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美洲狮的悲歌:从“安第斯山之王”到富人墙上的“战利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02:18 1

摘要:在阿根廷,美洲狮正面临一种残酷的两难:尽管它们正逐步收复那些已消失了数十年的古老栖息地,却也因此日益成为猎人们枪口下的主要猎杀目标。而官方数据的严重缺失,正影响着所有物种的记录工作。阿根廷境内美洲狮的种群数量与分布密度尚不明确,每年被非法猎杀的确切数量,更是无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拉美新说观点

在阿根廷,美洲狮正面临一种残酷的两难:尽管它们正逐步收复那些已消失了数十年的古老栖息地,却也因此日益成为猎人们枪口下的主要猎杀目标。而官方数据的严重缺失,正影响着所有物种的记录工作。阿根廷境内美洲狮的种群数量与分布密度尚不明确,每年被非法猎杀的确切数量,更是无从知晓。

7月25日,一则消息引发了公众关注。一名男子怀抱一只美洲狮尸体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据称这只动物死于附近的一座农场。照片促使当地警方立即逮捕了涉嫌违反《物种保护法》的嫌疑人,也让一个沉重的话题再度回到公众视野。就在两个月前,阿根廷科连特斯省警方拦截了一辆准备前往巴西的卡车,车上发现了数十具动物标本,包括鹿、野猪以及美洲狮。从法律角度看,后者的性质最为严重,因为在阿根廷全境,猎杀美洲狮是明令禁止的。尽管这些案件缴获的并非活体,但它们共同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社会问题:为“围猎”活动而圈养动物。这种非法行为向狩猎者保证,他们能轻而易举地射杀猎物。这背后是全球范围内一条利润惊人的黑色产业链。

猎人们将铺展在地上的美洲狮标本皮毛展示出来

这条黑色产业链的下一环,便是走私美洲狮这类受保护物种的狩猎战利品。这些所谓的“战利品”,包括动物的头颅、犄角、皮毛、獠牙等身体部位,通常在经过剥制处理后,成为猎人客厅里的装饰。

作为南美大陆第二大的猫科动物,美洲狮在阿根廷分布广泛。过去20年间,它们正逐步重返那些消失已久的故土。2024年12月,圣塔菲群岛国家公园传出发现美洲狮踪迹的消息;近期,在巴拉那三角洲,红外相机也再次捕捉到了它们的身影。然而,种群数量的恢复,也意味着它们被猎枪瞄准的风险随之增加。阿根廷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任安德烈斯·诺瓦罗(Andrés Novaro)指出:“三个因素共同助长了合法与非法的狩猎活动:一是根深蒂固的狩猎文化;二是围绕狩猎和战利品交易形成的完整产业链;三是活捉猎物并转移到别处供人猎杀的行为。”

阿根廷的联邦制度赋予了全国24个行政区独立的自然资源管理权,导致各地的物种保护法规差异显著。例如,在圣克鲁斯省和内乌肯省等地,直到今年,一种被称为“控制性狩猎”的行为仍然被允许——牧场主可以声称某些美洲狮是“问题动物”并选择性地清除它们。如今,这些地区已经撤销了该项措施。然而,阿根廷各省至少在理论上达成了一项共识:一致打击偷猎和“圈养狩猎”。

“所谓的‘围猎’,是一种极其残忍且极不公平的狩猎方式,它历史悠久,却也极不道德。”凯·帕查(Cai Pacha)说道。这个克丘亚语的名字,是卡琳娜·马斯基奥(Karina Maschio)从2009年开始为自己取的名字。那一年,她接管了父亲在科尔多瓦省维拉鲁米帕尔经营的一处被大火焚毁的自然保护区,并将其更名为“普马卡瓦”(Pumakawa),专注于保护本土濒危动物,尤其是美洲狮。“我们最初只有四只美洲狮,如今已增至22只,场地实在无法再容纳更多了。”

卡琳娜·马斯基奥(即“凯·帕查”)与失明的美洲狮埃斯坦尼斯劳合影

在过去16年里,普马卡瓦保护区取得了指数级的增长,但饲养这些永远无法回归野外的生命,也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困难。“每只美洲狮平均一天半就要吃掉四公斤肉,”帕查解释说,他们不可能去购买如此庞大的饲料,“我们负责收集当地死亡的马匹或牛只,无论是自然死亡、骨折后被安乐死,还是被车撞死的。当地人遇到牲畜死亡时往往不知所措,他们会主动通知我们,而我们回收尸体,也算是为社区提供了一种服务。”

经济问题始终是普马卡瓦保护区运作的巨大制约。依靠法国布里吉特·巴多基金会等国际机构的捐赠以及与其他环保组织的合作,保护区才得以勉力维持。帕查表示:“去年,科尔多瓦省政府给了我们一笔双月补贴,虽然数额有限——大约只够一个月的电费,但有总比没有好。”

卡琳娜·马斯基奥个人的经历,似乎注定了她会与美洲狮结下不解之缘——她幼年时曾被诊断患有自闭症。一只名叫库卡(Kuka)的、先天患有严重疾病的幼狮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兽医曾考虑对幼崽实施安乐死,但帕查却从它的眼睛里看到一种强烈的求生意志。一人一狮建立起的深厚羁绊,最终治愈了彼此。帕查逐渐走出自我孤立,而库卡则奇迹般地活到了23岁。

普马卡瓦的努力逐渐获得了回报。2021年,阿根廷国家航空公司正式加入全球45家拒绝运输狩猎战利品的航空公司之列。次年,时任阿根廷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颁布了一项历史性决议,全面禁止本土野生动物猎物标本的进出口及跨区运输,同时叫停了所有以狩猎为目的的本土物种养殖场的注册。同年八月,当局在拉潘帕省取缔了一处狩猎场内的美洲狮养殖场,救出了所有动物。时至今日,帕查仍会激动地回忆起那次行动,那次行动为普马卡瓦带来了六位新成员:“一想到它们本可能成为某位猎人壁炉上的战利品,而我们却最终将它们带回了这里,就令人动容。”她随后解释了这个行业的运作模式:“无论是是非法养殖场,还是那些曾合法经营的机构,都会以极低的价格从乡民手中收购美洲狮幼崽,养大后再卖给组织‘圈养狩猎’的猎场。有些养殖场甚至会自己进行繁殖。”

这只美洲狮在被成功救助后,如今生活在普马卡瓦保护区

那些被用于“圈养狩猎”的美洲狮,其生存状态本身就已说明了一切。“它们遭受的苦难,画面令人不忍卒睹,”帕查指出,“它们被关在锌板作顶的低矮水泥笼中,食物严重匮乏。 当我们最初带回那六只美洲狮时,它们始终不愿离开巢穴。后来我们才发现,在它们之前的生命里,它们从未踏足过真正的大地。”如今,这些美洲狮的生活已经焕然一新:它们拥有了树木、土地和可以攀爬的峡谷。

“我们在保护区接待访客时,会反复讲述这个故事,以唤起公众的关注。人们往往难以置信,在阿根廷竟然还存在这样的事情,”普马卡瓦保护组织的主席强调。但事实确凿:“我们即将公布一段暗访视频,其中清晰记录了,有人曾以10000欧元的价格,向我们提供住宿、全套服务、武器以及绝对的保障,承诺随时可以提供一只可供猎杀的美洲狮。”目前,帕查估计,在阿根廷各地的救助中心和保护区,共收容了大约一百只被救助的美洲狮。但对于官方和非政府组织而言,掌握一个确切数字仍然遥不可及。

“美洲狮是肉食性猫科动物,它们需要发展本能,并向母亲学习生存技能。而养殖场恶劣的生长环境,使它们彻底丧失了在野外成为顶级掠食者的天赋,”帕查解释道。这一特性,使得圈养长大的动物几乎不可能被重新放归野外。“因此,我们的救援中心里,挤满了大量永远无法回归自然的动物,”这位研究员补充道。

卡琳娜·马斯基奥(即“凯·帕查”)与卡库——她收养的第一只美洲狮

非法养殖场的普遍存在,是阿根廷全国24个省份管理标准严重不统一的直接后果。广袤的土地上人口稀少,严格管控难以实施,这为非法场所的扩张提供了温床。

帕查的组织当前的目标,是彻底铲除这些为了猎杀而培育动物的“工厂”。“我们的方案是,对这些场所中仍在生长的动物进行强制性阉割,从而彻底切断其圈养繁殖的可能性,使这种经营模式最终失去其经济价值。”

每当人们试图厘清本土物种狩猎与战利品走私的现状时,总会撞上同一堵墙:监管、执法和数据收集方面的巨大漏洞。就美洲狮而言,甚至缺乏关于其种群数量的可靠记录。阿根廷基金会的科学总监埃米利亚诺·多纳迪奥(Emiliano Donadio)强调:“估算美洲狮的种群数量极其困难,这不仅耗时巨大,更需要一笔无人愿意投入的庞大资金。因此,任何给出的具体数字,都缺乏坚实的科学依据。

阿根廷阿扎拉基金会的野生动物走私问题专家埃尔南·伊巴涅斯(Hernán Ibáñez)曾长期在国家环境部工作,他的态度十分明确:“关于体育狩猎或非法狩猎的官方报告,极具欺骗性。我指的是全球范围,不只局限于阿根廷。因为报告的准确性,完全取决于各地的监管力度。在阿根廷,这类犯罪行为根本不被系统地调查,因此官方公布的数据几乎为零,但我们所有人都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尽管如此,国际动物福利基金会(IFAW)在2016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仍将阿根廷列为全球狩猎战利品出口国的第十位。数年后,部分机构已将阿根廷在该排名中提升至第七位。

2024年,位于阿根廷大陆最南端的圣克鲁斯省,因允许合法猎杀美洲狮而引发巨大争议,一度登上全国媒体版面。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当地野生动物管理部门最终在2025年狩猎季撤销了该项政策。

自然学家古斯塔沃·阿普里尔(Gustavo Aprile)认为,轻率地发放狩猎许可证存在巨大风险:“当前的相关措施严重缺乏监管。这如同打开了一个阀门,事后却难以关闭——因为没人知道所谓的‘体育狩猎季’何时会真正结束,而民众对于滥用‘控制资源’(即美洲狮)的行为仍将持续下去。”

内乌肯省近期也废除了实施长达20年的类似狩猎法规。而潘帕斯省——阿根廷美洲狮种群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的野生动物管理局副局长费德里科·佩利扎里(Federico Pelizzari)则强调:“我们仅允许在特定情况下实施控制性狩猎。但现实是,迄今为止,我们没有收到任何执行申请。”然而,多纳迪奥一针见血地指出:“相关手续办理过程极其繁琐,这直接导致了根本无人会去主动申请。于是,那些被视为‘问题’的动物,就被人们悄无声息地消灭了。

“我们应当严肃对待阿根廷境内珍贵物种的猎杀问题,”埃尔南·伊巴涅斯指出,“但由于数据的严重缺失,以及省级与国家执法机构之间的严重脱节,该领域存在巨大的监管漏洞。”例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里曾规定建立全国性的猎人登记制度,但该措施始终未能落实。

“此外,各执法机构之间也严重缺乏协作。一名猎人以游客身份入境后,没有人知道他的具体行踪;即便他驾驶卡车穿越狩猎限制各不相同的多个省份,也通常无人察觉。”伊巴涅斯揭露道。

伊巴涅斯认为,根据国际刑警组织的定义,偷猎和野生动物走私完全符合有组织犯罪的全部特征。“这是一种严重的犯罪,通常涉及三人以上,背后存在周密的后勤保障和明确的分工协作,且具有显著的国际性。 必须采取特殊的调查方式,将犯罪组织本身视为最主要的打击目标,否则,我们所有的调查结果将永远只是冰山一角。”

在阿根廷,一只美洲狮最常见的命运有三种:成为客厅里的战利品;被肢解后在黑市上出售;或因被视为威胁而遭猎杀。但还有另一种看似荒谬的命运——成为人类的宠物。

“尽管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但美洲狮幼崽在宠物市场上备受追捧。近年来,在多次查抄行动中,我们甚至在一些公寓楼里都曾发现过它们的身影。这背后隐藏的问题是,这些被当作宠物出售的幼崽,往往是通过杀死它们的母亲而获得的。”里吉说。新生的幼猫与美洲狮幼崽在外貌上的相似性,令某些人误以为这种野生猫科动物可以被轻易驯化。“他们不明白,即便用奶瓶将它喂大,这种所谓的‘驯化’也永远不可能真正实现。”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作者介绍:

罗道夫·奇斯莱安斯基

来源:拉美新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