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能集团多领域创新发展科技拓新维度担当铸就基石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08:00 1

摘要:金秋北京,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奋进的激情。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宏伟征程中,国有企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支柱角色。京能集团,作为首都能源保障与城市综合服务的核心力量,深刻把握新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将自身发展紧密融入城市战略蓝图之中。不仅在传统能源保障上坚守底线,更在

金秋北京,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奋进的激情。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宏伟征程中,国有企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支柱角色。京能集团,作为首都能源保障与城市综合服务的核心力量,深刻把握新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将自身发展紧密融入城市战略蓝图之中。不仅在传统能源保障上坚守底线,更在绿色低碳转型、数字经济赋能、城市更新提质、文旅商融合创新及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等多个维度精准发力,展现出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智慧,彰显了以国企担当增进民生福祉的温度,展现了京能集团与首都发展同频共振的实践与成效。

科创引擎强驱动

解锁发展新动能

面对全球能源革命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京能集团深刻把握“双碳”目标引领下能源行业变革大势,积极响应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战略部署,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能源+算力”的跨界融合与系统性布局,驱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培育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引领能源系统智能化升级:在能源生产侧,燃气发电作为城市能源体系中的重要支撑,其智能化水平直接关系到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京能集团聚焦这一关键领域,成功研发行业首个全栈国产化的燃机大模型应用体系——京能“擎睿”,于2025年9月23日第三届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上正式发布。该体系是集成了燃机领域高质量数据矩阵、首创多智能体(Multi-Agent)协同自动编排工业智能体、创新研发燃机时序预测大模型等一系列前沿技术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实现了人工智能在燃气发电领域的深度应用。这一成果在国产化算力底座上实现了全栈自主可控,不仅显著提升了机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了运维成本,也为我国燃机产业乃至清洁能源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京能方案”,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构筑算力服务新高地:京能集团敏锐洞察到算力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战略价值,通过旗下京能数字产业有限公司精准布局,打造了覆盖“数算模用”(数据、算力、模型、应用)核心服务的“京能星曜”系列产品与核心技术体系,并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正式发布。该体系包括算力调优运维调度平台“天枢”、可信数据及运营平台“开阳”、大模型训推优化平台“天玑”,国产算力硬件评测平台“玉衡”,以及行业大模型解决方案“瑶光”。这一系统性布局旨在将集团的能源产业优势转化为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特别是由其成功建设并运营的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已接入数万P(PetaFLOPs)规模的绿色算力资源,汇聚了各行业PB(Petabytes)级的高价值数据集,并通过一站式AI平台实现算力、数据和大模型的高效协同与整体优化。缓解了北京市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微人工智能企业面临的算力需求压力,降低了创新主体的研发门槛,正逐步成为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生态中重要的共性技术基础设施,吸引和赋能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为首都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算力底座。

推动供热行业数字化转型: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京热力”)积极推进智慧供热改造,助力行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提升效率与用户体验。目前,已完成7250万平方米改造,2025年计划新增2504万平方米,涉及北京市多个区域,改造含78座锅炉房、139座热力站的智能化升级,还配套安装大量物联网终端、调节阀等设备,部署3.5万块室温采集装置,为精准调控提供数据支撑。智慧供热算法是本次改造的核心技术之一。北京热力采用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中卷积神经网络的时序预测算法与强化学习算法相融合的技术路线。通过这一创新技术,实现了热力站与楼栋级负荷预测的高精度建模。为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北京热力将研究重点转向一次系统与二次系统的协同调度。通过将一次管网解裂为若干个单元,对每个单元进行热力学仿真建模,计算出全网热负荷,并运用全局的机器学习策略寻优算法来控制全网的热力站供热调度。此次改造预计节热率达3%,提升能源效率且助力减排,引领城市供热行业迈向智慧高效新阶段。

智慧监管体系构建运维新格局:在能源消费与调度侧,京能集团虚拟电厂的建设与运营成效卓著,是其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实践。虚拟电厂并非实体电厂,而是通过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将广泛分布的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可调节负荷等碎片化、多元化的灵活性资源进行高效聚合、协调和优化控制,形成一个可视、可测、可控的“云端电厂”。2025年8月14日,京能集团虚拟电厂管理平台数据显示,其聚合总容量已突破400万千瓦,可调节容量达123.68万千瓦。这一成果显著增强了集团在电网峰谷调节中的灵活性与韧性,进一步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典型应用,京能虚拟电厂在京津冀、珠三角等区域成效显著:推动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加快分布式光伏发电消纳、助力新能源汽车储充一体充电站建设……通过优先调节清洁能源,消纳新能源电量33498兆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近1.3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34万吨,在助力城市绿色发展赛道上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绿色技术驱动生态修复:将科技创新应用于生态环境治理,守护绿水青山,是京能集团践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针对矿区环境修复问题,集团所属北京京能地质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京能地质”)研发的《复杂条件下采空区探测—充填—评价关键技术》,形成了“探测—充填—评价”三位一体的创新技术体系。该体系通过高精度地下空间探测技术精准定位采空区,研发环保型充填材料与节能工艺(实现充填率提升25%,材料成本降低8.5%),并建立实时监控与评价体系,不仅在门头沟区新城采空区等治理工程中实现了节约成本超10%、工期缩短15%的实效,更关键的是实现了废弃矿区土地资源的安全再利用,使其重获开发价值,“变身”为发展空间。

此外,秉持“用自然的方式修复自然”理念,京能地质研发的《绿色生态修复技术》,通过仿生基质和高次团粒喷播等工艺,成功应用于房山区青龙湖采石场等高陡边坡治理,有效恢复了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提升了碳汇能力。融合四足机器人、无人机、雷达等技术的《地空协同探测预警及三维成像技术》,则构建了“天空—地面—地下”全方位探测网络,为地质灾害预警和精准治理提供了科学支撑。这些绿色技术创新,充分展示了京能集团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北京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技术实力与担当。

城市更新与文旅融合

双路径赋能首都发展

城市更新激活存量价值、文旅融合焕发产业活力,二者协同发力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北京市持续推进城市更新与文旅融合发展战略,通过老旧物业创新改造实现功能优化与价值提升,让历史文脉与现代活力在城市空间中交融共生。京能集团精准锚定这一发展方向,在城市更新领域,所属北京京能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京能酒店”)聚焦存量空间提质,推动历史建筑保护与商业运营的适配融合;在文旅发展领域,依托昌平区乐多港等综合体深挖文化资源,以“特色主题+沉浸体验”打造品牌活动,既为城市注入新动能,也促进文旅商产业深度融合,彰显国企在首都发展中的主动担当。

激活消费新活力:京能集团旗下京能酒店对西单金融街、劲松商圈等核心区域的老旧工业厂房实施改造,秉持“修旧如旧,新旧共生”理念,保留建筑风貌肌理的同时植入现代元素,打造“和风心驿酒店”,运营后成为区域文化地标与消费热点。其中,西单金融街店开业三月内单日出租率超101%、RevPAR达560元;劲松店OTA评分稳定在4.8分以上;2025年7月,和风心驿酒店北京朝阳高铁站店也正式对外营业,进一步丰富了城市枢纽区的文旅服务功能,其“文化赋能+科技焕新+精益运营”模式为国企盘活存量资产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擦亮文旅金名片:京能集团所属京煤乐多港假日广场紧密结合昌平区深厚的明文化底蕴、优越的生态资源及“骑行友好城市”定位,以“特色主题+沉浸体验”为核心策略,打造系列品牌活动。“骑行系列”引入法国百年耐力骑行挑战赛(BRM)等高规格赛事,搭配趣味漫游、主题市集等配套活动,构建辐射京津冀地区乃至国际骑行爱好者的运动社交新场景,其中“耀骑北京BRM长距离耐力骑行认证挑战”吸引数千名中外参与者;“大明不夜集”通过复原明代市井场景、提供汉服体验、展销非遗文创与特色美食,让历史文化可感可触可消费,为昌平区夜经济注入独特文化魅力。这些举措有力推动区域夜经济、假日经济发展及文旅消费升级,是京能集团主动作为、促进文旅商体深度融合、服务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

聚焦银发经济

构建养老新范式

面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京能集团旗下北京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康养”)积极担当国企社会责任,致力于构建覆盖“为老、备老、享老”全链条的普惠养老服务体系,通过“产业链—服务链—技术链—人才链”四维协同改革,打造首都高品质享老服务新标杆。

拓展旅居养老新业态:作为北京养老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北京康养积极推动构建跨区域旅居养老合作平台,目前已联合京、津、冀、蒙、吉、黑、琼、滇八省(区、市),涵盖155家养老机构,成功布局50余家京外优质旅居基地,规划设计30余条产品线。通过“冬南夏北”的候鸟式养老模式,让老年人有机会体验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满足了其对高品质、多样化晚年生活的向往。

深化医养结合模式:破解医养分离问题,打造北京市首家“养老机构+护理院”医养融合公建民营示范项目,将98张专业医疗床位嵌入养老机构。在社区层面,推广“养老驿站+护理站”模式,将专业的上门护理、康复、巡诊等服务送入家庭。目前,已在昌平区天通苑、朝阳区双井、大兴区高米店落地3家护理站。同时,建立“乐智坊”认知症专业照护品牌,积极探索“失能失智、医养结合”高端照护项目,不断完善多层次、精准化的医养结合服务矩阵,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科技赋能智慧养老:广泛应用智能家居、情感陪护机器人、“暖心伴”情感陪护机器人、远程可视化问诊平台、AI健康管理模型等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与体验。特别是在数字化平台建设方面,一方面承接运营“北京养老服务网”,助力政府实现全域养老数字化监管与“一网通办”;另一方面自主研发“北康养e家”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上线超2786项服务与商品,注册用户近20万,签约长期居家照护服务1800多单,形成“对外建生态、对内建治理”的双网协同能力。此外,在养老机构试点应用智慧消防系统、智能监护机器人等,全方位守护老年人安全。这种“政府监管+企业运营”的数字化协同模式,为超大型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提供了核心范式。

结语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京能集团在多个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其胸怀“国之大者”、践行国企使命担当的集中体现。从能源安全保障到科技创新引领,从城市空间优化到民生服务改善,京能集团始终以服务首都发展为不变初心,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壮阔画卷中,源源不断地贡献“京能力量”。

文/孔令婵 闫冰玉 郑燊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