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市民即将迎来阖家团圆的中秋节与举国同庆的国庆节。长达八天的“超级黄金周”让许多朋友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计划着一场说走就走的出境旅行,去探索异国风情,享受难得的假期。然而,市民打包行李、规划行程的同时,有一个“隐形杀手”可能正潜伏在部分旅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27日讯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市民即将迎来阖家团圆的中秋节与举国同庆的国庆节。长达八天的“超级黄金周”让许多朋友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计划着一场说走就走的出境旅行,去探索异国风情,享受难得的假期。然而,市民打包行李、规划行程的同时,有一个“隐形杀手”可能正潜伏在部分旅游目的地,伺机而动。它就是疟疾。近日,为了确保自己和家人的旅途平安、健康、愉快,市疾控中心特别提醒,出国旅游请务必将疟疾防治提上重要议程。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由按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寄生虫病。它绝非普通的发烧感冒,一旦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发展成重症,甚至危及生命。其典型的症状包括: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热退,发热时体温可迅速升至40℃以上;除了典型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痛、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容易与感冒或流感混淆;严重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贫血、肾功能衰竭等危重情况。
市疾控中心专家石李梅介绍,疟疾主要流行于非洲、东南亚、南亚、中南美洲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专家特别提醒,韩国也是间日疟流行区,不可忽视。市民如何确认计划前往的目的地是否属于疟疾高发区?专家建议,出行前,请前往青岛海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咨询,获取专业的旅行健康指导。
科学预防疟疾,市民请牢记“避-防-治-查”四字秘诀。“避”,即避开风险,科学规划,市民在选择目的地前,应了解疟疾流行情况。尽量避免前往疟疾高发地区,特别是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部分国家,如确需前往,务必提前咨询专业机构(如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了解当地疫情。市民应避开蚊虫活动高峰时段,按蚊多在黄昏至黎明时段活动,应尽量减少此时段在户外(如丛林、草地、水边)的停留时间,尽量优先选择有空调、纱窗、蚊帐等防蚊设施的酒店住宿。
“防”,即综合预防,阻断传播。避免蚊虫叮咬是根本,专家建议,市民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夜晚睡觉时务必使用蚊帐,还可以在裸露皮肤和衣物上涂抹含有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驱蚊酯(IR3535)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并按说明定时补涂。在居住地尽量做到翻盆倒罐,清除蚊媒孳生地。
“治”,即及时诊治,规范用药。市民对于疟疾要做到不轻视,不硬抗,旅途中或在回国后2个月内,一旦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要高度警惕疟疾的可能。就医时,务必第一时间、清晰明确地告知医生您近期的出国旅行史。这是医生快速诊断、对症下药的关键。疟疾是可治愈的,但必须使用特效的抗疟药物,且需足量、足疗程治疗,切勿自行服用退烧药敷衍了事,以免延误病情,导致重症。
“查”,即回国监测,健康守护。即使市民在旅途中没有感到不适,回国后也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尤其是在疟疾潜伏期内。专家建议从疟疾流行区归国的人员,在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时,主动前往医院进行疟原虫检测(血涂片或快速诊断试条),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来源:青岛新闻网一点号