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西民航局10月报告甩出数据,飞机最后30秒像无头苍蝇,卫星图里那条挣扎的弧线,看着像他给城市画的弯曲岸线,可惜这次没能把水留住,把命丢了。
“62岁,飞机一头扎进潘塔纳尔,把‘海绵’带走了。
”——9月23日,俞孔坚没能走出那片雾,全球搞城建的都心里一咯噔。
仪表盘早亮过红灯,天气说翻脸就翻脸,500米能见度等于蒙眼开车,转个弯还是拍进湿地。
四条命换一句提醒:再高大上的理念,也先得活着才能落地。
巴西民航局10月报告甩出数据,飞机最后30秒像无头苍蝇,卫星图里那条挣扎的弧线,看着像他给城市画的弯曲岸线,可惜这次没能把水留住,把命丢了。
ASLA反应最快,11月立基金,名字直接挂“海绵城市”。
圣保罗大学和同济抱团拿钱,哈佛把鱼尾洲塞进教材,学生作业里又要多一笔“向俞老师致敬”的套路。
国内也没闲着,住建部年底晒成绩:68个试点,临港新片区台风天吞下120万方雨水,美舍河被联合国点名夸。
人走了,样板还在,数据不会哭,只会继续往上涨。
他走前三天刚收工《海绵星球》最后一镜,Netflix排了地球日首播,现在片子变遗作,字幕组得加一行“献给俞孔坚”。
北大出版社连夜整理书稿,2026年书架会多一本烫金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全球海绵城市实践》,翻开第一页就是句号。
北大设奖学金,20个发展中国家留学生拿着他的名片去留学;卢拉一纸法令,坠机那块湿地变永久保护区,以后飞机再低飞都得绕圈;IFLA干脆把2026全球大会主题定成“延续海绵城市愿景”,学术圈最体面的追悼就是把年会变成你的口号。
迈阿密、鹿特丹、20个国际城市继续用他的“立体海绵”专利,47项技术像47颗种子,谁涝谁拿去。300亿美元内涝损失被省下来,保险公司松口气,市政局少挨骂,他留下的数字比悼词响亮。
巴西空军现在查小飞机像查酒驾,报告拖到明年3月,该出的结论一个不会少,只是再精细的鉴定也换不回活人。
以后提到“海绵”,同行会先愣一下,确认是城市淹水,还是想起那个总穿灰T恤、语速飞快的中国教授。
网友A:以前以为“海绵城市”就是多地砖,现在才知道是真能喝水,也能喝泪。
网友B:仪表盘故障+强对流天气,等于拿命赌天气,私人飞机真别省检修钱。
网友C:走好,俞老师,以后城市看海的时候,我们会想起你。
来源:热情星球V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