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蛤蟆第一次走进心理咨询室的时候,是应朋友的要求去的。为什么他的朋友都认为他应该去心理咨询室呢?
01
我是一切的根源。
蛤蟆第一次走进心理咨询室的时候,是应朋友的要求去的。为什么他的朋友都认为他应该去心理咨询室呢?
原因是几天前,鼹鼠费尽力气的到了蛤蟆庄园之后,看到的是一个脏兮兮的,整个人充满颓废的蛤蟆先生,鼹鼠意识到了蛤蟆的精神和内心经历了重大变化,随即把事情告诉了朋友们。
随即鼹鼠、河鼠和獾相约到了蛤蟆庄园,决定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但是面对朋友们的劝说,蛤蟆无动于衷,甚至越听越悲伤,最后在朋友们的施压恳求之后,蛤蟆来到了“苍鹭小筑”心理咨询室。
到了之后蛤蟆采用一直惯用的沟通方式,等着被心理咨询师训诫,结果没有如他所想,仓鹫一直看着他不说话。
蛤蟆忍不住了问苍鹭:“你不打算告诉我该怎么做吗?”
“关于什么?”苍鹭答道。
……
苍鹭一步步引导蛤蟆说出内心的感受,甚至通过激怒蛤蟆来让他明白这个咨询是他需要的,并不是为了取悦朋友而来的。
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只是跟我们自己有关系跟别人关系不大。
有时候我们会习惯性听从别人的建议,有可能是因为我们觉得听了别人的建议,如果错了,那也能给自己找个借口是因为听了别人的建议,并不是我们的决定的,给自己逃避找了个完美的借口。
还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懒惰,因为懒得思考。
02
喜欢依赖别人,让别人替我做决定,想通过别人的支持和决策来获得安全感,对自己的选择极度不自信,觉得自己无法独立完成事情,这样的结果就是,离开了别人的引导,自己就会很迷茫和焦虑。
感觉生活失去了方向,没有明确的目标。
看书之后我自己也做了反思,也发现了问题所在,这跟我从小生活的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这些都是原生家庭教育形成的。
从小父母帮我安排好了很多事情,我只要用心读书就好,其他基本不用管太多,包括零花钱都帮我安排好了,小学一天给我5毛早点钱,买学习用品的另算,按需给。
顺利小升初了,初中也一样的,什么都安排好了,早点每天一元,学习用品另算。、
中考了,爸爸告诉我,尽力而为,实在考不上了,他在我们小镇上给我开一个便利店让我守着,也轻松,生活也不至于会差到哪去。
我顺利考上了高中,也还是一样的模式,到了高考,爸爸又跟我说,尽力考,考不上了,就去找个支边教师的工作,高中学历也够了。
我也考上大学了,报志愿也是听从了家里一个姐姐的话,报了文职类的,说是考公比较有优势。
大学开学了,爸爸跟我说:“你大学了,这些我也不是很懂,以后你要自己做决定了,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去做选择了,我们只能金钱上给你提供帮助了。”
突然间听到这个话,我当时是懵的,怎么突然就不管我了,所以我大学懵懵懂懂就过来了,甚至于明明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都不敢去转专业,就这样到毕业,找工作,正式步入社会。
正因为这种每个阶段都有安排好的人生,我觉得我根本不需要做决定,凡事有家里人,这应该是我这种依赖型人格的最初来源了。
这也影响了我对很多事情的抉择,也包括了我自己的婚姻。
我和老公是大学同学,毕业以后老公当时也说我们差不多就结婚吧,但是我一直在犹豫,我是去过他们老家的,对他老家我是不满意的,他们家在村子里,甚至还有点落后,不只是经济,还包括观念。
当时家里催婚,因为在家人眼里24岁的我已经不小了,父母一辈都结婚比较早,而且他们的观念就是成家立业,先成家才能立业。
我就带老公回了一趟老家,家里所有人都说,我老公人很好,脾气也好,所以我就同意结婚了,完全不去考虑更多的东西。
结婚后就这样过了十多年,等要面临很多现实问题的时候,我已经不再年少,更是没有勇气折腾了。
这也导致了我内心不甘,却又没有勇气走出去,所以做什么事都没能坚持下来,也没什么目标感,说白了就是有点摆烂的心理。
刚毕业家人都叫我回老家考公务员,当时是有一些优势的,可能我本身骨子里就不是个喜欢安稳的人,想了一下我以后几十年就这样的过,我就放弃了。
刚毕业时做了行政工作两年,觉得很无聊,每天早九晚六,所以就辞职了,从小比较喜欢研究吃的,就去跟朋友学做面点,学会了之后就辞职了。
之后又做了几份工作都是那种上班时间不固定,比较自由的,比如,房产销售,保险代理人。
因为频繁的换工作,折腾。这么些年感觉也没有什么成就,就越来越否认自己,越来越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越是这样越是陷入自我怀疑中,就一直内耗和焦虑,这两年生完宝宝,工作收入受影响之后,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有种无力感,想改变又没有勇气走出去。
经常给自己做很多计划,都无法坚持,最后又不了了之。
就像去年底给自己做的计划,想着2025新的一年一定要按照计划来,结果一年过去了四分之三了,回顾过去,还是没完成几件事,计划形同虚设。
03
有段时间很迷茫和焦虑,想要找到一种救赎吧,会接触一些心理学的东西。
接触到这本书之后,在书中人物的身上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随着宝宝的成长,我也想要给自己的宝宝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决定要做出一些改变。
我们都是成年人,要为自己行为负责,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只是跟我自己有关系。
无论做什么事,既然选择了就要全身心的投入,遇到困难的时候就问问自己,我真的全力以赴了吗?
反思之后我也做了一些改变,比如,不给自己定很远大的目标,先实现一些小目标。
我给自己做了今年最后几个月的计划:
1、坚持每天写感恩日记,会让自己慢慢走出焦虑。
2、锻炼身体不限方式,每天半小时,想做什么都行,先让自己动起来,在找适合自己的方式长期坚持。
3、想做自媒体,就先从简单的开始,每天一条微头条何问一问,公众号开始发文。
4、每周做一次断舍离,既是对物品的清理,也是对自己内心的清理。
5、每天/每周做复盘总结
最近都在按照计划来,完成之后,自己内心会充满成就感,用无数个小小的成就感,慢慢让自己走出自我否定和内耗。
在看着别人都取得成就,而自己还一事无成时,很多人都会焦虑,会否认自己的选择,觉得是不是没选对想要放弃,现在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会在内心告诉自己要坚持,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一步来,我也会成功的。
与朋友们共勉
来源:优悠的健康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