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都自愧不如!追觅造车28天后斩获150亿订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12:08 1

摘要:追觅科技,一家以智能扫地机器人起家的公司,自8月底宣布造车以来,正以惊人的速度刷新业界对“跨界”的认知。

追觅科技,一家以智能扫地机器人起家的公司,自8月底宣布造车以来,正以惊人的速度刷新业界对“跨界”的认知。

在一个月内,追觅连续发布了两款车型——对标布加迪威龙的“超豪华纯电跑车”和对标劳斯莱斯库里南的“超奢旗舰SUV”,但大家似乎都只看到了图片。

据新浪科技报道,在首届战略合作伙伴大会上,追觅汽车宣布获得超过150亿元的订单,吸引了来自22个国家的54家经销商。

但光环之下,追觅的造车实力与宣传真实性正引发越来越多质疑。

让一众新势力汗颜的百亿订单

追觅汽车的进军节奏快得令人目眩。8月28日官宣造车,9月10日公布首款超豪华纯电跑车,9月24日宣布将推出第二款超奢旗舰SUV,次日便放出实车照片。

在订单方面,追觅宣布获得超过150亿元订单,中东及中亚地区经销商反馈热烈。追觅计划采用“生态链+”模式拓展海外市场,逐步覆盖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销商网络。

然而,追觅并未公布这些订单的具体构成,也没有透露支付定金的客户比例。

150亿元订单这一数字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假如按每辆车100万元计算,那这笔订单足足有1.5万辆。

如此成绩,不得让一众新势力怀疑人生?

蔚小理,你们觉得尴尬不?“遥遥领先”的尊界S800,你可是上市四个月累计大定订单才突破1.5万辆。

就连3分钟大定20万辆的小米汽车,整个二季度的营收才206亿元。

更令人困惑的是,追觅科技同时进军多个完全不同领域。除汽车外,追觅还宣布即将推出首款智能手机,称已在海外市场获得超过亿元的预售订单。

这种“遍地开花”的业务扩张模式,让人不禁质疑追觅是否具备同时进军多个高技术门槛行业的实力与资源。

“全球首创”专利技术争议

追觅汽车宣称拥有“百大全球首创技术以及千余项颠覆式创新”,尤其强调其以7项全球首创专利“重构无序对开车门”。

然而,“专利挖掘机”分析指出,这7项专利均属于同一套无B柱车门技术,且发明人仅有3位工程师,而专利代理人却高达7位。

这一比例在行业内极不寻常,通常表明专利内容更侧重于法律保护而非技术创新。

从技术实质来看,追觅的无序对开门专利总体思路是将开门过程分段,先平移车门使其与前门分离,再转动车门打开。

但这一技术并非全球首创,福特汽车在2006年就申请过类似专利,吉利在2024年推出的极氪MIX也采用了类似技术且同样号称“全球首创”。

更引发质疑的是,追觅专利附图中的汽车总成图与理想L9和劳斯莱斯库里南在车灯、传感器、充电口等位置存在高度相似之处。

这对追觅宣传的“千余项颠覆式创新”提出了实质性质疑。

创始人回应与行业质疑

面对外界的质疑,追觅科技创始人俞浩回应表示:“不要为了骂我们,把其他国产车也连带骂了。”

俞浩称追觅造车做过资金测算,是有一定压力,但可以承受。他请外界相信“对于一家过去几年从几十万家创业公司中大浪淘沙走出来的企业,不会拍脑袋做决定”。

然而,这样的回应并未完全消除业界的疑虑。

汽车制造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行业,需要长期技术积累和供应链管理经验。

即使是特斯拉,也经历了多年的亏损和产能地狱才实现稳定量产。

此外,追觅的“造车速成记”本身就充满矛盾。

8月28日官宣造车;9月10日俞浩在朋友圈发布首款车渲染图;9月17日官微发布首款车概念图,但和俞浩首次发布的图片完全不同;9月25日便展出实车,仅用28天完成别人数年的工作。

但这个所谓的实车,似乎也只有那么两三张图片,全网通用。笔者并未找到不同拍摄角度的其他实拍图。

与之配套的还有“15天完成首轮融资”、“德国建厂对标特斯拉”等消息,具体进展如何也不得而知,所谓“1.2倍于特斯拉柏林工厂”的规划更像纸上画饼。

生产资质这一核心问题也悬而未决。(转载自:电车界)

来源:鞭牛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