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的温情公关,实在是太搞笑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2:19 1

摘要:原本罗永浩跟西贝的预制菜之争都快偃旗息鼓了,老罗自己都说“告一段落”了,结果西贝硬是凭一己之力,撑起了整整一季的吐槽大会,奇葩公关频上热搜,把这火烧得比后厨的电磁炉还旺。

好家伙,小伊我不能光顾着自己笑,再怎么也得拉着粉丝们一起笑,咱们今天就干了西贝这碗用82年手法现熬的鸡汤。

原本罗永浩跟西贝的预制菜之争都快偃旗息鼓了,老罗自己都说“告一段落”了,结果西贝硬是凭一己之力,撑起了整整一季的吐槽大会,奇葩公关频上热搜,把这火烧得比后厨的电磁炉还旺。

9月23号,西贝又整了个大活儿,在自家公众号上发了篇爆款雄文——《7岁的毛毛:我以为自己再也吃不到西贝了》,这文章可太逗了!文章的主角叫毛毛,才7岁,就已经成长为西贝的一名忠实粉丝了,而且这个小孩忠诚可靠、不惧诱惑、信守约定,完美得像是杜撰出来的,额!我可不是说西贝在杜撰,我相信这些都是真实的。

文章里说,毛毛妈妈看了近期网上对西贝的舆论,就随口跟家人念叨:“要不星期天别带孩子去吃西贝了。”就这么一句随意的话,可把一旁的毛毛给刺激到了。他哭着闹着就是要去西贝,妈妈搬出“去姥姥家”、“买玩具”这些大杀器来转移注意力,他都死死抵住,说这是他与西贝的“约定”。一个7岁的孩子,跟一家连锁餐厅产生了一个什么约定?哭着吵着就要吃西贝,这意志力,我这个成年人都自愧不如啊。

结果当然是毛毛妈想通了,选择了妥协。文章的高潮部分是这么写的:“7岁的毛毛一进店就直接冲向店长,抱住她的大腿哭了起来……”抱大腿,这么俗的词被西贝演绎得如此温馨。这篇文章现在已经被西贝自己删了,估计是发出来之后,立刻就感受到了我们这帮吃瓜群众的反馈。说句心里话,这文案写得不行,但我们可以看出来,西贝之所以用这种浅显易懂、7岁孩子理解力的视角来诠释,目的就是想让那些“7岁认知群体”重新回到西贝的怀抱。但问题是,大哥,你的客户是7岁的孩子吗?你的客户是这帮7岁孩子的父母,是社会中坚生产力,具有高认知、高学历的80后。你用这种文案给这些家长看,他们能接受吗?就我这种低认知阶层都看不下去,觉得你有一种在愚弄我们的感觉。

这篇效果翻车的文章,在公关层面看,确实是比较落伍的操作,很容易引发反感。在西贝陷入舆论风波后,这位小朋友还“坚持要去吃儿童餐”,这非但不会引发普遍的共鸣,还可能被质疑在搞危机公关、情感绑架。

当然,西贝熬鸡汤的功夫,可不比它熬羊肉汤的功夫差。就在“7岁毛毛”之前,还有一位杜女士,也是西贝的忠实顾客。她说她孩子一岁时不肯吃饭,后来在西贝治好了这毛病,每天在楼下玩完就去西贝吃饭——讲到这儿,杜女士还特地强调了,“每一天,everyday”。孩子对西贝的感情特别深,以至于有一天那家门店撤了,他就在门口徘徊,不肯去吃别的。就在这时,店长出现了,孩子就冲着店长哭。

你看,上头的症状还如此一致,就是冲着店长哭。西贝的产品里面究竟添加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让孩子们如此上头?就冲孩子们这种虔诚程度,什么迪士尼、环球影城都过于逊色了。

还没完呢。就在大家拿“7岁毛毛”当乐子看的时候,网友又扒出了一则西贝官方发布的视频《我给大爷一碗汤,大爷要送我北京一套房》。这简直比春晚小品还离谱,连德云社的相声都没有西贝的短剧幽默。视频里,西贝北京六里桥旗舰店前店长刘某霞讲述,2002年到2004年间,有位大爷来吃饭,提出要一碗羊肉汤、一碗凉汤,但只付一碗的钱。她满足了大爷,一来二去就熟了。后来这位大爷说自己要去养老院,想把自己在北京的一套一室一厅房子送给她。刘店长在视频里说:“我那时候17岁啊,给我吓的。”最后她拒绝了大爷的好意。

我就想问一句,你那到底是什么汤啊?迷魂汤还是长生不老汤?凭什么喝你一碗汤大爷就想不开要送你一套房?还是北京的房!更逗的是,有网友按年龄往前推,这店长2004年17岁,那2002年她才15岁,就在西贝工作了,这不涉嫌使用童工吗?西贝客服的回应还是那套:“真人真事,是之前发布的,不是近期的。”这哪是在做危机公关?简直就是公关危机。

西贝这一系列“灾难级”的公关操作,问题到底出在哪?还是在于骨子里的傲慢和脱节。太过凸显“自我”的立场和感受,而不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换位思考”。企业家不应该教育消费者,而是要顺应市场。

我们再把时间线拉回到最初,罗永浩只是想发条微博,说他下飞机和同事吃顿饭,捎带脚吐槽一下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站在公关视角,这事儿不大,消费者吐槽商家,应对方案都有公式可查。格局大点的,道个歉,说“欢迎监督,帮助我们变得更好”。格局小点的,啥也别说,等热度过去。

可惜西贝的贾老板偏偏脑子一热,选择了最不明智的路线——硬刚。他连夜回京,开了个媒体会,上来就说:“按照国家规定,我们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还扬言“一定一定一定会起诉他”,连用三个“一定”。好家伙,这气量,比你家的莜面还小。

贾老板的核心论点是,按照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所以西贝没有一道预制菜。这话一出,10个华与华都救不了。

你可能的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预制菜,但你这就是老百姓认为的预制菜啊!众所周知,法律规定的是人的行为下限。你一个卖高价的高端餐饮品牌,承载着中年宝妈的期待,现在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我的品质是对标法律下限的。”

消费者会管你什么标准?人家花200块吃顿饭,你跟人家背法律条文?在老百姓朴素的信仰里,你别扯这标准那规则,只有把水灵灵鲜活活的食材,放到红彤彤刺啦啦的油锅里现炒,才不叫预制菜。其他的,说一千道一万,都是偷工减料。

而贾老板最骚的操作,就是迷之自信地宣布向全社会开放后厨参观。这就像抢银行的劫匪扯下头顶的丝袜,直接把自己钉在了耻辱柱上。老罗直播可能一开始还在发愁怎么搞点素材,结果西贝自己把证据全送上门了。

结果呢?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记者随手拉开一个冷柜,羊腿的生产日期再过几天就要过一周岁生日了。合着128块的现烤羊腿,吃的是去年的冻肉。还有保质期18个月的冷冻鲈鱼、保质期24个月的冷冻西兰花。有网友辣评:“一岁的娃,吃上了两岁的西兰花”“妈妈懒得做饭,带孩子去西贝,没想到西贝也懒得做”。

后厨没有一个明火,用的全是电磁炉。号称“每天现熬”的鸡汤,被员工当场打脸,说“是用风味鸡汤料包,加鸡粉,加水兑的”。厨师长还直言:“煮好的羊排爽味鸡能管三餐,当天上午卖不完下午、第二天上午接着卖。”这不就是隔夜菜吗?

一通狼人自刀下来,原本发文力挺西贝的胖东来也默默删了帖。罗老师估计都看懵了:“这辈子都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这场风波最可怕的,不是这些预制菜的吐槽和批评,而是网络上解构的大手早已经席卷而来,把西贝做成了无数的段子和梗。其中唯一的真神,非“后妈严选”这张图莫属。

为什么说这张图凶险毒辣,能要了西贝的命?这就要看西贝的品牌定位了。西贝给自己的定位是“家庭友好餐厅”,核心品牌主张是“把更好的给孩子”,那句口号“家有宝贝,就吃西贝”可以说是深入人心。正是因为这个,家长们才愿意为他家的东西支付更高的价格。你为啥愿意花贵价买一碗羊肉面?不是因为它好吃到天上去,而是你相信它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品质,你是在为这份对孩子的爱来买单。

可以说,有娃家庭就是西贝的基本盘。可“后妈严选”这张图,直接把西贝这层爱给扒掉了,还给你扣上了一顶“后妈”的帽子。你想想,你本来是想带着孩子去吃顿好的,结果这张图告诉你,你不仅没爱孩子,还成了后妈。对家长来说,还有什么比“后妈”这个帽子更恶毒的评价呢?

这就是为什么,在各个平台上,因为西贝的事儿破防最多的群体不是工薪族和学生,而是宝爸和宝妈。他们愿意为西贝那个高得离谱的溢价买单,就是因为相信了西贝儿童友好的承诺。他们想买的是孩子的健康,可他们得到的是什么?是临期的羊排,是冷冻两年的西兰花。甚至还要承受“后妈严选”这样的指控。

这场争论的真正核心,从来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两个东西:一是欺骗,二是价格和价值的错配。当消费者支付200元的账单时,心理预期是现场制作的温度,是独特的口感体验,是“今天师傅手艺不错”的小确幸。你给他的是什么?是流水线上的工业化产品。消费者没有享受到预制菜应有的好处(低价),却承担了预制菜的所有坏处(口感差、不新鲜)。

其实,预制菜没错,错的是用预制菜冒充现做,还卖成现做的价;高端没错,错的是用高端的壳子装low的货,还藏着掖着。肯德基、麦当劳、老乡鸡都是预制菜,为什么没人骂?因为他们物美价廉,公开透明。老乡鸡早就给出了答案,他们用三种颜色的标签,清清楚楚告诉消费者:绿色是现做,黄色是半预制,红色是复热预制。不藏着,不掖着,明明白白。

结果呢?口碑好了,消费者更买账了。诚实永远是最好的公关。

我们最后缕一缕西贝这一通公关操作到底有多离谱,从一开始硬刚罗永浩,又是要起诉,又是开放后厨自证清白,结果呢?后厨成了大型自首现场,营业额一天掉几百万,这一下,之前嘴比冰箱门还紧的贾总,终于慌了。于是,他在行业群里发了一段看似诚恳的道歉,承认自己“应对方式有错,改”,还说要“向胖东来学习,做一个透明的西贝”。

你以为这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好戏才刚刚开场。

这段道歉里,藏着一句堪称公关界“阴阳怪气”教科书级别的金句:“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

大哥,你品,你细品。顾客怎么就“虐”你了?是顾客让你把冻了两年的西兰花给一岁的娃吃吗?是顾客逼你把21块钱一个的馒头放进菜单的吗?顾客只是把这些事儿说了出来,怎么就成了施虐者了?

这哪是道歉,这分明就是委屈,就是不服,就是“我没错,但我打不过你们,我认栽”的另一种表达。这就像两个人打架,被按在地上摩擦的一方,爬起来抹了把鼻血,说:“行行行,我错了行了吧?算你狠!”这叫道歉吗?这叫放狠话。

正是这种骨子里“我没错,是你们不懂我”的委屈和傲慢,才为后续一系列更加离谱的“温情公关”埋下了伏笔。因为在他们看来,既然你们这帮消费者不理解我的良苦用心,那我只能用“爱”来感化你们了。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那个为了吃西贝,连姥姥和玩具都不要的7岁孩子毛毛;看到了那个因为一碗汤就要送出北京一套房的神秘大爷;还看到了那个因为西贝治好了厌食症而天天光顾的宝宝……这一幕幕感天动地的画面,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感动”消费者,让大家看看,还是有人懂我们西贝的,是你们这帮“黑粉”太坏了!

说到底,从那句“顾客虐我”的假道歉,到“毛毛抱大腿”的真煽情,西贝的公关逻辑就没变过——始终沉浸在自我感动的世界里,试图用一个个离奇的故事来证明自己“值得被爱”,而不是用过硬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尊重。

可他们忘了,消费者不是傻子。当信任的基础已经被一岁的羊排和两岁的西兰花彻底冻住,任何浮于表面的“温情”都只会让人觉得可笑。与其花心思编造这些连自己员工都未必相信的“鸡汤文学”,不如老老实实回到后厨,把那碗承诺给顾客的汤,熬得真诚一点,实在一点。毕竟,再感人的故事,也暖不回一颗被21块的冷冻馒头伤透了的心。

来源:伊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