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博物馆藏吴宽《种竹诗卷》,是一幅纵28.2厘米、横586.6厘米的行书长卷,墨色流转间,既藏着吴宽60至64岁的书法成熟期风貌,更裹着明代文人“以竹寄情”的雅致心性。这幅曾入《过云楼书画记》著录的珍品,前有文彭隶书《筠窗雅玩》引首,后有文彭、徐显卿题跋,一
上海博物馆藏吴宽《种竹诗卷》,是一幅纵28.2厘米、横586.6厘米的行书长卷,墨色流转间,既藏着吴宽60至64岁的书法成熟期风貌,更裹着明代文人“以竹寄情”的雅致心性。这幅曾入《过云楼书画记》著录的珍品,前有文彭隶书《筠窗雅玩》引首,后有文彭、徐显卿题跋,一轴在手,尽览吴门文人的艺术共鸣。
此卷收录吴宽6首咏竹诗,时间跨度四年:弘治七年(1494)的长篇七言古诗《种竹》为开篇,其余《园中竹》《次韵陈给事种竹》等5首则作于弘治十一年(1498)。除两首未入《匏翁家藏集》外,多是其咏物抒怀的代表作。诗中无华丽辞藻,却将对竹的喜爱写得真切——从栽竹的期待到雨中观竹的静思,从故园竹影的怀念到堂前矮竹的怜爱,字字皆是文人与自然相融的心境,也为这幅书法卷注入了“诗为心声,书为心画”的灵魂。
书法上,吴宽虽以苏轼为宗,却早已跳出模仿的桎梏,形成“柔中带刚,时出奇倔”的独特风格。118行行书绵延展开,用笔沉厚有力却不滞涩,横画略带苏字的丰腴,转折处却藏着自己的劲挺,如竹之有节、柔而不折;字距疏密有致,行气连贯如竹影摇曳,既见法度之严,又得自然之趣。尤其晚年笔力更显醇厚,墨色浓淡相间,不疾不徐的节奏里,似能想见他挥毫时,对着窗前翠竹、心境平和却又意气内敛的模样。
这幅《种竹诗卷》,从来不止是“写字录诗”那么简单。它是吴宽将诗、书、竹、心融于一体的杰作——诗咏竹之品格,书显人之风骨,而文彭等人的题跋,更让这幅作品成为吴门文人圈层艺术交流的见证。如今展于上博,仍能让观者透过墨迹,触摸到明代文人那份“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雅致与坚守。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