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市企业营收与研发投入双增长,特色产业园加速成形,疫苗“出海”不断“破圈”,国内首创成果不断涌现,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新药研发……今年以来,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用一份高质量发展的“实干答卷”为首都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助力。一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上市企业营收与研发投入双增长,特色产业园加速成形,疫苗“出海”不断“破圈”,国内首创成果不断涌现,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新药研发……今年以来,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用一份高质量发展的“实干答卷”为首都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助力。一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高地,正在加速崛起!
“药谷”丰收结硕果
金秋时节,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交出了一份鼓舞人心的“成绩单”。今年以来,园区企业创新成果集中涌现,细胞与基因治疗(CGT)、新型疫苗、高端医疗器械、AI+生物医药等前沿赛道持续突破、捷报频传。
细胞与基因治疗开辟治疗新路径。药谷企业基因启明拿下国内首个异体通用现货型iNKT细胞注射液IND批件,推动细胞疗法从“定制化”迈向“普惠化”。九芝堂美科携手北京安定医院,启动我国首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试验,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提供新方案。
疫苗产业实现国际化转型突破。北京民海生物通过技术输出,助力印尼本土分装“双载体”13价肺炎疫苗上市,标志“中国药谷”从“卖产品”升级为“授技术”;科兴吸附破伤风疫苗通过纳米级佐剂技术与纯化工艺创新,在免疫原性与安全性方面实现双重突破,为破伤风预防提供更优解决方案。
高端医疗器械破解临床痛点。华脉泰科一体式人工血管术中支架系统,实现了复杂术式的简化创新,提升了全弓置换手术成功率和可及性。万洁天元加强型涂层人工韧带,以高韧性聚酯纤维(PET)本体结合独家表面改性技术,显著提升了抗疲劳性能与力学稳定性,可充分满足高强度运动需求,保障长期性能稳定。两大产品获批上市,成为中国药谷高端医疗器械创新成果转化的典型标杆,更是向全球医疗器械创新高地迈进的坚实注脚。
AI+生物医药跨界融合新突破。药谷入驻企业剂泰科技发布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 AI 纳米递送平台NanoForge,攻克传统药物递送效率低的行业难题,为新药研发提速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北京脑连科技与清华大学团队联合研发的视觉脑机接口系统,在第十届世界机器人大赛智能轮椅脑机接口控制赛项中斩获一等奖,标志着我国在神经功能康复智能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两项成果彰显“中国药谷”在AI生物医药交叉领域的技术占先优势。
从实验室的技术攻坚到临床的疗效验证,从单个企业的突破到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正以“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持续聚集创新力量,让创新资源加速流动、高效整合,“全球首个”“国内首创”等成果持续涌现,不仅展现出“中国药谷”的强劲发展动能,更能破解临床未满足的需求问题,切实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药谷”焕新展风采
“中国药谷”以“空间重构”破解土地低效问题,以“产业聚能”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从高端制造基地到城市更新标杆,从医工融合载体到特色园区建设,实现了土地焕新到产业升级的递进发展。
空间重构:低效用地变“创新沃土”。基地以“存量焕新”破题高质量发展,北京布霖药业在原低效地块投建化学药品制剂基地,2.5亿元打造7条注射剂生产线,达产后年产值将达6.8亿元。慨尔康新医药产业园构建“1+2”产业体系,聚焦抗体药物、CGT、核酸疫苗等前沿领域,推动地块从传统制造向高精尖研发转型,实现土地价值与产业能级双提升。
产业聚能:专业化园区成“集群核心”。中关村(大兴)国际核酸药物产业园,依托华润资源与院士智库,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打通了小核酸药物从研发到产业化的通路。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园更以“医工融合”为引擎,建设医疗器械样机平台,引入落地药械创新服务站,为企业提供从研发到测试的全环节支撑。
从土地焕新到产业聚变,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协同,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焕新”之笔绘就未来发展新图景,这片热土将持续以空间升级承载创新梦想,以服务优化滋养产业森林,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更多“药谷力量”。
“药谷”服务筑基石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中国药谷”腾飞的引擎,那么精准高效的服务体系便是其坚实的跑道与温暖的港湾。从“一站式”服务平台到高值设备共享平台,从日新月异的园区环境到全周期政策赋能,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正以“服务力”筑牢“创新力”,致力于让每一家企业都能在这片沃土上专注生长、勇敢逐梦。
平台赋能破解企业研发痛点。基地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以全流程数字化服务体系,结合医药产业的实际需求,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整合政策、资源、合作、咨询、活动、办事六大核心模块,让企业办事、发展更省心。此外,今年正式启用“高值设备共享平台”,通过整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单位的仪器设备,向区内企业开放共享。中国药谷服务平台支撑体系也不断升级,重点破解医疗器械企业面临的“研发周期长、审批落地慢、资本触达难、临床进院晚”四大行业共性问题,成为企业与监管机构之间的“桥梁”,让创新成果更快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服务打通“出海”渠道。今年,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优化升级,推出“全链条出海服务平台”,整合了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海外机构等多方资源,构建立体化服务体系,为园区企业顺利“出海”注入强心剂。在平台的支持下,园区企业北京阿迈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2025年6月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医疗展上成功收获金额超千万元人民币的订单。
全方位打造有温度的创新园区。“药谷”的服务不止于服务与政策,更延伸至园区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细节。今年以来,基地推进绿化补植、道路修缮、停车优化、围挡美化等系列工程,打造“生态围墙”与“通畅路网”。这些“看得见的细节”,让园区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成为宜业宜居的创新园区。基地管委会还“主动问需、精准施策”,做好“服务管家”,通过走访调研、专题对接会等方式,精准捕捉企业急难愁盼,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这种“与企业共成长”的伙伴关系,成为“药谷”吸引高端项目、留住核心人才的关键软实力。
从创新突破到产业集聚,从空间升级到服务赋能,“中国药谷”正以全链条创新、集群化发展、精准化服务,构筑起“引凤来栖”的强磁场,持续激活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动能。未来,这片土地将继续以服务赋能创新、以环境滋养梦想,让每一颗创新的种子都能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进而迎接更大的丰收! 文/王歧丰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