

行业标准缺失:“零添加” 成商家自说自话的舞台
当前,我国尚未对 “零添加” 制定统一明确的定义和检测标准,这使得商家在使用 “零添加” 相关商标和宣传时,拥有了极大的操作空间。不同的商家对 “零添加” 的解读大相径庭。有的企业将 “零添加” 窄化为 “不添加防腐剂”,却对增鲜剂、甜味剂等只字不提;有的宣称 “零添加人工色素”,却使用天然色素来调整产品色泽,还不向消费者作出说明;更有甚者,将 “零添加” 与 “无转基因原料”“古法酿造” 等概念随意捆绑,抬高产品价格,却无法提供与之对应的品质证明。

商家营销套路:精准拿捏消费者心理
商家围绕 “零添加” 商标打造了一系列营销套路,精准地抓住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焦虑心理。其一,采用标签视觉轰炸策略。将 “零添加” 相关商标或字样用超大字号、鲜艳色彩印刷在包装正面,同时配以 “孕妇可用”“儿童专属” 等极具吸引力的标语,强化健康暗示,而将真实的配料表、营养成分表印在包装侧面或底部,且字体小到难以看清。其二,进行概念偷换。在宣传中故意将合规添加剂污名化,暗示消费者 “添加 = 有害”。如某品牌广告宣称 “我们不用防腐剂,因为防腐剂会伤害肝脏”,却对合规防腐剂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这一科学事实避而不谈,刻意制造恐慌情绪,误导消费者认为只有自己的 “零添加” 产品才是安全的。其三,通过场景绑定营销。利用短视频、直播等热门渠道,塑造 “妈妈为孩子精心挑选零添加食品”“老人食用零添加产品更长寿” 等温馨场景,让消费者在情感共鸣中,将 “零添加” 与 “关爱家人” 划上等号,从而忽略了对产品实际品质的深入考察。

消费者应对之策:练就火眼金睛,理性消费
面对纷繁复杂的 “零添加” 商标噱头,消费者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练就一双识别陷阱的火眼金睛。首先,要学会仔细查看产品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配料表应越简单越好,但也无需过度追求绝对的 “零添加”。若在配料表中发现有与产品宣称 “零添加” 相悖的成分,如宣称 “零添加防腐剂”,却出现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防腐剂,那么该产品很可能存在虚假宣传问题。同时,要关注配料表中各类成分的排序,一般来说,排在前面的成分含量相对较高。对于营养成分表,重点关注钠、糖等关键指标,避免选购高钠、高糖产品,以防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比如高血压患者应谨慎选择钠含量过高的 “零添加” 酱油。

原创:胖瘦食安圈

来源:健康一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