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文徵明《寿梅集序卷》欣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7 08:39 1

摘要:在天津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中,一卷纵23厘米、横112厘米的纸本行书,静静诉说着明代书法的巅峰气韵。这便是文徵明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所书的《寿梅集序卷》,彼时的他已至85岁高龄,书法艺术早已褪去青涩锋芒,沉淀出“温纯精绝”的至高境界。

在天津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中,一卷纵23厘米、横112厘米的纸本行书,静静诉说着明代书法的巅峰气韵。这便是文徵明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所书的《寿梅集序卷》,彼时的他已至85岁高龄,书法艺术早已褪去青涩锋芒,沉淀出“温纯精绝”的至高境界。

世人常说文徵明书法“愈老愈精”,此作便是最佳佐证。不同于青年时期的笔力刚劲,85岁的他运笔如老者漫步庭园,节奏和缓却暗藏力道。每一处使转皆自然天成,不见刻意雕琢之痕,仿佛流水遇石,顺势而为却始终不离法度。细观笔画,起笔收锋皆有章法,横画如扁担平稳,竖画似青松立根,撇捺舒展如鹤翼轻展,既严守“二王”一脉的笔法精髓,又跳出刻板束缚,透着一股“超然法外”的从容。

其结体更是将“温润秀劲”四字诠释得淋漓尽致。单个字形大小错落却疏密有致,如“梅”字横斜交错间尽显疏朗,“寿”字稳重端庄中暗藏灵动。通篇望去,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顾盼呼应,宛如一群老者围坐论道,各自安然却又气息相通。这种意态生动的布局,让整幅作品既保有行书的流畅洒脱,又不失楷书的端庄严谨,恰如文徵明本人温润谦和却坚守风骨的品格。

更难得的是,此作颇得“右军遗韵”。王羲之书法的灵动飘逸,在文徵明笔下化为一种更显醇厚的韵味。笔画间的牵丝映带,似断还连,如老者絮语般娓娓道来;字形的欹正相生,打破对称却不失平衡,透着魏晋文人的风雅气度。这种传承并非简单模仿,而是将“二王”的神韵与明代文人的内敛气质相融合,形成独属于文徵明的暮年风格。

卷后何良俊的题跋与文徵明之子文彭的行书,更为此作增添了几分传承之趣。何良俊的跋文质朴恳切,记述了此作的背景;文彭的行书虽不及父亲的温润,却也笔力扎实,可见文氏书法世家的底蕴。三者相映成趣,让这卷作品不仅是一件书法珍品,更成为一段书法传承史的生动见证。

如今,当我们驻足于天津博物馆的展柜前,凝视这卷历经四百余年岁月的墨迹,仍能感受到85岁文徵明运笔时的从容气息。《寿梅集序卷》没有惊涛骇浪般的笔势,却以“温纯精绝”的境界,诠释了书法艺术中“大巧若拙”的真谛,也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位老者在艺术巅峰之上,对传统与创新最完美的平衡。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