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7日,由重庆市作协小说创委会与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联合主办的“当文学遇见汾酒——重庆作家跨界交流沙龙”在两江新区举行。活动由重庆市作协主席张者作为主讲人,十余位重庆文学创作者以“雅集”为媒,围绕文学创作、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展开深度对话,为山城文化
9月27日,由重庆市作协小说创委会与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联合主办的“当文学遇见汾酒——重庆作家跨界交流沙龙”在两江新区举行。活动由重庆市作协主席张者作为主讲人,十余位重庆文学创作者以“雅集”为媒,围绕文学创作、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展开深度对话,为山城文化界奉上一场兼具思想性与人文气息的精神盛宴。
共赴“诗酒趁年华”之约
本次活动以“文人雅集”为底色,重庆市作协小说创委会副主任、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顾问宋尾作为召集人,并特邀著名作家向林及部分媒体副刊编辑共同参与。嘉宾阵容涵盖小说创作、文学评论、媒体传播等多个领域,通过跨视角碰撞,探索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共生之道。
活动伊始,嘉宾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沉浸式感受了中国白酒文化的千年脉络。从《诗经》中的“酒既和旨”到唐代诗人的“会须一饮三百杯”,酒与文学的不解之缘成为现场热议的起点。重庆市作协主席张者表示:“文学与酒,自古便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双翼。前者以文字记录时代,后者以微醺触动灵感,二者的碰撞恰如重庆的山水——既有烟火气的厚重,亦有诗意的灵动。”
文学如何为传统文化“赋新声”
在核心座谈环节,嘉宾们围绕“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展开深度交流。著名作家向林以自身创作为例,提出“文学应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无论是《诗经》的质朴,还是宋词的婉约,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情感密码,始终能为当代创作提供养分。今天的交流,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重庆市作协小说创委会副主任宋尾则从地域文化视角切入,认为“重庆人的性格与文学的细腻感,恰似酒的‘水形火性’——看似矛盾,实则交融共生”。他提到,本土作家应从地域文化中汲取灵感,让作品既有“乡野的粗犷”,亦有“书房的沉静”。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副秘书长、重庆晚报文化中心主编陈广庆作为媒体代表,强调了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传统不是静态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活水。通过‘文学+’的跨界形式,能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度与力量。”
作家赠书为雅集留痕
活动尾声,一场别开生面的“赠书仪式”为现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印记。与会作家向主办方赠予亲笔签名的著作,包括张者《老风口》、向林《重庆往事》、宋尾《相遇》、陈泰湧《白色救赎》等代表作。同时陈泰湧也代表新闻媒体作协向活动承办方重庆青花汾酒体验中心赠送了《太空火锅城》一书。重庆青花汾酒体验中心总经理韩磊也为每位参与活动的作家赠送了一部有关中国酒文化国际传播史学研究的著作《清香天下》,这些承载着思想与情感的书籍,不仅是对活动的认可,更象征着文学与文化的薪火相传。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秘书长、上游新闻文化频道负责人陈泰湧表示:“此次雅集是一次‘以文会友’的尝试,未来我们希望能持续搭建跨界交流平台,让文学在更广阔的土壤中生长。”
据悉,本次活动正值国庆佳节前夕,主办方以“雅集”形式呼应传统文人“以文相聚”的精神内核,通过“参观+座谈+赠书”的沉浸式体验,让文学创作与传统文化深度交融。正如嘉宾们所言,当文学遇见文化,当灵感碰撞思想,这场没有喧嚣的沙龙,恰如一杯温润的佳酿,余味悠长。
来源:青莲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